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糖与脂质改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吴娟娟

关键词:血糖, 血清脂质, 老年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 肾功能, 并发肾损害, 脑血管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血脂, 文献, 检测, 分析, MAU, ISI, IgG, FPG
摘要:老年高血压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文献报道甚多,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损害日益受到重视,作者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了尿MAu、a-MG、TRF、IgG、血清FPG、FPI、ISI、血清脂质检测,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并发肾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及意义.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主要压力源,并探讨减轻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的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5名手术室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按其严重程度依次为,担心差错和事故,劳动强度大,待遇不满意,处于不良工作环境中,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不够.结论 手术室护士存在的职业压力不容忽视,管理者和护士本人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压力.

    作者:祝妍华;谢小玲;黄小红;亓华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眼科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眼科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确定管理对策,以减少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 对7年内发生的52例护理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工作第1~5年的护士发生差错率高(59.6%),差错发生有个人、制度及管理层面等原因.结论 管理者应制定差错防患对策,重视工作程序、方法以及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改进,转变观念,实施人性化管理,科学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等.

    作者:董维玲;陆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对策

    药品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假冒伪劣药品不在此范畴)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英文缩写ADR).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致癌、致畸胎、致突变、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过度作用、首剂效应等.

    作者:施晓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尼莫同术野灌洗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颅脑损伤常伴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积极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的CVS,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已得到广泛重视.作者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对tSAH 18例患者采用尼莫同溶液术野灌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一问;贺志华;宋惠明;曾刚;彭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门诊首诊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规律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21世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对高血压不知晓、不控制的问题持续存在.加强全社会防治意识,对不同人群不同关口把关,尤为重要.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杏表明,>35岁人群是高血压患病的高发人群.采取专业理念持续关注医院门诊就诊人群这个相对特殊群体的血压情况变化规律,为提升和完善防治高血压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徐冬娥;李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微创治疗及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此病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自1934年Mzxter和Barr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手术治疗效果以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在脊柱外科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作者:李永新;季卫锋;马镇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腹输卵管结扎手术腹壁血肿38例分析

    经腹输卵管结扎手术后腹壁血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近期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受术者带来痛苦.本文收集2003年2月至2009年5月永康、浦江两地计生服务部门结扎手术腹壁血肿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妙时;洪文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有关玫瑰糠疹的病因及诊治

    玫瑰糠疹(PR)是一个常见的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1 PR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既往推敲本病可能与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有关[1],但皆无证据支撑.近多年来认为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认为有少数病例于发疹前或同时伴有系统性病毒感染的症状,有相对聚集的发病,病程有自限性,病愈后几乎无复发病例,以及注射PR恢复期血清的病人可以极大缩短病程……等[1],支持病毒感染模式.

    作者:李学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量皮肤扩张术在治疗颈部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量皮肤扩张术在治疗颈部中重度瘢痕孪缩畸形中的效果.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颈部皮肤超量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部肤色好,挛缩搬痕得到松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颈部超量扩张术治疗颈部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安全,有效.

    作者:王禾;陈守万;何学东;贾叙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开塞露纳肛治疗产后尿潴留

    产后6~8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称为产后尿潴留.它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增多等不良后果.传统采用诱导排尿、热敷,也可药物兴奋膀胱,促进排尿,常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无效予导尿.本院自2006年1月采用开塞露纳肛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TSGF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在几种恶性肿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Abbott C8000生化仪上用化学法进行测定.先行测定TSGF当量,再用换算公式计算TSGF含量,其公式为TSGF含量=100-0.18×TSGF当量.结果 (1)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SGF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恶性肿瘤组经有效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后,TSGF测定值及阳性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血清TSGF测定在实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贤;马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臭氧局部注射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炎62例

    臀上皮神经炎又称臀上皮神经嵌压综合征或臀上皮神经损伤,是指由于腰臀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受凉等原因引起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粘连,刺激压迫臀上皮神经,产生的一种疼痛综合征.作者自2006年4月至2009年9月采用臭氧局部注射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炎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动物解剖实验-硬脊膜下腔的客观存在

    目的 通过对实验动物解剖,以及对2例患者资料分析,为临床工作特别是临床麻醉中所遇到的异常阻滞平面提供佐证,提醒麻醉医师在工作中注意硬脊膜下腔的存在,及时认识到某些临床症状根源于硬脊膜下腔阻滞,而尽早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尽可能避免出现由于硬脊膜下腔阻滞所引起的严重危险性.方法 解剖离体牛脊柱和解剖活体狗脊柱,同时分析以往临床中出现广泛阻滞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离体牛脊柱上硬脊膜下腔较易分离,暴露完全;活体狗的硬脊膜下腔基本暴露完全,亦可证实硬脊膜下腔的客观存在性;临床患者术后X线征象表明硬膜外导管位于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硬脊膜下腔.结论 从动物解剖学和临床角度分析2例患者资料,表明硬脊膜下腔的客观存在性.

    作者:杜鑫丹;滕占喜;张严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CRP测定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8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同时对白细胞(WBC)计数进行检测.结果 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CRP水平为(24.3±41.5)mg/L,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的CRP水平为(5.3±4.4)mg/L;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CRP水平与WBC计数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CRP水平对鉴别患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指导抗生素应用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戴越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类风湿病人自我效能的护理指导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疾病.RA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组织异常增殖形成的血管翳,有类似对骨关节软骨的侵袭破坏,可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作者:郭雪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动态彩色超声诊断胎儿肾窦分离的价值

    目的 利用动态超声技术探讨胎儿肾实分离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跟踪观察126例胎儿肾窦分离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大部分为轻度肾窦分离,一过性胎儿肾窦分离86例;短期性胎儿肾窦分离26例;持续性胎儿肾窦分离14例.结论 胎儿肾窦分离大部分为非病理性,毋须特别处理,能自然恢复正常,少部分为病理性,必须治疗方可消除.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32例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肢深静脉血柃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术及应用脱水药物等是DVT的发病原因.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存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促溶药物加手术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闫春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艾司洛尔治疗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危重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ICU患者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因其常严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需紧急处理,若不及时救治,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甚至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以往常用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乙胺碘呋酮、洋地黄等,转复率70%~80%左右.

    作者:周三军;楼黎明;丁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良拔甲术治疗顽固性甲沟炎的疗效分析

    顽固性甲沟炎病人,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拔甲后病变部位肉芽组织增生明显,甲床变形.变形的甲床生长出畸形的指(趾)甲,与增生的肉芽组织相互挤压,从而再次诱发甲沟炎.作者对传统的拔甲术进行了改良,彻底消除甲沟炎的致病因素.

    作者:李治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R-F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同时对209例患者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比较二者的灵敏性.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e和抗-HBc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BeAg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IA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出率高于ELISA,能够弥补ELISA法因灵敏度相对较低所引起的假阴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沈嘉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