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附34例报告)

温作增;蔡元训;卢毅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 非手术治疗, 脏器损伤, 效果满意, 腹部外伤
摘要:脾破裂是腹部外伤中常见的脏器损伤.本院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骨窗清除外伤性幕上硬膜外血肿

    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部分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微创治疗已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推崇.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本科有选择的对52例外伤性幕上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效果良好.

    作者:侯勇;罗魏敏;王俊兴;刘仍利;胡小铭;阮善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阿奇霉素是内酯环含氮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其它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口服及静脉注射用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者采用静滴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并将静脉用红霉素作为对照,以评价阿奇霉素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虞丽英;周唯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Kartagener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s syndrome, Ks)由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内脏反位三联征组成,主要表现反复呼吸道化脓性感染、咯血为特征的支气管扩张症状及副鼻窦炎和右位心.作者2007年9月4日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成旭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少见部位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少见,主要发生在长管状骨、脊柱和骨盆,其它部位较罕见,文献上多为个例报道[1~3].作者自1998年9月至2005年12月搜集动脉瘤样骨囊肿71例,其中少见部位13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利荣;杨光钊;张德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动脉介入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CSI)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中成功率、安全性等.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共320例患者,分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组,经桡动脉途径分别行CAG和(或)SCI术,比较在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在CAG时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严重桡动脉痉挛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成功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CSI时,2组在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成功率、钢丝支撑力不够发生率、需大号鞘管完成对吻技术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但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较安全,糖尿病组因病变较复杂,支架成功率相对较低.

    作者:吕国菊;林祖近;陈婉斐;应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

    据文献报道,胆囊及胆总管内均有结石者占11.0%(不含肝内胆管结石),且胆总管内结石多为继发者[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常规放置T管,但T管应用相关的并发症高达15.3%[2].并且带管时间较长,患者住院时间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作者:陈金明;陈吉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IL-8 IL-10及NF-κB的表达

    目的 通过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胰腺NF-κB的表达,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每组20只,造模后24h测定血淀粉酶、IL-8及IL-10,切取相同部位的胰腺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NF-κB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IL-8及IL-10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NF-κB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 IL-8、IL-10及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即有胰腺组织NF-κB的活化.

    作者:金牡丹;周智林;傅志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4039例孕妇HSV-2-IgM的检测分析

    近年来,在妊娠妇女中单纯疱疹病毒-2(HSV-2)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HSV-2的先天感染率约1.5%[1].先天感染HSV-2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先天畸形和智力低下.因此,开展孕妇HSV-2感染状况调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满武;钱磊;杨志浩;金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应用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的护理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敌草快,属吡啶类除草剂.本地区百草枯中毒较少见,近年来仅1例百草枯中毒经HP+HD抢救后症状减轻,作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张娅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M透明敷料治疗婴儿脐疝

    婴儿脐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5%~10%[1].由于新生儿脐部残端在3~7d后脱落形成肚脐,部分婴儿脐环未闭或闭锁不全等原因,使脐部瘢痕组织薄弱,加上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力升高,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脐部突出而发本病.

    作者:吴竞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3例临床分析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指乳腺中小导管及末梢小导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而形成的一种病变,是乳腺增生症多种病理组织学形态改变的一个类型,其特征是多数导管腔同时发生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性改变,常表现为乳头溢液与乳房肿块.

    作者:赵小康;胡桂女;蒋阳平;钱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16例胸部穿透伤救治中常见失误及预防

    外伤死因中,胸部伤仅次于颅脑伤,居第2位.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急救复苏等技术水平的进步,胸部创伤的救治成功率已明显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有少数病例,由于诊治失误,致使救治质量不高,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

    作者:蓝琳友;洪溪屏;陈朝晖;蔡元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100例分析

    本院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收住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9例,男448例,女481例;其中伴尿路感染100例.作者对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情况及治疗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梅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输卵管妊娠经阴道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近20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已增加4倍[1],而其中输卵管妊娠所占比例高,占95%[2].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共开展了阴式输卵管切除术18例,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探讨经阴道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优缺点.报道如下.

    作者:余海云;金敏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直肠类癌23例报道

    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23例直肠类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10例,女13例,男女比1:1.3;年龄24~68岁.肿瘤距肛缘4~8cm 16例,9~12cm 6例,>13cm 1例.瘤体直径<10mm 14例,11~20mm 8例,>21mm 1例.

    作者:曹晨曦;张九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D44v6、nm23-H1和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和癌胚抗原(CEA)的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44v6、nm23-H1和CEA在76例大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和恶性程度的增加相关;nm23-H1蛋白低表达与远处转移、Dukes分期的延迟相关;CEA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相关.联合测定CD44v6、nm23-H1、CEA蛋白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大肠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nm23-H1低表达和CEA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综合分析3个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大肠癌的转移状况.

    作者:杨振宇;崔焌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闭合性直肠损伤58例诊治分析

    闭合性直肠损伤在外科中并非少见[1,2].近期由于医源性损伤,变态性行为和自虐等因素导致闭合性直肠损伤发病率增高[3].此类患者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在诊治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8例闭合性直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李岗;郑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影响

    脊髓损伤(SCI)所导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残疾,轻者丧失劳动力,重者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康复治疗已介入脊髓损伤急性期,并成为慢性期主要的治疗手段[2],作者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观察50例SCI的早期康复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

    近年来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逐年增多,其发病原因多样,随着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对诊断淋巴结性质的认识也有一定提高.作者对8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观察随访结果作总结,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浅表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颜橙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乳酸浓度评估感染性休克预后的临床分析

    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在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改变之前,已经处于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状态,血乳酸水平的升高反映了低灌注情况下无氧代谢的增加,是监测和评估感染性休克全身的氧代谢及组织灌注的指标[1].

    作者:王追琴;吴晓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