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兴;黄秀芳;蒋柳明;林超西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较常见的涉及多器官多学科的综合病症,人群患病率高达2%~4%[1],累及人群包括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人类的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夜间猝死等与睡眠中呼吸暂停密切相关.目前SAS主要靠全夜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症状以夜间缺氧作为病理生理基础,导致睡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本研究通过对SAS患者进行PSG监测,将相关指标作分析,探讨SAS患者夜间缺氧变化,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作者:倪淑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长春瑞滨是新一代有效抗肿瘤药,对非小细胞性肺癌及转移性乳腺癌有明显疗效,但其对局部皮肤组织刺激性强.有文献报道,静脉注射后有87%的患者出现静脉反应[1].为了探索有效的预防方法,作者对2004年1至12月住院的48例肿瘤患者应用长春瑞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并进行观察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桂云;梅兰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约有10%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中,后者称之为异位嗜铬细胞瘤.作者收集本院1998至2005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对其临床及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作者:陈俊波;方文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外科手术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应激源,常可导致病人在手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其中典型的是焦虑反应[1].良好的信息支持有利于帮助病人正确认知、评价手术,从而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本文就此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绿芝;叶东花;吴季卿;麻妙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2年,全球因交通事故死亡118万人,伤2000~5000万人以上[1].我国自1987年以来,每年交通事故在25万起以上,死亡4.9~7万人,受伤15.9~2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以上,死亡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浙江省台州市2004年有806人死于交通事故.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2],如何使伤病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确切的救治措施,提高院前急诊创伤急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是创伤急救医学的一大课题.作者将本中心自2004年5至12月,因道路交通伤派出救护车2998次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院前急救对象的基本特点,了解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有关因素.
作者:蔡统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抗原表达规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140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分型情况.结果(1)10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主要表达CD13、CD33、HLA-DR、CD34和CD117抗原,26.9%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2)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主要表达HLA-DR、CD10、CD19、CD34和CD7.40%的ALL患者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结论本方法能直接准确的反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的免疫学分型,有利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作者:杨天新;黄强;孙酬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宫腔镜检查是一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妇产科诊断和治疗的微创手术.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在门诊手术室对180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妇科疾病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或单纯丙泊酚清醒镇静方法,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建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多层螺旋CT问世,尤其是16排螺旋CT的出现,近年来已有不少作者应用螺旋CT对支气管动脉进行研究,选用螺旋CT行增强扫描显示中央型肺癌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并为介入治疗提供帮助及协助诊断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作者:周杰;曾艺君;黄求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和献血者的健康,献血者血液必须按卫生部颁发的《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进行血红蛋白、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等项目的检测[1].血红蛋白检测常见的方法为自动血球计数仪和硫酸铜比重法,目前由于采供血机构基本为流动献血车的采血模式,自动血球计数仪不能满足这种运行模式,仅少数单采献血者采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红蛋白,大多数情况下常采用硫酸铜比重法检测血红蛋白.硫酸铜方法测定血比重由于受方法本身的限制,影响因素多,因此检测存在一定的偏差,需寻找一种更适合的方法来检测血红蛋白[2].作者调查了便携仪测定献血者血红蛋白的情况,探讨其作为献血者血红蛋白初筛检验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寿杏云;祝宏;朱发明;李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癌性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作者对近3年本院麻醉性止痛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临床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沈汶华;陈吾法;乐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CT增强是将某一高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加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进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CT扫描,这种方法可提供CT诊断所需要的高质量增强情况,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显示密度的差别,明确诊断.CT造影剂一旦渗出血管外,不但造成被检者局部组织肿胀疼痛感,严重者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或肿胀压迫其周围的神经或血管,引起相应部位的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或功能异常,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并会影响其检查效果.因此选择理想的静脉穿刺部位和穿刺方法,保证静脉畅通是CT增强检查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作者尝试了从上肢浅静脉穿刺有药液血管外渗出的96例受检者改用大隐静脉内踝外侧穿刺后,大部分受试者无渗出现象,顺利完成CT增强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樟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乳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项无创性检查[1],作者自2001年4月至2004年3月对41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99Tcm-Tetrofosmin核素显像,并与X线乳腺钼靶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褚玉;伊海红;王乾君;袁东红;黄幸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临床急腹症,表现为高热寒战、黄疸、腹痛,甚至感染性休克,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病死率高.目前通常采取急诊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术.2001年3月至2005年2月,本科对80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病人施行了急诊内镜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夏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但在冬季发病较少.2004年12月10至15日本县某幼儿园曾发生一起由宋内-志贺杆菌引起的痢疾暴发流行,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云;季清锐;吴宗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53例、对照组51例.所有患者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训练组同时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吸入性肺炎、吞咽困难恢复情况.结果训练组第1、2周与出院时吞咽困难康复总有效率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6.04%、7925%、88.68%与9.43%,与对照组(分别为45.10%、58.82%、72.55%与25.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陈晓稀;高道键;陈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探讨各类麻醉剂在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有些麻醉剂配伍虽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效果,但仍有很多并发症发生.作者对不同的麻醉剂配伍用于无痛内镜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剂配伍.
作者:徐利军;吴达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疾病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技术在国外已较成熟,本院于2005年7月1日成功地对1例左侧全肺移植患者实施了麻醉,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长顺;邵国丰;仇艳华;潘志浩;沈韦羽;赵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mbocythe-mia PT)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显著增多且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显著增生,临床表现常有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脾肿大等,尽快降低血小板、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是治疗PT的关键.传统治疗以口服羟基脲化疗为主,起效较慢,可引起严重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血细胞分离术去除血小板,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轻微,日益在临床广泛运用.本科于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采用美国输血技术公司MCS加分离机进行血小板去除,配合临床治疗PT共13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丽萍;李月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低于其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病理学状态,主要为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包括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糖输出的效应减弱,机体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代偿这种缺陷.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大多存在IR,近年来,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IR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灵建;王瑾;王爱玲;陈华;陈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25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中,肾挫伤75例、肾裂伤41例、肾粉碎伤9例,其中并发伤70例.血尿和腰部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93例,手术治疗3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闭合性肾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伤情作出快速而准确的评估,及时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是治疗闭合性肾损伤的关键.
作者:王庆相;顾海;秦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