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蒋虹;童辉

关键词:夫西地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 严重感染, 抗菌药物, 发生率, 种类, 应用
摘要:目前,虽然抗菌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及广泛应用,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仍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其所致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高.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儿童Marfan综合征双眼晶状体半脱位1例

    作者应用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儿童Marfan综合征双眼晶状体半脱位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14岁.在外院眼科被诊为双眼弱视,治疗1年无效于2005年1月24日就诊.

    作者:王育文;张大矛;金亚明;杨梁燕;王鹏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镇痛全麻的临床研究

    新型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和可控性佳等特点,且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不受输注时间长短影响,但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

    作者:邱建新;陆琪宝;肖旺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同移位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在不同移位下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的稳定性差异.方法 将12具尸体骨盆随机取3具做压力测试为正常组,然后制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在移位0mm、4mm(低度移位组)、8mm、12mm(高度移位组)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压力下测量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垂直和水平移位.结果 在不同移位下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行前后环内固定,低度移位组骶髂关节垂直稳定性显著高于高度移位组.结论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尽量取得解剖复位固定,确保骶髂关节移位<4mm,以提高骨盆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功能康复.

    作者:金建华;郭晓山;万曲桥;王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的软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外伤后易引起软组织缺损,骨骼、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是基层医院骨科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

    作者:杨华;朱跃明;沈伦强;姚志宏;王君;李青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食管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含量分析的临床意义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临床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由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的因子Ⅶ交联后水解而成,可以提示机体处于纤溶功能亢进和高凝状态,在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均有较高的表达.

    作者:郑瑞明;吴小明;兰天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腔脏器严重损伤16例报告

    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胸腔脏器严重损伤16例,单个脏器伤7例,多发伤9例,伴有连枷胸3例.胸腔脏器严重损伤多伴有大出血(本组病例出血均>2500ml),同时并有呼吸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故病情危急,应及时抢救,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的MCP-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近的研究中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但在肺癌中少有报道.作者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1例肺癌、16例肺结核患者以及正常对照20例的血清MCP-1表达进行检测,探讨MCP-1与肺癌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

    作者:汪晓峰;唐春妍;龚剑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皮肤消毒液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青霉素族药物为目前使用多的抗生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多种因素尤其是皮肤消毒液可影响青霉索皮试结果,增加假阳性率.

    作者:胡亚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麦绿素对小鼠耐缺氧作用实验研究

    麦绿素系经先进工艺从大麦嫩叶中提取出的绿色粉末,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叶绿素等成分.目前国内外兴起对麦绿素开发研究,相继报道了麦绿素具有抗疲劳、抗氧化[1]等功能.

    作者:徐海鹰;郭伟娣;江月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米多君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好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而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反应(IDH)是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50%.作者自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观察盐酸米多君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同时与可调钠、低温、序贯透析等方法作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林向东;高玉华;陈志斌;虞旭光;李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万汶贺斯用于胃肠道择期手术的临床观察

    血液稀释是血液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可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1].胃肠道疾病患者常因营养不良,出血,消化液丢失等原因,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作者:傅颖;周其富;楼静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80例泪道激光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

    泪道阻塞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点、泪囊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临床主要症状为泪溢,及结膜与角膜的刺激性表现,如畏光、分泌物多、结膜充血等.

    作者:雷土根;周小玲;章剑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型诊断标准解读

    自1999年增刊上发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型诊断标准以来,已将近10年.在这期间,功能性胃肠病研究有许多新进展,对此类疾病认知与分类增加了新的认识,结合罗马Ⅱ型诊断标准将近10年临床应用,有不少反馈意见需要做进一步修改.

    作者:项柏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8例药源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应用后出现的与药物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随着临床用药数量及品种的增加,ADR时有发生.

    作者:朱蓓蕾;张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联合抗HP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

    近年来,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胃肠外疾病的深入研究,HP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并导致出血倾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苏美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妊娠期妇女血脂的变化特点

    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特殊的生理需要,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引起生化指标改变,特别是血脂和脂蛋白,致使孕妇易引发高脂血症,身体肥胖.

    作者:胡晓燕;潘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UARE不同分为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N组,51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Mi组,25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Ma组,14例),并且选取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C组,30例),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其HRV,检测其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1)糖尿病各组的全程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问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内每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sDANN)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Mi组显著低于N组,Ma组明显低于Mi组(P<0.05).(2)N组和Mi组的全程内每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别,但Ma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自主神经损害加重.

    作者:陈越;潘文志;钟一红;丁小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核性腹膜炎和肝癌患者的腹水与血清趋化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结核性腹膜炎,肝癌所引起的腹水和腹水中趋化因子-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以及它们的受体CCR3和CXCR4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仪(FCM)测定16例结核性腹膜炎,39例肝癌患者以及正常对照20例血清和/或腹水中RANTES、SDF-1和受体CCR3、CXCR4的水平.结果 结核性腹膜炎血清及腹水中SDF-1以及CXCR4升高,而肝癌患者血清及腹水中RANTES以及受体CCR3水平上升.结论 趋化因子在腹部结核和肿瘤时会出现不同性质T细胞免疫应答,为以后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王剑超;王寅;张娟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头皮移植治疗深度烧伤319例分析

    本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头皮移植治疗深度烧伤31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3例,女96例;年龄10个月~72岁.烧伤面积3%~100%TBSA,其中Ⅲ°面积1%~95%(11.4±21.6)%TBSA.

    作者:杨顺江;张元海;蒋瑞明;刘利平;叶春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博思清和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阿立哌唑是1988年开发的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于2002年11月上市.阿立哌唑在国外临床应用较早且已有大量研究[1~3],但国产阿立哌唑(博思清)在国内使用时间不长,临床医生对该药的临床特点尚不熟悉.

    作者:周芬芳;朱长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