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对拉米夫啶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林峰;曾爱平;杨宁敏;颜鸣鹤;杨恩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啶, 白细胞介素,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多肽疫苗, 特异性, 免疫调节疗法, 预防和治疗, 核苷类药物, 左旋咪唑, 主要方法, 世界人口, 抗病毒剂, 感染者, 胸腺素, 流行率, 类似物, 肝硬化, 干扰素
摘要:占世界人口5%约3.5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感染者[1],在东南亚、中国和非洲流行率高达10%[2].HBV感染会导致严重的肝炎,终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PHC)[3].近年来,乙肝预防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主要方法[2]:(1)α-干扰素;(2)抗病毒剂(核苷类似物);(3)免疫调节疗法(包括非HBV特异性的胸腺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左旋咪唑和HBV特异性的Pres或S多肽疫苗、DNA疫苗、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决定部位疫苗).其中,拉米夫啶(lamivudine)是具有强大抑制病毒复制作用的新一代核苷类药物,继用于治疗HIV后,我国又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00例

    目的 探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CPB)下处理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年10月至2005年2月正中切口下处理100例PDA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其转归.结果 术后除右心功能不全2例及术后早期出现声音嘶哑3例外, 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各种心内畸形经常合并PDA,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意义重大;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提高CPB技术,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经肺动脉切口缝闭PDA是CPB下处理PDA的主要方法,术中应用Foley导尿管阻断动脉导管血流,有利于术野显露、缩短CPB时间,可降低肺部、脑部并发症.

    作者:毛争春;张志梁;邵国丰;史信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肿瘤细胞周期中Cyclin E的失调节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紊乱是细胞增生失控从而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Cyclin E作为CDK2的一个正向的调节亚单位,它在正常细胞的S期(S phase)有着重要的启动作用.曾经认为cyclin E的过度表达可以加速细胞周期,异常提高的细胞增殖能力而造成肿瘤发生.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cyclin E及CDK2有了新的认识,并认为是cyclin E的失调节(Deregulation of cyclin E)导致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不稳定性(chromosome instability,CIN),从而造成肿瘤发生.

    作者:周江;姜智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典型症状有机磷农药中毒57例诊治分析

    近年来有关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较多,但对于非典型症状的有机磷中毒报道少见.作者对本院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230例总结分析,发现其中57例轻中度中毒和亚急性中毒的病例在诊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曹伟中;李政球;李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排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对45例骨关节创伤患者,除常规的CT二维重建外,还采用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以探讨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创伤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文锡;林全任;章锦相;林秀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50例乳腺癌X线分析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部分城市,它已成为妇女首位恶性肿瘤.现收集本院2004年8月至2005年9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对其高频乳腺钼靶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X线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占鸣;徐亦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探讨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抽胸水加抗痨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大多数学者主张在抗痨前提下同时加用激素[1],但治疗中起始剂量、减量时间、副反应等详细报道较少.本文收集近几年治疗中用激素与不用激素的胸膜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焦小玲;刘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临床探索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90例ASA Ⅰ~Ⅱ级采用丙泊酚注射液诱导全麻病人,随机分成六组,各15例.A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含量50mg),6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B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3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C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1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D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后用压脉带扎于肘部60秒后开始静推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E组静推氟比洛芬酯60s后开始静推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F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后即刻开始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结果 疼痛发生率及疼痛评分: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F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组或F组与A组或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对预防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有效,用药后即刻予丙泊酚注射液时对注射痛预防效果好.

    作者:斯小龙;鲍红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诊治不孕症(附130例报告)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在诊断、治疗上,虽有许多方法,而妇科内窥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不孕症检查、诊断、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本院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对130例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断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袁慧琴;章彤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后手术的麻醉处理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常因处于应急状态、记忆力差、自控力丧失、动作不协调等,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易出现意外伤害,需手术处理.分析本院3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后需手术治疗患者31例的麻醉,探讨其特点.

    作者:周其富;楼静芝;俞渭生;单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用口腔全景机拍摄茎突

    茎突起自颞骨下方,乳突尖的内上方,外耳孔下约1cm,渐细如骨刺状,与冠状面成11~25°∠,但个体差异较大,有未发育、发育不良、发育完整及过长型.过长者可有咽喉不适感,异物感,耳痛,头痛等症状.文献报道[1,2],茎突的正常长度为2.5~3cm,但认可变异范围可为5~7cm,X线茎突长度测量,常规摄影体位有茎突前后位(张口)、改良位及茎突侧位,拍摄比较繁锁.作者应用口腔全景机拍摄茎突,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犇;徐顺华;叶云峰;卢卿;朱剑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全麻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和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等特点,且不影响肝、肾功能,近年来在临床麻醉中被迅速推广应用.本科采用瑞芬太尼静脉复合芬太尼或硬膜外麻醉用于胆道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沈颖彦;周清河;肖旺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的外科治疗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部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意识恶化直至发展成小脑幕切迹疝.作者于1997年6月至2004年 8月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成功抢救12例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患者,其中3例非功能区脑梗死同时行梗死灶切除术.报告如下.

    作者:潘红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全麻术后分泌物阻塞致通气困难12例报告

    全麻结束拔管以后,少数病例因分泌物清除不干净而引起阻塞性通气困难.本院1997年10月至2005年6月,共有12例患者发生此类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理仁;方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早期纠正贫血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影响

    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其存活及生存质量,而贫血可能是引起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纠正贫血(Hb<110g/L)能否在心脏结构发生不可逆性结构重塑构之前使之逆转,从而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发生率?为此作一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孟杰;夏真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窥镜辅助方型脸改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手术视野过小是方型脸改型术口内径路下颌骨截骨的立体空间位置,本院自2004年1月至12月对23例方脸改型术采用内窥镜辅助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金新红;魏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激素、瘦素和胰岛素的测定及其意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生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现代医学揭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机体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体液因子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心室重构过程,其中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改变直接影响着 CHF患者的进展和预后.作者测定132例 CHF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瘦素(LEP)和胰岛素(IS)水平,探讨其在 CHF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卢益中;季乃军;陈东海;梅益斌;童丽军;胡昌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因透析引发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0%~40%[1].透析低血压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闷不适、恶心呕吐、出冷汗,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等,常导致患者透析不能顺利进行,故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现对此一些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菊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为比较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臂丛肌间沟阻滞的临床效果,对上肢手术240例,分组采用不同麻醉用药方法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梅;陆琪宝;杜炎芳;周清河;肖旺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为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B)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作者2003年1月至2004年11月行超声内镜引导下消化道穿刺活检23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招英;邹晓平;任于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妊娠期胃癌4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胃癌非常少见,近年来随着肿瘤年轻化倾向,妊娠合并胃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由于胃癌发生于妊娠这一特定生理环境,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其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均有其特殊性.本院1995年以来诊治年青妇女妊娠期胃癌4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光;汤武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