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心钠素水平的研究

赵秀芳;司一民

关键词:阿伐他汀, 糖尿病肾病, 内皮素, 心钠素
摘要:目的 比较糖尿病肾病(DN)患者阿伐他汀治疗前后心钠素(ANP)、内皮素(ET-1)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抽血检测血浆ET-1和ANP浓度的变化.ET-1、ANP的检测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阿伐他汀治疗组血浆ET-1、A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且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伐他汀能够降低ET-1,ANP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功能.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由直接暴力所致,占全身骨折的1%~2%.既往作者对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或记忆合金髌骨爪等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较大,病人住院时间较长,膝关节功能恢复慢,少数病人手术后髌骨关节面不平整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引起关节疼痛、功能障碍.随着微创手术理念的跟进及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作者自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有选择性的采用关节镜监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丝钉内固定+爱惜帮缝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12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伟;张相弟;毛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V型和VI胫骨平台骨折(附2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 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双切口下复位并予双钢板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结论 双切口能降低软组织损伤的并发症,双钢板固定牢固、稳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双切口双钢板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作者:王文;吉跃平;曹光华;把小荣;郑志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还是比较常见.由于急性中毒,尤其是中、重度中毒后病情变化较多,治疗中可出现反跳及中间综合征,故出现病情加重时较多考虑上述原因,导致一部分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漏诊、误诊.而并发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现将本院近期发生的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报告如下,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俞菊英;周明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腹泻中的诊断价值

    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炎症反应,引起小儿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常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高低及大便常规及培养来初步判断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血常规结果受到是否治疗、生理状况(贫血、营养不良)、年龄、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时,其浓度可显著升高,与疾病的急性期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对256例腹泻患儿进行CRP、外周血WBC计数测定,并对两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柏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发颅内再出血的病例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并发颅内再出血的概率及预后.方法 对于并发颅内再出血的病例,对照组采用脱水、静脉止血等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对颅内局部止血和冲洗,个别再出血者,可行紧急开颅手术或再次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 治疗组再出血率为17.8%,基本接近对照组的15.4%(P>0.05);治疗组再出血病人的总有效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与内科保守方法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相比,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未明显增加颅内再出血率;相反,对并发颅内再出血病例的有效率有明显增加.

    作者:夏成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抗凝溶栓和球囊扩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性.方法 糖尿病足患者72例,一组40例予以介入治疗加对症治疗,另一组32例仅予以对症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踝肱指数、感觉改变、足的分级等.结果 介入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创伤性小,对糖尿病足治疗的有效性高,溃疡的愈合时间缩短,是微创治疗的新发展.

    作者:谢雪;黄斌;罗先策;任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CRP(C反应蛋白)+1059G>C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方法 全面检索关于CRP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原始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纳入.采用Revman4.2统计软件包及stata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算合并的效应指标,基因多态性以OR及95%可信区间为效应指标.结果 入选的8个冠心病与CRP多态性关系的原始研究采用Mantel-Haenszel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的(GC+CC)基因型/GG基因型OR值为1.18,95%CI为1.01~1.39,P<0.05.按地域分层分析固定效应模型中国人群OR为0.85,95%CI为0.64~1.14,P>0.05欧美人群随机效应模型其OR为1.35,95%CI为1.11~1.63,P<0.05.结论 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欧美人群冠心病发病相关,但可能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无关,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有增高趋势.

    作者:戴振宇;徐力辛;田克钧;符月琴;梅喜平;张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十二指肠损伤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 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LC术21640例中损伤十二指肠8例(0.037%)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损伤8例病例中,术中发现6例(中转开腹修补术3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术后发现2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引流营养支持保守治疗1例).除1例因十二指肠瘘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术后7d死亡外,其余7例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LC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胆囊周围炎性粘连、暴露不充分,以及分离过程中造成胃肠撕裂和灼伤穿孔.及时有效恰当的处理是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奎;保红平;高瑞刚;刘天锡;冯宝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百普素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病人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短肽制剂(百普素),观察其辅助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对肠功能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于术前3天直至术后第7天给予肠内短肽制剂-百普素营养支持,对照组入院后给于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 ,临床治疗和营养支持按常规处理(术前常规膳食,术后PN营养支持).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3、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肠粘膜及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肠粘膜状况、肠道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病人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短肽制剂百普素,更有利于病人营养状况和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以及预后改善,是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较佳的选择.

    作者:蒋晓松;周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探讨人工流产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人工流产是因为意外妊娠、优生或疾病等原因而采用的终止妊娠的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手术简单而安全,但人工流产的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却不少见,近年来未婚女性作人工流产手术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且频率也有所增加,为探讨人工流产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作者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本院本次妊娠前有、无人工流产术初产妇各300例,分析人工流产术与再次妊娠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

    作者:季建媚;孙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SD鼻骨重组图像在实践中的应用

    是否存在鼻骨骨折是耳鼻喉科临床治疗中较关键的问题,但是,经常遇到漏诊、误诊和过度诊断使急诊中肇事者和伤者不认可等问题.作者采用SSD(表面遮盖技术)鼻骨重组图像准确直观地显示鼻骨,使双方当事人均认可我们的诊断,较好地解决了实践中的诊断问题.

    作者:党栓涛;杜纯利;陈明华;敖其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少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其毒性作用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导致胆碱能神经和部分中枢神经功能过度兴奋.急性中毒重者迅速转入抑制和衰竭,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体征.随着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观察的深入,一些不为人们熟悉的少见并发症被陆续发现,现将本院2007年2月以来出现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沈新秀;胡东东;魏叶;孙颖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

    任何原因导致体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合成、分泌过多,即可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其中因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和增生)引起者,称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PHPT是欧美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自采用血钙筛查以来,我国PHPT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为就诊人数的0.1%~0.25%[1],但目前报道的仍以症状型PHPT为主,外科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措施.本院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2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与护理痊愈出院.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美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21例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临床分析

    作者对321例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进行分析,探讨取器的时间、方法及器具等有关问题.对宫颈较紧,萎缩取环者术前2h血压正常可用米索前列醇600μg阴道后穹窿塞入;或术前1d口服米非司酮75mg,以软化宫颈;或术中于宫颈两侧注射2%利多可因5ml松弛子宫内口;或术前2h米索前列醇600μg阴道后穹窿塞入加术中宫颈两侧注射2%利多可因5ml松弛子宫内口;321例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320例成功、1例失败.

    作者:何仙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声诺维在扩大的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声诺维在扩大的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 102例患者因血清tPSA>4ng/ml或伴前列腺硬结接受穿刺活检术,其中43例检查中接受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声诺维组与普通组比较,平均年龄、平均tPSA以及可疑指检率分别为67.5∶ 68.7岁、26.2∶ 28.6ng/ml和24.3%∶ 25.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采用改良Norberg穿刺方案,即首先系统穿刺8针,若实时超声或注射声诺维后发现可疑低回声结节,再增加1~3针重点穿刺.回顾性比较声诺维组与普通组活检病理阳性率及准确性.结果 声诺维组43例接受穿刺446针,平均10.4针;普通组59例接受穿刺571针,平均9.7针;两组平均穿刺针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表明,声诺维组前列腺癌9例,阳性率为20.9%,普通组12例,阳性率为20.3%,两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石蜡病理显示,声诺维组446针标本中,阳性针数54针,阳性率为12.1%;普通组571针标本中,阳性针数46针,阳性率为8.1%;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GPIN或ASAP病例中,声诺维组7例,发生率为16.3%;普通组9例,15.2%;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声诺维能提高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可疑恶性结节的分辨率,但对HGPIN或ASAP诊断帮助不大.结论 采用造影剂-声诺维进行扩大的经直肠多普勒超声活检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该方法 安全易行,便于门诊开展.

    作者:陈彤;刘大乐;肖克峰;刘增钦;孙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阿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心钠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 比较糖尿病肾病(DN)患者阿伐他汀治疗前后心钠素(ANP)、内皮素(ET-1)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抽血检测血浆ET-1和ANP浓度的变化.ET-1、ANP的检测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阿伐他汀治疗组血浆ET-1、A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且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伐他汀能够降低ET-1,ANP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赵秀芳;司一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3例诊治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腹部手术后一种特殊类型肠梗阻,多发生于腹腔污染重,创伤大的手术.多数学者认为它既有肠梗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以往对其认识不足,处理不当,易发生肠坏死、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后果.作者对本院2003年10至2008年9月诊治的1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陈侃松;陈伦宽;周福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病理改变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肺病理学改变的作用,探讨血必净对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中毒组、血必净组、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及血必净组用百草枯120mg/kg灌胃,一次性染毒;血必净组从染毒后2小时开始,腹腔内注射血必净10ml/kg,每日一次,至处死前;中毒组及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每日一次,至处死前.分3个不同时间点(6、24、72小时)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8只)并取肺组织.制备标本后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各时间点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中毒组大鼠肺的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腔内出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血必净组的病理学改变为局灶性肺泡隔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而Ⅰ型上皮细胞完整,Ⅱ型上皮细胞也无明显损伤,未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从病理学角度观察,血必净对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晓玲;陈安宝;胡强;王刚;赵群远;陈嘉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B-Flow是GE公司推出的新技术,又称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是利用数字编码对血流、血管及其周围软组织进行直接的实时观察,并以灰阶方式显示的一种新型影像技术.在B-Flow显像状态下,血流和组织同时成像,能够清晰快速地显示血流信息、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相对于传统的血流成像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DI)具有其本身的许多优点[1].现将本院采用B-Flow、2D(二维)、CDFI、PDI四种显像模式检查并确诊的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高欢欢;王宝华;成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CTA)对血管病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CTA检查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2~94岁,平均43.98岁.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3.0ml/s,总剂量按体重1.2ml/kg计算.扫描参数:220mA,120kV,层厚5mm,进床速度8.75mm/s.回顾性重建1.25mm.检查后经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重建.结果 出现1例假阴性病例,无假阳性病例.结论 基层医院DSA设备配置目前尚少,而CT机器已较普遍,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有其实用价值.

    作者:孙和峰;王洪生;李宗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