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胃癌术后消化不良

郭兆平;陈泽民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 胃癌, 消化不良
摘要:0引言为促进胃癌术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应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胃癌术后消化不良.现报道如下.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紫杉醇联合方案对6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国产紫杉醇对6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6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国产紫杉醇和卡铂组成的CT方案及足叶乙甙和卡铂组成的CE方案化疗,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CT方案的客观疗效(47.50%)、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病变进展时间(6个月)、1年生存率(30%)和临床受益疗效(行为状态阳性率52.50%,体重阳性率40%)均高于CE方案,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但毒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改善6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但CT方案治疗后1个月和4个月的QOL评分更优于CE方案,差异显著(P<0.05).结论国产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卡铂组成的CT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明显优于Vp-16加卡铂组成的CE方案,并能更好地提高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受益疗效

    作者:官成浓;潘达超;张英;蔡良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剖胸手术麻醉中应用过氧化碳酰胺的临床观察

    0引言恶性肿瘤剖胸手术的病人常取侧卧位,为便利术者操作及病情需要,一般在麻醉时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侧肺通气(OLV).

    作者:刘义树;余鸣;薛亚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0引言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4年5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6例B细胞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颖;徐健;王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树突状细胞与肝癌的免疫治疗

    0引言近二十年来通过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DC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作者:张希国;师建国;闫庆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PICC与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优缺点.方法观察34例PICC插管和30例颈内静脉插管的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PICC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较高,为88.2%(P<0.05),穿刺时间较短,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5分钟(P<0.01),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平均128天(P<0.01).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作者:柳玉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24例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24例透明细胞肉瘤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显微镜下肿瘤主要由胞质丰富而透明的多角形或梭形细胞组成,其被纤维组织分隔呈大小不等的巢状或束状.部分病例中可出现多核巨细胞、细胞外黏液样物质、裂隙、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方面:肿瘤中Vimentin、S-100、HMB45、C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4/24)、91.66%(22/24),70.82%(17/24)、16.66%(4/24),而EMA均为阴性表达.结论透明细胞肉瘤预后不良,属于中度恶性肿瘤.

    作者:朱剑;夏和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GPDA、CA72-4、CA50联检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GPDA、CA72-4、CA50三项联检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技术,对125例胃癌、77例胃良性疾病、5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进行GPDA、CA72-4、CA50三项检测.结果胃癌组GPDA、CA72-4、CA50敏感性分别为62.4%、68.0%,54.4%;特异性分别为97.6%、97.6%、98.4%.三项联检敏感性提高到89.6%,与单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特异性并未明显降低,仍有93.7%.结论GPDA、CA72-4、CA50可作为临床诊断胃癌的肿瘤标志物,三项联检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作者:黄玲莎;劳明;沈菁;陈艳华;赵惠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胃癌组织中溶菌酶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0引言本文着重探讨溶菌酶(Lysozyme,LYS)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结合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期,分析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俊茹;齐凤英;魏守礼;陈秀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大肠癌组织中胸腺素β4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胸腺素β4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1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胸腺素β4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所有癌组织中均有胸腺素β4mRNA表达,但在部分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缺失.癌组织平均表达量为0.65±0.21,正常黏膜组织为0.42±0.19(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胸腺素β4mRNA表达(0.82±0.2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53±0.19)(P<0.05);C+D期组中胸腺素β4mRNA表达(0.82±0.22)明显高于A+B期组(0.51±0.18)(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结论大肠癌组织中胸腺素β4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播散相关,胸腺素β4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播散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作者:周瑞;袁宏银;熊斌;毛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贲门癌mdm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贲门癌组织中mdm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探讨其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dPCR技术检测贲门癌组织mdm2基因扩增;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dm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该组标本中18.42%有mdm2基因扩增,64.86%有mdm2蛋白过表达,其mdm2表达FI值(1.45±0.34)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FI值(1.00±0.13,P<0.05).高中分化的贲门癌组织,mdm2基因扩增率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分化者高(33.30%VS5.00%,80.00%VS 47.06%,P<0.05).结合该组标本此前已检测的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两种基因及蛋白表达异常在本组标本中的分布有不重叠趋势.结论mdm2基因扩增和过表达是贲门癌较常见的分子改变,并可能通过抑制野生型p53基因功能参与贲门癌形成;有mdm2扩增及表达的贲门癌组织分化程度较高,提示预后较好.

    作者:薛晓英;胡荣;杨力伟;段惠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2年内远处转移鼻咽癌28例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2年内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统计2000年及2001年两年首程放射治疗(Ⅲ期、Ⅳa期加辅助化疗)的鼻咽癌303例,治疗后2年内发生远处转移28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辅助化疗的作用.结果远处转移发生与N分期有关(P<0.05),加用辅助化疗的Ⅲ、Ⅲa期病例远处转移发生率与单纯放疗的Ⅰ、Ⅱ期病例相似(P>0.05).结论辅助化疗能减少晚期鼻咽瘤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晚期鼻咽癌病例应综合治疗.

    作者:秦日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42例前列腺癌(Pca)癌组织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Pca中的总阳性表达率为80.59%(34/42),高、中、低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2/12)、88.24%(15/17)、53.85%(7/13);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6/16)、69.23%(18/26);而在NP中无阳性表达.结论前列腺癌的分期愈晚、分化程度愈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愈高,检测Pca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了解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信息.

    作者:高吴阳;胡传义;易慕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PML-RARα多肽诱导脐血TCR VβT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了解PML-RARα多肽诱导脐血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Vβ谱系表达和克隆性情况.方法以不同浓度(16.7μg/mL,33.3μg/mL或50μg/mL)的PML-RARα多肽联合IL-2、抗CD3单抗以及抗CD28单抗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利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后第3、6、9、12天后的脐血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结果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TCR Vβ亚家族T细胞可见于PML-RARα多肽诱导后脐血T细胞.结论PML-RARα多肽可在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此优势增殖的克隆性T细胞可能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作者:汤冀;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周羽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0引言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分别进行MAF介入治疗和MAF介入+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并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同海;祁海平;沈鸿彬;王新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欢迎订阅《中国CT和MRI杂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托瑞米芬与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0引言我院乳腺病中心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应用枸橼酸托瑞米芬(枢瑞,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乳腺增生症,并进行系统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沈宇飞;徐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晚期鼻咽癌肺转移放疗后长期存活3例报告

    0引言肺转移是鼻咽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晚期鼻咽癌肺转移长期生存者较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俞志英;周菊英;许昌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胸壁肿瘤切除后涤纶布修补巨大胸壁缺损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重建的方法.方法自1990年10月至2004年6月对42例胸壁肿瘤切除后行涤纶布修补重建,将涤纶布修剪成大小及形状与缺损胸壁相仿,缝合于缺损胸壁边缘的软组织上,然后行皮肤软组织修复,局部加压包扎.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其中皮下积液1例,心律失常4例.随访5个月~5年,4例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57.9%、36.8%.结论胸壁肿瘤切除有较好的愈后,应积极手术治疗.涤纶布修补胸壁缺损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有一定的韧性及弹性,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谷兰海;杜庆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药多糖在信号转导中诱导细胞凋亡的探讨

    目的研究中药多糖在信号转导中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1、8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茯苓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诱导S180肉瘤细胞的凋亡,其效果与茯苓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实验组培养液,分别加入茯苓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各100μg/mL、250μg/mL和500μg/mL,培养1、8h后细胞凋亡率有增高趋势.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多糖在早期能诱导细胞凋亡,在晚期能引起细胞坏死,抑制S180肉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冯刚;罗利琼;孔庆志;黄涛;卢宏达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3例70岁以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联合卡铂(NC方案)治疗:盖诺25mg/m2,静注d1,8,卡铂AUC=5~6静滴d1,21~28天为一周期,每个患者接受至少两个周期的化疗.结果有效率(CR+PR)为39.4%(13/33),生存质量改善率为75.8%(25/33),中位生存期为11月.中位缓解期为7.0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NC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李梅;茅国新;钱俐;沈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