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兵
许多CP患者有或曾经有过便秘病史,或者有其它肛肠疾患,推断CP可能与便秘及肠道慢性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便秘及其它肛肠疾患与CP相关性的解剖生理病理基础和机理;可能对CP的防治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张明选;戴春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扶正抗癌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测定扶正抗癌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检测波长:λS=530nm;参比波长:λS=700nm.结果:经方法学考察,其重现性、稳定性均良好,回收率为98.2%,RSD为1.9%.结论:为该制剂质量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控制方法.
作者:马丽颖;张铭;娄志华;冯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通过临床验案的收集整理,总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蒋健教授古方新用,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胃肠寒冷、口淡无味的经验.
作者:张玉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8周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HAMD总分在治疗前后减分率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进步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9例,进步9例,无效12例.结论: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
作者:蒋燕;郄凤卿;薛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顽固性头汗案沈某,男,32岁.1995年8月4日就诊.形体不丰,面色少华,口微渴,纳可,神态自如,二便调.惟头出汗,发如洗过未干样,两颊时有汗珠下滴,不时揩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作者:高远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以黄连膏、冰石散治疗肛周湿疹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黄连膏:黄柏1.0份,黄连1.0份,生地1.0份,当归0.5份,赤芍0.5份,白芷0.5份,将上药以小麻油煎开,再把药物按顺序先后放进去,以炸黄即可,去药渣取溶液,加入黄蜡熔化,搅拌至溶解为止,备用.
作者:黄复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采用通腑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15例,总有效率为89.57%,与补脾益肠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通腑宁颗粒在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方面较补脾益肠丸有一定优势.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通腑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作者:柳越冬;陶弘武;张勤良;田振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本科自2000年1月-2003年3月,以针刺、外敷、内服中药3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心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特应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比较难治的皮肤病.
作者:李正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观察肾炎湿热证血清sICAM-1的变化,结合肾组织病理探讨ICAM-1与肾炎湿热证的关系.将肾炎患者48例分为湿热证组(A组,n=30)与非湿热证组(B组,n=18),观察两组血清sICAM-1的变化和光镜下肾小球内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结果:A组血清sICAM-1高于B组,A组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较B组明显,P<0.05.结论:肾炎湿热证的存在常常预示着免疫炎症反应和病情的活动,sICAM-1有可能作为肾炎湿热证辨证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盛梅笑;孙伟;贾宁人;朱长乐;周恩超;江燕;何伟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王素芝主任医师,长期潜心研究痹病,学验俱丰,对尪痹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主张重中西医结合,病证俱辨,疗效满意,现就其心得于后,以飨同道.
作者:张静;牛臻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经络病变,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病变,<灵枢*经脉>对十二经脉、十五络的病候进行归纳总结,成为后世经络辨证的基础.然而,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其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涵.因此,经病与络病的辨证也不能以经络辨证而概统之.实际上,目前的经络辨证,详于经而略于络,且二者的关系也没有区分开来.因而也不能为针灸临床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经病与络病的辨证区分开来,使经络病变的临床治疗更加明确而有效.
作者:李伯;肖延龄;赵春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胆系疾病,通常指胆囊炎、胆管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前四种临床发病率极高,后两者也逐年上升,将利澹胶囊结合西药治疗胆系疾病临床观察作出总结.
作者:关生柏;王东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慢性肾炎水肿的发病,多以内因为主,尤以脾肾俱虚为其发病根本.对慢性肾炎水肿的治疗,凡脾肾阳虚为主证的水肿,治以温补脾肾为常法.临床上笔者以真武汤温肾助阳,化气行气贯穿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的始终.辅以兼证的治疗,随证加减,使脾肾双补,阴水得制,可达满意疗效.药用:炮附子15g,茯苓20g,白术、白芍各15g,生姜10g.
作者:高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和)下腹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未排出,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为妊娠早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畴.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用黄体酮制剂及维生素E等药物,疗效不甚满意.中医药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且疗效较好,临床实践中,未见对妊娠妇女及胎儿有不良影响.本文拟将近年来,先兆流产的中医药治疗概况作以综述.
作者:丁永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采用BYS-V型体外震波碎石机(广州白云山医疗器械厂生产),经B超定位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200例.每位患者治疗1次,若效果不明显,间隔2周再次治疗.经过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即接受中药三金排石汤治疗,基本方药用:生地、扁蓄、瞿麦各12g,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各30g,石韦、黄芪、怀牛膝各15g,茯苓30g.亦可随证加减用药.同时配合辅助疗法,肌注阿托品,针刺肾俞,膀胱俞足三里等穴.结果:本组200例,痊愈158例,好转27例,无效15例.
作者:余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在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价值.方法:将环状混合痔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对照组40例,采用分段齿线结扎术.术后两组均用痔痛消洗剂先熏后洗.结果:治愈率:两组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8.2±4.5)天,对照组(23.9±4.8)天(P<0.05);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治疗组8.3%(5/60),对照组27.5%(11/40)(P<0.05);肛缘水肿治疗组6.7%(4/60),对照组22.5%(9/40)(P<0.05);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治疗组功能正常,对照组肛门潮湿6例;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肛周皮赘8例,复发3例,治疗组无肛周皮赘和复发.结论:分段齿线结扎加肛管成形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和安全术式.
作者:郭晓华;施正华;孙海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卢秉久教授根据多年的诊治经验,总结了一套从脾虚论治乙肝病毒携带的独特理论,而且从临床反馈的信息来看,疗效也颇为满意.
作者:王辉;卢秉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入手,通过分析各脏对思虑过度的耐受性,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肝主疏泄且藏血,可暂时助心行思,但因其不能直接化生气血,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弱,故为情志之弱脏,常首先受难,并诱发其他病变;脾可直接化生气血,又统血,与心共同成思,为养神固神之脏,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强,但易为肝乘而失运化,产生痰浊而蒙蔽心神;肺能够化生气血,强力支持心主神明功能,为情志之辅脏,不易受累;心主血生血,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强,为情志之君脏,但易为痰浊蒙蔽;肾藏精,精可转化为气血,为他脏所用,是储备之脏.后提出抑郁症初期以肝郁为主,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后期则是五脏俱虚.
作者:单德红;季颖;章洪流;郑晓霓;王德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疏肝利湿降脂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疏肝利湿降脂方治疗脂肪肝32例,疗程3个月.结果:患者乏力、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消失或缓解;肝脏在B超下的形态和实质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其中10例恢复正常,18例有效恢复);血清胆固醇含量恢复正常13例,甘油三酯含量恢复正常10例,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13例,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8例,转肽酶恢复正常17例,总有效率87.5%.结论:疏肝利湿降脂方是治疗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剂.
作者:陈丽英;张曼韵;钱立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