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 种术式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结果比较

汪东升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有效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STC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行结肠全切除术9例术后均出现短期内腹泻,其中2例为顽固性腹泻;行结肠次全切除术51例术后出现短期内腹泻12例,腹泻率低于结肠全切除术(P<0.05);行盲直肠端侧吻合术9例术后出现短期内腹泻2例,与结肠次全切除术腹泻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显著减少(P(0.01).随访中发现,行结肠全切除术和盲直肠端侧吻合术的病人未出现便秘复发,行结肠次全切除术51例1例便秘复发;行结肠部分切除术4例中短期内复发3例.结论 结肠全切除、次全切除和盲直肠端侧吻合术治疗STC效果较好,结肠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的分布及其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研究

    血清胱抑素C(Cys C)是一种非糖基化的碱性低分子量蛋白质,它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且血中浓度不受炎症、肌肉量、小管分泌、性别等因素影响[1,2].本研究通过对受试者Cys C、SCr水平的检测,探究Cys C是否受年龄、性别的影响,并且采用99mTc-DTPA清除率作为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的金标准,重在建立Cys C、SCr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参考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作者:周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598例药物咨询综合分析

    药物咨询是药师与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之间的重要沟通渠道,也是医院临床药学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医院药学模式的转变,协助医务人员和指导患者、家属合理用药已逐渐成为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本院从2001年开始药物咨询工作,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跃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112例

    处于急性炎症期的胆囊疾患曾被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禁忌证,但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手术操作技巧的熟练和提升,近年来不断有急性炎症期的胆囊病患者被成功完成LC的报道[1].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楼基刚;傅红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住院患者院内真菌定植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医院内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已成为引起这类疾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解本地区老年住院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情况,现对台州市某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老年患者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纪东辉;卢国光;杨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踝关节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注射玻璃酸钠的疗效观察

    痛风可以发生在上、下肢各关节,但因为下肢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承受力大,容易受累,而且此处局部温度低,故为好发部位,其次为另外的跖趾关节和踝、膝、掌指、腕、肘等关节[1].踝关节是痛风易受累的大关节之一.本科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踝关节痛风206例,效果满意.

    作者:李耀武;王建岳;李茂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益肾蠲痹丸有显著的补肾化瘀作用,能调节免疫功能并修复因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引起的骨质破坏.现将本院1 临床应用该药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蘋;胡小明;金珍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91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支原体是引起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易引发男性附睾炎、慢性前列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甚至可致男性不育[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用药,导致多重耐药菌株明显上升,造成治疗难度加大.为了解支原体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791例男性泌尿道感染患者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毛昌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尿转铁蛋白微白蛋白及α1-微球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DM)病人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如不早期及时治疗,易发展成为不可逆病变,终引起肾功能衰竭[1].本文通过对50例糖尿病病人尿转铁蛋白(TRF)、微白蛋白(mAlb)和α1微球蛋白(α1-MG)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傅松维;徐友红;潘章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阿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伐他汀局部注射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去势方法模拟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一步建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实验组于骨折端皮下注射阿伐他汀(10mg·kg-1·d-1×5d),对照组注射无阿伐他汀的溶剂.骨折后1、2、4周取标本,通过X线片、生物力学、组织病理学以及组织形态计量学等评价两组骨折愈合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痂横截面积在骨折后1周、2周分别增加24.3%(P<0.05)和33.2%(p<0.05);骨痂大载荷在骨折后2周、4周分别增加43.1%(p<0.05)和69.8%(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新生编织骨较对照组多且排列致密.结论 局部应用阿伐他汀可促进去势大鼠骨折愈合.

    作者:王慧;王大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肠埃希菌抗菌药敏感性趋势分析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1].大肠埃希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现对本院分离的199株大肠埃希菌的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作一分析,旨在提供抗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对策.

    作者:何尚运;钱国晓;周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伴有慢性肝炎的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协同胃酸作用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而慢性肝炎又可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所以,要治愈溃疡就要进行有效的Hp根除治疗[1],而对合并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又要求用对肝脏毒副作用尽量小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二种抗生素的三联1周或2周疗法是公认的Hp根除治疗方案,且有研究[2]表明,埃索美拉唑在服用者中个体差异小,比奥美拉唑有更好的药物预测性.本科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治疗伴有慢性肝炎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戟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的护理对策

    近年来,因各种原因如急性透析增加、维持透析时期延长、老年患者增加等而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导管相关感染也成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并可致导管留置失败.在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净化过程中,如导管护理和治疗不当,将明显增加菌血症发生率、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本文对近2年来本院发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对策.

    作者:邹毓媚;李俊儿;沈虹;潘青;黄凌惠;谢金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院内院外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评价

    近年来,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已从简单的传统治疗、综合治疗发展到联合治疗,但综合治疗依然是儿童弱视治疗的主流方法.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都需要在院内进行.本院自2000年开始采用同视机联合多功能近视弱视治疗仪或多功能弱视治疗协调器对部分弱视儿童进行院外综合治疗.现对院内院外治疗作一初步评价.

    作者:陈玲;池珍儿;胡美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导尿管应用于饱食病人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处理1例

    成人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常采用不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但对于饱食的支气管异物病人,手术操作对咽喉部的刺激易诱发呕吐,增加误吸风险.作者对1例饱食的支气管异物病人,通过胃内插入导尿管气囊充水封闭贲门,解决了不插管全身麻醉的呕吐误吸问题,为术者提供了平静的操作环境,并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异物取出顺利,术后恢复快.

    作者:张先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老年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96例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有增多趋势,而以肺部感染为多见,病情重,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治疗上有特殊性.现对本院2000年1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资料比较完整的中老年糖尿病96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方铁军;李宜;洪钟亮;潘奇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综合表现与治疗

    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秋季和初冬,主要引起腹泻,但也有部分患儿发生肠道外其他系统感染.现对本院收治的216例R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作者: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11例报告

    阴茎异常勃起是指在无性交或刺激情况下,阴茎勃起持续时间过久,并伴有疼痛或企图性交时产生的疼痛.本科1985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经阴茎海绵体穿刺及血气分析、阴茎海绵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荣;许建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二联疗法治疗女性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56例

    非球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是指经性接触传染的尿道炎症而尿道分泌物中检查不出淋球菌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1].本科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采用宫颈局部上药联合静滴洛美沙星针治疗女性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5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兰;郑爱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37例临床特点及转归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952年由Farquhar等首次报道.目前已发现HPS患者的T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功能降低或缺如,体内免疫功能失衡,体内存在高细胞因子血症,从而引起HPS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该病起病迅速,病程凶险,而且常伴随其它疾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现将本院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7例HPS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赵瑞雪;贺孝良;潘国权;李昌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胎膜早破4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易引起早产和母婴感染,围生儿预后差,使得临床处理变得复杂化,不恰当的处理可能造成母婴不良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PPROM 46例.

    作者:骆伟萍;潘永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