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表超声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朱金凤;孙新明

关键词:体表超声扫描, 胃癌诊断, 超声诊断图像, 应用价值, 胃癌患者, 邻近器官, 浸润深度, 浸润范围, 临床
摘要:作者回顾性总结本院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应用体表超声扫描对54例胃癌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及其特点,旨在探讨体表超声在反映胃癌的浸润深度、浸润范围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囊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CT诊断及鉴别

    目的 探讨胰腺不同性质囊性病变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横向对比32例胰腺常见不同性质囊性病变CT特点.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23例于平扫后行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结果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5例,粘液性囊腺瘤3例,囊腺癌3例,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2例胰腺真性囊肿,18例假性囊肿.结论 真性或假性囊肿结合病史,诊断不难;而浆液或粘液囊腺瘤与囊腺癌容易相互误诊,应仔细分析其CT表现特点.

    作者:周胜法;方必东;许崇永;程建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比较

    针对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60例,分两组,每组各30例.

    作者:张菁云;傅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医用O3用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病症[1],显著的特点是疼痛[2],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MPS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归类于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引起腰背痛和颈肩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病[3],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尚无一种治疗能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4].

    作者:李顺;宋文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

    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注射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药物.为合理使用ATP,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心脏电生理作用,探讨静脉注射ATP终止PSVT的佳有效剂量及安全性,特制定本研究.

    作者:胡建伟;诸葛慧香;林加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P-vep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治疗弱视与常规综合治疗弱视疗效比较

    儿童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为2%~3%,弱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院从2004年起采用P-vep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并与常规综合疗法作相关比较.

    作者:吴元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LC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50例报告

    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共行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intraoperative laparascopic cholangiography IOLC)50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军;梁金荣;郑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颈骨折14例

    作者自2001年2月至2004年7月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有明显移位的肩胛颈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8~59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伤9例、摔伤5例;左侧8例、右侧6例;合并肩胛冈骨折2例、肋骨骨折4例,同时合并肋骨、锁骨骨折2例.

    作者:杨文峰;吴杰;杨兵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紫杉醇每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虽早期治愈率高,但因缺乏特异早期表现,42.4%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1],从而失去了根治性机会,化疗成为晚期胃癌主要治疗手段.作者自2001年8月至2005年3月应用含紫杉醇(PTX)为主每周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5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癌临床分析

    胰头癌是临床上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一直作为胰头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近年来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ylorus -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在部分胰头癌或十二指肠乳头癌手术中被采用,但临床上对于PPPD的治疗胰腺癌的疗效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2,3].

    作者:严秋亮;朱锦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LVH及MAU的关系

    动态血压参数已在临床广泛用于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价,左室肥厚(LVH)是心血管重构的重要指标及高血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而尿微量白蛋白(MAU)检测已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2],也是全身内皮细胞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炳荣;蒋蓝英;聂晶;熊静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MR在诊断成人型烟雾病中的作用

    烟雾病是一种少见的不明原因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闭塞,脑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的疾病.

    作者:章弦章;李盛;马攀江;陈孟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锌剂佐治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04例临床分析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体内许多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锌的缺乏有较密切关系.适当补充锌剂可使患儿复发频率下降.

    作者:魏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隐匿性腕骨骨折的诊断分析

    腕骨骨折多数为舟骨骨折和大多角骨,在大多数情况下X线足以完成对腕骨骨折的确定诊断.但由于腕骨间存在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关系,对于腕骨微小骨折、隐匿性骨折,仅以X线平片诊断容易发生漏诊,特别是急诊状态下,或复合伤患者,常导致诊断延迟,从而影响治疗结果.

    作者:宣晓国;丁坚;陆男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0.25%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外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

    作者自2002年7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外周神经刺激仪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5-11岁;体重15~48kg;AsA Ⅰ~Ⅱ级.

    作者:郑海琳;蔡迎迎;朱学林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诱发的急性胰腺炎,临床上极为常见.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和不断成熟的操作技术,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进行早期手术,可减少痛苦,降低费用,防止复发.

    作者:钟飞彪;杨惠民;钱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难治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栓塞治疗21例临床分析

    难治性消化道出血是指诊断困难,常因病情危急、出血原因不明、部位难以确定、内科止血效果差、无法承受再次手术或手术难度大,疗效较差的一类疾病[1].

    作者:周金柱;田华;楼存诚;高燕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瘦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内瘦素(leptin)水平与其它内分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二甲双胍和口服避孕药(OC)联合应用对PCOS患者体内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测64例PCOS患者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值、睾酮(T)、空腹血糖(FIG)、空腹胰岛素(HNS)、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h)以及服用二甲双胍和OC前后leptin浓度.结果 BMI≥25kg/m2组和WHR≥0.80组leplin浓度显著大于BMI<25kg/m2和WHR<0.80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服用二甲双胍和OC后leptin浓度显著低于服药前(18.79±5.24)vs(14.11±4.58,P<0.05);leptin浓度与FINS、TG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9、0.563,P<0.01);与BMI、WHR亦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739、0.565,P<0.01).结论 leptin可能与PCOS发病有关,二甲双胍和OC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PCOS血清中leptin水平.

    作者:赵波;邵明君;陈黎;何云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逆顺引导气管插管法的临床应用

    逆顺引导气管插管法是处理困难气道插管的一种有效方法.作者在临床中遇到7例术前未发现困难气道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发生气管插管困难的危急状态下,应用逆顺引导气管插管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以下.

    作者:吕雄英;周志华;张和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栓吸附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要重手段之一,但是,相关血管内的大量血栓及由此引起的远端血管栓塞严重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1,2],作者自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期间应用带远端保护装置的血栓吸附系统对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地进行血栓吸附及冠脉介入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钱琳艳;胡雪烈;屈百鸣;车贤达;俞坚武;邵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茶多酚诱导膀胱癌T24细胞株凋亡及上调PTEN表达

    目的 探讨茶多酚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膀胱癌细胞系T24经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后对细胞生长以及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茶多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加入0、50、100、200、400μg/ml茶多酚的T24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11.2%、33.4%、36.9%、67.5%.流式细胞仪直方图上可见亚二倍体峰,癌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分别为6.8%、25.1%、28.6%、36.6%、41.1%;同时,随茶多酚作用浓度的增加,出现G1/S阻滞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I)降低;而细胞PTEN蛋白表达水平由(37.66±0.49)逐渐增加至(163.92±3.36)(P<0.01).结论 茶多酚对T24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蛋白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具有逆转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作用.

    作者:应荣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