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佐廷
患儿:女,10岁,于1982年9月17日下午3时30分急诊入院.患儿入院前3个月,因发热来我院诊治,体检时发现左上腹部有肿块,当时以发热待查及腹块待查收入院,后确诊为伤寒,经用抗生素治疗而愈,但左腹部肿块仍未消失,且有一定的移动性.出院后生活正常,无不适.
作者:吕昭明;朱锦祥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儿童跟腱铲割伤较少见,易被误当单纯性皮肤裂伤处理,漏诊跟腱断裂伤,错过修补机会,常因提踵无力和跛行而再次手术.倘能伤时发现,手术简便,疗效亦佳.
作者:陈汉威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我院曾收治1例儿童左中指第一节指骨巨细胞瘤.患儿在外院作过刮除、植骨术,3个月后肿瘤复发,病变累及整节指骨及骨骺.经采用病变指骨切除,自体骨带髂嵴软骨的全层骨片游离移植、指再造术.随访四年余,再造的指骨不仅生长良好,塑型清晰,手指功能满意,无肺转移,且有骨骺出现.骨骺的再生问题目前尚未解决,骨骺游离移植屡见失败,国内外文献未见骨骺再生的报道.现将本病例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龚代贤;吕丽娟;夏毓华;严肃;马元璋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患儿:男,8岁,维吾尔族.头痛4月,恶心、呕吐2月,失明1月,於1977年1月18日入院.4个月前发生头痛,里持续性,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逐渐频繁,不能进食.1个月来,双眼视力模糊,逐渐失明.发病以来不发热,无抽搐.既往健康.体检:血压120/90,脉搏70次.神志清楚,检查合作.
作者:鲍吉光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小儿肱骨髁上因解剖的特殊性,一是易发生骨折;二是发生骨折后并发症多.现仅对我院1975年1月至1981年12月,因局部肿胀明显而收住院治疗的5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加以分析.重点就预防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畸形提出几点看法.
作者:孙本修;徐君友;王纪湘;王新华 刊期: 1984年第02期
直肠肛管测压不仅用于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也用于检查直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为了解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远期的排便功能及肛门内压力,对术后一年以上患儿进行了临床检查和直肠肛管测压.
作者:王夫;李正;王慧贞;康恩光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寄生胎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我院1980年至1981年两年内收治3例,均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黎×,女,3个月.因生后腹胀,腹部肿物入院.入院诊断腹膜后畸胎瘤.1980年10月3日手术,见肿物位于腹膜后;肿物巨大,先切开肿物放出黄色液约1,000ml.放液后见肿物之实质部有皮肤、毛发及肢体雏形,切除之实体瘤净重1.5kg.病理检查:有椎骨、软骨和脑组织.病理诊断:寄生胎.术后16天痊愈出院.
作者:吴淑臣;张惠东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先天性髋脱位为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除了较小婴儿可用闭合复位蛙式石膏固定方法外,多需手术治疗.现将有关此种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和术中失血量的测定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21例,男32例,女89例,其中1例先后施行二次手术,共122次麻醉.
作者:鲁纯新;金鸣苍 刊期: 1984年第02期
例1:吕×,男,5天,因腹胀呕吐两天于1971年3月3日入院.患婴足月顺产,出生后第2天开始稀饭加柿饼喂养,6~7次/日,每次小半碗(约80~150ml),柿饼1/3~1/2只(约10~15g),第3天出现腹胀,无吐,继续给予喂食3次,第4天腹胀加剧,伴呕吐、烦躁,开始不排大便,经当地卫生院治疗无效而转本院.体检:体温35.2℃,心率182次,呼吸52次,脉搏数不清,口唇,指<趾>端轻度发绀,呈急重病容,轻度失水征.两肺少量干性啰音,腹胀明显,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上腹及两侧叩诊浊音,肠鸣消失.
作者:李其镍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由于诊断不易,常致病情延误,造成不良后果.本文总结西安市儿童医院1976年4月~1980年10月50例和石河子医学院附属医院1960年~1981年10月38例,共88例,希能对本病诊治有所助益.
作者:詹祯祥;陈家瑜 刊期: 1984年第02期
1983年作者曾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儿童医院参观学习,现介绍该院监护室的概况.水牛城儿童医院,是纽约州北部的妇幼中心.病床共有377张,其中儿科246张,病理产科67张,婴儿室床位64张.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以下称ICU)建立于1974年,专为抡救危重及大手术后患儿.病床有18张,其中4张是隔离病床,收治传染病或有接触史者.1982年全年共收重危及外科大手术后患儿900名,48~50%是儿科病例.急诊宝值班者遇重症,立即电话通知ICU主治医师,会诊后收入ICU.
作者:江泽熙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双侧唇裂约占各种唇裂的15%(1).类型复杂,修复方法繁多,但修复的效果不一致,目前仍然是修复外科上的一个难题.治疗上对前颌前突的处理;前唇的利用等,尚存在意见分歧.我科在应用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效果较好的基础上,试用旋转推进原则一期修复双侧唇裂,与同期应用其它手术方法修复之双侧唇裂对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桂成;孙吉烨 刊期: 1984年第02期
1982年3月底至10月初,我们对天回地区26所中小学、托儿所的5,433名男性少年儿童进行了外生殖器普查,共查出包皮过长2,195例,占40.4%,包茎560例,占10.3%,隐睾125例,占2.3%,其中双侧隐睾28例,占0.51%,腹内隐睾15例,占0.276%,腹股沟斜疝87例,占1.6%,鞘膜积液39例,占0.71%,尿道口囊肿9例,占0.165%,尿道下裂和附睾囊肿各3例,占0.05%,多睾症1例.此外,在12岁以上的中学生中有精索静脉曲张72例(精索静脉曲张发病小年龄为12岁),占该年龄组的3.1%.
作者:陈昭颉;王昌甍;韦燕燕;李黔生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小儿急性肠扭转除一般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外,发病急,易发生大量渗出、失血、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和中毒性休克,故预后极差.如能在肠坏死发生前早期确诊及时复位,对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我院儿外科自1970年5月到1981年12月间治疗之小儿肠扭转72例,就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王兴国;陈采萍 刊期: 1984年第02期
要素饮食由L-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组成,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具有营养价值高,不需消化,吸收完全,并发症少及使用方便等优点.1969年Stephens首先将要素饮食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疗效(1).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2~4).在上海东海制药厂的协助下,我们研制适合我国特点的小儿要素饮食.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自1981年初用于临床,治疗患儿18例,疗效达89%.
作者:金先庆;余亚雄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先天性横膈疝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急症之一,严重地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其发病率一般统计为1:8,000~10,000次活产.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文献中报导此病的诊断率已有明显提高,使生后24小时以内的手术率高达90%,总病死率却由原来的25%上升至35%.
作者:叶蓁蓁;陈幼容;宋国维;汪虹 刊期: 1984年第02期
尿道下裂是生殖泌尿系一个较普遍的先天性畸形.多发生于男性,女性极少且无临床症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Backus(1960)报道每分娩300个男婴,就有1个发病(1),国内施锡恩等(1978)报道为11:160~1,800(2),张涤生(1979)为1:2,000~2,300(3).
作者:侯在恩;王玉明;姜仕辉;徐振宽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我院一年来,对小儿肠手术采用冬眠合剂复合氯胺酮麻醉,有4例发生蛔虫所致喉梗阻.例1:女,6岁,诊断肠套叠.术前肌注阿托品0.4mg,复方氯丙秦2/3支.氯胺酮3 mg/Kg静滴,分离腹直肌时,患儿呼吸不规则伴痉挛声,即托起下领准备鼻导管给氧,发现鼻孔中有一蛔虫,取出蛔虫后,喉梗阻解除.
作者:王发祥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患儿:孙××,男,9个月,因高热不退1月入院.患儿出生后发现右下腹有一拳头大包块,软.随之肿物日渐增大.体检:体温41℃,心率140次,呼吸40次,生长发育欠佳,中度脱水.腹部明显膨隆,外观似见胀大肠袢状物纡曲满腹.实验室检查:自细胞24,000,中性90%.尿常规:脓球3~4,蛋白(+).钡灌肠正常.入院诊断;(1)腹腔巨大囊性肿物;(2)泌尿系感染;(3)重度营养不良,中度脱水.
作者:杨淑贞 刊期: 1984年第02期
我们对1960~1982年2月,22年间治愈出院的165例胎粪性腹膜炎,普遍进行了随访,获随访84例,随访率为50.90%,其中男66例,女18例.腹膜炎型14例,肠梗阻型70例,治疗方法见(附表).
作者:王慧贞;李正;陈丽英;潘恩源;曲成志 刊期: 198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