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进行药物流产是计划生育失败的补救措施.由于该方法相对于人工流产来讲,痛苦较小,所以较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文献报道其不全流产发生的机率在27%~83%之间.长期反复的出血及清宫手术的实施都将为患者带来身心两方面的严重痛苦.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对药流不全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冉青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获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世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反复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与阿尔采默氏病(AD)病因不同,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都可喜治疗VD30例,同时单用都可喜30例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于经前3天开始空腹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3个疗程).结果:气滞血瘀证,寒凝气滞证,显效率分别为90.77%,68.57%.证型间疗效以气滞血瘀证显著优于寒凝气滞证(P<0.01).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在缓解痛经症状上作用迅速,显效快,对气滞血瘀所致的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药方剂按组成的药味数不同分为单方和复方.单方是由一味药构成,复方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组成.中药性(四性)味(五味)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由单味药所构成的单方具有中药性味的性能特点,这一点不难理解.但复方是否也有一个性味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作者:胡波;蒋永光;刘娟;雍小嘉;曹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久咳是指经久不愈的咳嗽.采用<小儿药证直诀>的泻白散加减及双黄连粉针剂泻肺中之伏火而消郁热,配合胸腺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扶正,驱邪与扶正并重.治疗小儿久咳58例,总有效率达93.10%.提示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久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朱传和;胡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等.面瘫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是外感风寒之邪气侵袭阳明、少阳经脉,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筋脉失于气血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理论认为[1]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吹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或因风湿性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
作者:于跃飞;牟晓虹;崔玉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将106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每日1剂.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V、CO、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好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作者:周慧君;黄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6例和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医方法治疗,两组各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21%,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医药治疗,且有缓解临床症状快、疗效持久、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郑有光;付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因其反复发作,病程长,不容易根治,给病者带来很大痛苦,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各家阐述莫衷一是.笔者在专科门诊中应用苍龙汤治疗本病,获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月经是脏腑、气血、经络作用于胞宫后产生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生成除受脏腑,气血盛衰的影响外,经络通畅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中以冲盛任通为重要.
作者:王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运用云南省名中医孟如教授经验,将西医确诊的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辨为3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75%.
作者:李广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院自1996年,引进宁波三环自然疗法研究所的三环自然疗法后,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穴位注射、药灸、中药制剂内服的三环自然疗法,综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并与62例干扰素治疗或拉米夫定治疗作对照,取得了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SSTF(17.5mg/kg、35mg/kg、70mg/kg)3个剂量保护组,采用四氯化碳(CCL 4)皮下注射8周制备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用SSTF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肝功能和肝组织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H.E染色和Van-Gie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SSTF保护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少(P<0.05);CCL 4诱导肝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 1、α-SMA表达增加,给予SSTF保护后可明显抑制肝组织中TGF-β 1、α-SMA蛋白的表达.结论:SSTF能有效减轻大鼠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 1在肝内的表达和星形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了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的分泌和沉积,达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李素婷;梅立新;杨鹤梅;佟继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5例,女65例;年龄小35岁,大61岁;病程短15天,长2个月.
作者:张成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1].常是乙肝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免疫性炎症.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HBV感染可与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相关,除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膜型肾病(MGN)、膜增生性肾炎(MPGN)、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外,IgA肾病(IgAN)、狼疮肾炎(LN)也被认为可能与HBV感染有关[2].
作者:赵燕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气口服液对气虚诸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与补中益气丸对照,了解其优缺点.方法:280例气虚诸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补气口服液治疗)与对照组(90例,补中益气丸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5%,对照组总有效率84.44%,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显著下降(P<0.01).安全性指标检测,无异常变化,亦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气口服液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之功效,是治疗气虚诸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翼洲;高福安;钱天雷;张琳;高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喉源性咳嗽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以止嗽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以罗红霉素、联邦止咳露治疗.观察两组总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84.62%),对照组治愈23例(58.97%).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颇佳.
作者:陈雪梅;刘小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尿毒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属于危重症,现代医学多采取血液透析治疗,预后较差.笔者从医多年,采用<伤寒论>少阴辨证,用真武汤及黄连阿胶汤等加减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东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相互取长补短,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还可扩大治疗范围、开拓新的治疗途径.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辨证结合辨病用药,改革中药剂型,多途径综合治疗,中医非药物疗法等的应用,尤其可促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
作者:张庆荣;赵世芬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