学术投稿

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刘永平;陈建双;赵波;张玉玲;佟继铭

关键词:赤雹根, 总皂苷, 佐剂型关节炎, 弗氏完全佐剂, 镇痛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大鼠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疼痛模型,分别给予赤雹根总皂苷(160、80、40mg·kg<'-1>),以及雷公藤12mg·kg<'-1>阳性对照药治疗,以关节炎指数、痛阈和疼痛级别为指标,评价其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镇痛作用.结果: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的关节炎指数,提高其痛阈,降低其疼痛级别.结论:赤雹根总皂苷对实验性佐剂型关节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李东垣“胃气为本”学术思想对艾滋病防治的指导作用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而致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强弱在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代名医李东垣倡导“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强调疾病的防治以调理脾胃为要,时刻注意顾护胃气,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永亮;邓鑫;张亚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将重度癌痛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刺镇痛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使用西药),比较两组的止痛疗效、止痛持续时间、毒副作用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止痛持续时间及减轻毒副作用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癌痛能明显提高止痛效果,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剑雄;孔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吴万垠应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常见的治疗以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为主.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和改进,肝癌预后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量报道显示,原发性肝癌确诊时,中晚期病例约有80%以上,死亡率仍很高.

    作者:杜震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探索出更为优越的模型复制方案.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单纯手术组(B)、手术+STZ组(C)、高糖高脂+STZ组(D)、高糖高脂+手术+STZ组(E),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监测大鼠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通过PAS及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C、D、E组血糖、血胰岛素均明显高于A、B组(P<0.01),D、E组血脂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C、E组尿蛋白、肾脏肥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E组差异更为显著.E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变化明显.结论:高糖高脂+手术+STZ组的模型复制方法更能够贴切地模拟人类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是糖尿病肾病模型复制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丽;于世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张帆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导师张帆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以“补肾温阳、祛风散寒”并举的学术思想治疗肾阳虚及肾阴阳两虚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以补肾温阳、祛风散寒为法自拟更年汤,对临床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高指导意义.

    作者:侯聪;张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八段锦运动干预对居家养老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八段锦运动干预对居家养老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居家养老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各63例,实验组进行八段锦运动干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基础运动干预和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主要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体重质数(BMI)、腰臀比(wH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2C)和血脂四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八段锦运动干预12周后患者的体重、BMI及WHR都有明显的降低(P<0.01)和基础运动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血糖以及HBA1C均显著降低(P<0.01)与基础运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G下降明显(P<0.01)对CHOL、HDL和IDL三项指标无明显影响,与基础运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八段锦运动干预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BMI、WHR、脂类代谢和糖代谢得到显著改善,十分有利于居家养老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作者:周丽波;张晶倩;赵晓玲;黄子正;敖铁锋;沈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黄芪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黄芪对体外AGE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内皮细胞膜与Alcain Blue(AB,阿利新蓝)结合量为指标,观察黄芪对AGEs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利用AO/EB染料诱导AGEs作用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黄芪的抑制作用.结果:黄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对抗AGEs导致的内皮细胞膜负电荷减少,并且对抗AGEs诱导凋亡的作用,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结论:黄芪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拮抗剂,可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并有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丁焦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滋阴补阳中药序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刺激周期促排效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来曲唑(LE)、尿促性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刺激周期的促排效应,为PCOS的中西医结合助孕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拟行促排卵治疗的47例PC0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LE/HMG组(治疗组,26例,34个周期)和LE/HMG组(对照组,21例,30个周期),观察HCG日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HMG周期应用支数,比较两组在排卵率、周期妊娠率等方面的效果.结果:(1)治疗组治愈率35.3%,总有效率82.4%;对照组治愈率13.3%,总有效率60.0%(P<0.05).(2)治疗组HCG日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单卵泡发育周期70.6%与对照组单卵泡发育周期2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HCG日直径≥18mm卵泡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MG周期应用支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组排卵率82.4%(28/34),周期妊娠率35.3%(12/34);对照组排卵率60.0%(18/30),周期妊娠率13.3%(4/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0HSS发生率5.9%;对照组发生率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LE/HMG对PCOS的刺激周期有较好的促排效应.

    作者:赵娟;谈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炎立消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

    目的:炎立消胶囊为丁香叶经提取而制成的胶囊剂,原标准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我们采用准确度高、重现好的HPLC法测定其含量.能更好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水-乙腈-冰醋酸(90: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结果:原儿茶醛在0.144~0.336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0%(n=9),RSD为1.8%.结论:原儿茶醛峰与其他杂质峰能够有效分离,其方法准确度高、灵敏,重现性和稳定性好,能够满足控制本品质量的要求.

    作者:刘颖;王凤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麦门冬汤主治病证探讨

    历代医家及现代教材多认为《金匮要略》麦门冬汤是治疗虚热肺痿,作者认为该方原治上气,即哮喘,可移用于虚热肺痿.其病位在于肺而关于胃,病性乃气阴两虚,痰火搏结.临床上只要谨守肺胃气阴两虚,痰火搏结的病机特征,可将该方灵活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作者:郭军;赵国平;梁雪冰;蔡川;胡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时间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远离痛点方向平刺(15°),并进行疗效比较.按压力量值之测定:采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所有之按压力量,每一次试验前后,试验者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之按压方式,包括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本试验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之数字量表评订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刺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对肌筋膜疼痛之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完全缓解率增加.针刺5min组、针刺15min组与针剌25min组等3组针刺时间之总有效率均相同,可达100%.针刺后留针时间越久平均减分率仅略为增加.3种针剌时间比较,疼痛缓解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得宜,针刺5min即有很好的疼痛缓解效果;针刺时间延长,疼痛再缓解有限.

    作者:傅俊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治之但扶其真元

    郑钦安强调:“外感内伤,皆本此一元有损耳.”治疗就应从扶助元阳着眼,“治之但扶其真元”,举名家案例证明.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Meta分析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有12个试验符合标准,纳入人数共计1492人.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能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强证据强度.

    作者:黄涛;吴远鹏;杨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建立动物腹泻模型的常用药物及方法的研究进展

    建立腹泻动物模型是研究腹泻发病机制及研发有效药物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腹泻需要建立相应的腹泻模型,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建立动物腹泻模型的方法有较大进展,但与临床疾病特点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文章就目前常用于建立动物腹泻模型的药物及其方法进行了总结.

    作者:梁莉婕;焦立波;高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健脾固本和胃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固本和胃方对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30例,给予健脾固本和胃方,每次20mL,早晚各1次,每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胃排空试验,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表明,健脾固本和胃方对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总有效率为91.33%,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影响.结论:健脾固本和胃方对糖尿病胃轻瘫脾胃虚弱型患者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黄天生;尚莹莹;肖定洪;严军;张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兔BMSCs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晌

    目的:研究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通过MTT法检测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BMSCs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Fow Cytometry FCM)检测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诱导的BMSCs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金匮肾气丸各组光吸收值(OD)高于空白对照组.金匮肾气丸各组与模型组比较,Go/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凋亡率降低,并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金匮肾气丸含药血清体外能够提高兔BMSCs的活性,促进G<,0>/G<,1>期的BMSCs向S期和G<,2>/M期转化,促进BMSCs的增殖,降低地塞米松所致的兔BMSCs的凋亡率.

    作者:张文信;刘金文;曹学伟;叶青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补肝肾健脾温针灸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补肝肾健脾温针灸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作用.方法:分别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3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31例,骨量减少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灸防治组20例和药物防治组20例,针灸治疗组和防治组均选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关元,予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天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4片/次,3次/d,连续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针灸治疗组的L<,2>-L<,4>、左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或P<0.05);药物治疗组左股骨ward区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1),左股骨L<,2>-L<,4>、Neck骨、GT部位的密度较治疗前轻微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意义,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量减少防治结束后3个月,针灸防治组L<,2>-L<,4>、股骨Neck、ward区及GT骨密度值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针灸和药物防治骨量减少患者3个月后,BG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且针灸组与药物组BG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和药物治疗组、针灸和药物防治组治疗后骨痛积分和衰老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针灸治疗、防治组与药物组治疗、药物防治组治疗前后骨痛积分、衰老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灸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为25.0%、药物治疗组为3.25%,针灸防治组的临床控制率为35%,药防治物组为10%,针灸治疗、防治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防治组(P<0.01,P<0.05).结论:补肝肾健脾针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防治骨量减少在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降低骨痛积分,改善衰老症状,改善临床症状上优于口服维丁钙片.该针灸疗法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延缓衰老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农泽宁;赵利华;韦良玉;庞勇;梁劲松;钟旋;叶仿武;栗晓东;张家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对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各种中西医方法做一总结,旨在中西合璧,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以“围绝经期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为首次检索词,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二次检索词,检索年限:1999年1月-2010年12月.电子检索后经人工筛查,排除科普文献、文献综述、各数据库重复录入的文献.结果:终搜集到162篇文献,阅读全文,选取较高质量文献对其做一总结.结论:①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方法有中药、针刺、艾灸、推拿、走罐等,目前,对于中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起步早,研究多,而针灸方面较少,仅有18篇文献.②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使用雌激素和抗抑郁药,临床多联合用药.③心理、运动干预所起的具体作用及成效,还缺乏数据论证.单因素干预因受到伦理学影响,很难进行随机对照研究.(④研究的诊断标准过于单一,缺少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专有标准;疗效标准除了参照HAMD评分或减分率,还应关注患者血液激素水平,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⑤缺少长期疗效及复发率的统计,各种干预措施的远期疗效不确定,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之,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临床应积极推广,但研究设计还有待优化.

    作者:王妍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孙玉信运用理中汤临床验案举隅

    理中汤是温里剂的代表方,主治里寒证,孙玉信教授为河南省名中医,临床擅用经方加减治疗疑难杂病,以理中汤为例加减治疗汗证、噎膈、带下、臌胀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西洁;郑首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58例采用普适泰片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中药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汤药口服并灌肠、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30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EPS-WBC)计数变化.结果:中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西药组(x<'2>=7.5585,4.7728,P<0.01和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的NIH-CPSI评分及EPS-WBC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3.2375,17.099及5.9229,15.840,P均<0.01);中药组NIH-CPSI评分和EPS-WBC计数均显著低于西药组(t=11.394,8.5961,P均<0.01);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x<'2>=5.9010,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具有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排尿、提高生活质量,比西药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李晖;孙自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