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奎水;焦云鸿
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遗传因素,这种遗传因素按照一定的方式在上下代之间垂直传递.遗传性疾病常具有以下的一种或几种情况:(1)同胞兄妹常常出现两个以上的病人.
作者:王果;刘希贤;林惠君;徐兆英 刊期: 1981年第03期
血管球瘤(Glomus Tumot)乃小动静脉连接处的血管、血管球,神经纤维组成的肿瘤,临床较少见.多位于手指或足趾的皮下或甲下(1.3,3,4,5).但发生在肌腱、骨膜、肌肉、关节囊以及胃壁的也有报导(1,5,6),甚至有的长在指骨、下颌骨、锁骨和肋骨中(4,6).
作者:贾和庚;潘少川;赵佩云;李佩娟 刊期: 1981年第03期
输尿管膨出常表现为尿路反复感染,膀胱颈部梗阻,在女孩还可见到尿道口息肉样脱出物.但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常致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结合文献讨论于下.
作者:陈雨历;张学衡 刊期: 1981年第03期
病史摘要:刘性男婴,20个月.因患先天性巨结肠,于1979年10月27日第4次住院.病儿在生后4天横结肠穿孔而施行右侧横结肠造瘘术,以后钡剂灌肠摄片,显示远端结肠排空延迟,符合长段巨结肠的征象.
作者: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外科 刊期: 1981年第03期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肠梗阻、肠道肿瘤、腹部外伤及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常需切除病变小肠.在一般情况下切除30%小肠对机体无明显损害,切除50%虽然对消化吸收有较大影响,但机体能在短时间内通过代偿而较快恢复.
作者:金先庆;余亚雄;韩玉升 刊期: 1981年第03期
多年来,我们遇到一些不典型的急性腹膜炎,由于未及时手术而迁延不愈.现就我院1972年1月~1978年12月收治的25例分析和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邹大卫;章菊明;郑毓珊 刊期: 1981年第03期
肺动脉狭窄包括肺动脉瓣膜狭窄,漏斗部狭窄及瓣膜漏斗部混合型狭窄.本院自1959年8月至1980年4月对27例病儿进行了手术治疗,本文对此作如下的临床分析及讨论.
作者:欧祖康;张全复 刊期: 1981年第03期
先天性肛直肠畸形,以耻骨直肠环为准,主要分成高位与低位畸形二大类,高位畸形处理困难,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为大便失禁,这是一个长期的功能障碍问题;低位畸形治疗简单,术后失禁少.
作者:佘亚雄;宋连城;施诚仁;丁其珍 刊期: 1981年第03期
自1972~1979年间,对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34例,曾用20%~30%盐水作注射治疗,34例中,颜面部血管瘤37处,年龄为1个月~7岁,不满1岁者16例.小者为0.3×0.4厘米,大者为3.0×3.0厘米.
作者:徐明哲 刊期: 1981年第03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治疗乏特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好方法.但关于小儿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报导不多.(1)(2)(3)现将我科胰十二指肠切除的2例病儿报告如下.
作者:李正;王夫 刊期: 1981年第03期
细菌性肝脓肿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文献报告其误诊率约8.9~40.3%(1),死亡率也较高,仍有9.4~42.8%(2,3,4).我院外科自1970年11月~1980年12月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150例,其中14岁以下的小儿55例,现对这55例作一临床分析,并对病因、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王德生;周铁正 刊期: 1981年第03期
自1973年3月至1980年6月我科共收治先天性肺囊肿42例,其中14岁以下儿童占11例,说明先天性肺囊肿是较常见的肺发育畸形.不少在儿童时期,甚至婴幼期,即因囊肿感染或呼吸困难而求治,甚至需要采取紧急手术(2).
作者:顾以茼;马迎春;彭如霞 刊期: 1981年第03期
脾破裂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所有腹腔脏器伤的首位(1).过去由于对脾脏的生理了解不够,不论其破裂的类型和程度如何,均行切脾治疗.近几年来,较多文献报告外伤性切脾后可发生致命性感染,而小儿外伤性切脾后败血症的发生率可达2.45%,死亡率0.59%(2),为正常人群的(0.01%)60倍(3).
作者:郑训淮 刊期: 1981年第03期
卵巢非特殊问质性恶性肿瘤儿童罕见,且一般认为恶性度较高.现将我们所见之1例小儿卵巢纤维肉瘤术后生存十年以上报告如下.病儿:适××,女,7岁.因左侧腹部发现肿块1年,近月有增大趋势,予1970年2月13日就诊入院.
作者:胡世昌 刊期: 1981年第03期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我院外科1965~1980年共收治21例.现将诊断和外科手术的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本组共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小2天,大14岁,其中1岁以内13例,1~3岁3例,7~14岁5例.
作者:耿昌平;陈泳田 刊期: 1981年第03期
中药所致呼吸抑制者尚少报道,我院近遇1例,自主呼吸停止2小时零5分,经用中麻Ⅰ号催醒剂后恢复,现报告如下:病儿:女,12岁.1980年4月24日在中麻下行右中耳乳突根治术.术前检查:发育营养均差,智力低下,具典型的佝偻病体征.余无异常发现.
作者:周惠玲 刊期: 1981年第03期
例1:男性,1岁半.3个月前,病儿左下肢无力,不愿行走,同时有发热、腹泻,经院外治疗无好转.以后发现左大腿肿胀.X线诊断为Brodie氏脓肿.病儿母亲有肺结核史,已硬结.检查:发育良好,营养差,全身情况无异常发现.
作者:寿奎水;焦云鸿 刊期: 1981年第03期
病儿:男,10岁.1年半前误吸塑料圆珠笔套即感气急、紫绀、呛咳;胸片示右下肺不张,气管镜检查阴性.3小时后症状消失.3天后胸片示右下肺复张而出院.4个月后咯血丝痰数口,约2个月一次.
作者:叶约翰 刊期: 1981年第03期
小儿后天性肛前瘘是指病儿有发育正常的肛门直肠,生后由于肛周感染,脓肿向前破溃,瘘管外口通达女婴的外阴前庭、阴唇或阴道,男婴则通达尿道.肛前瘘管在小儿后天性肛瘘中是属于少见的一种类型,在治疗上有其特殊性.
作者:徐本源;邹大卫;郑毓珊;任德胜 刊期: 1981年第03期
病儿:陈×,男,4天.1980年5月19日入院.第一胎,足月顺产,生后4天未解胎便,伴有哭闹不安,仍能少量饮水.入院前2天开始,腹胀逐步明显,进奶后呕吐,非喷射状,含有胆汁样液,不伴发热,小便可自行解出.
作者:林济国;杨德敏 刊期: 198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