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莎;劳明;沈菁;陈艳华;赵惠柳
目的通过对比NP+放疗与FLP+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及毒副作用,寻求食管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3例初治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A组31例NP(NVB+DDP)方案2周期+放疗肿瘤量6 500cGy左右;B组32例FLP(5-Fu/CF+DDP)方案2周期+放疗肿瘤量6 500cGy左右.结果A组总有效率83.9%,中位生存时间14.7月,1年生存率76.0%;B组总有效率71.9%,中位生存时间12.3月,1年生存率69.0%;P值均>0.05;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A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占16.1%,B组占6.3%,P>0.05.结论NP+放疗治疗食管癌总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均高于FLP+放疗,差异虽无显著性,但NP加放疗具有较高的CR率,症状改善明显,毒副作用能耐受.
作者:姚毅波;董兵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PML-RARα多肽诱导脐血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Vβ谱系表达和克隆性情况.方法以不同浓度(16.7μg/mL,33.3μg/mL或50μg/mL)的PML-RARα多肽联合IL-2、抗CD3单抗以及抗CD28单抗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利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后第3、6、9、12天后的脐血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结果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TCR Vβ亚家族T细胞可见于PML-RARα多肽诱导后脐血T细胞.结论PML-RARα多肽可在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此优势增殖的克隆性T细胞可能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作者:汤冀;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周羽竝 刊期: 2005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工人,已婚,于2000年11月初无意中发现头顶部左侧有一粒如花生米大粉红色肿物,凸出头皮,表面无溃烂,肿物增大较快,于12月中旬来我院门诊,行肿物切除.
作者:吴光兴;黄楚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0引言恶性肿瘤剖胸手术的病人常取侧卧位,为便利术者操作及病情需要,一般在麻醉时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进行单侧肺通气(OLV).
作者:刘义树;余鸣;薛亚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Neuropilin-1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Neuropilin-1及其mRNA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发现18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Neuropilin-1均呈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RT-PCR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4例胰腺癌组织中有9例表达,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Panc-1、Aspc-1、Bxpc-3细胞系中均表达.结论Neuropilin-1表达于大多数胰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提示Neuropilin-1的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宋海平;王春友;张景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药多糖在信号转导中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1、8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茯苓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诱导S180肉瘤细胞的凋亡,其效果与茯苓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实验组培养液,分别加入茯苓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各100μg/mL、250μg/mL和500μg/mL,培养1、8h后细胞凋亡率有增高趋势.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多糖在早期能诱导细胞凋亡,在晚期能引起细胞坏死,抑制S180肉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冯刚;罗利琼;孔庆志;黄涛;卢宏达 刊期: 2005年第09期
0引言近二十年来通过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DC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作者:张希国;师建国;闫庆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0引言我院乳腺病中心自2004年1月~2005年1月应用枸橼酸托瑞米芬(枢瑞,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乳腺增生症,并进行系统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沈宇飞;徐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长托宁在颈、颌面部肿瘤手术前应用对腺体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颈、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前30min肌注长托宁1mg.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插管、拔管及术后患者口腔、上呼吸道分泌物量及镇静作用.结果插管、拔管时患者口腔、上呼吸道分泌物均减少,其中48例气管插管时口腔无明显分泌物;54例术毕气管拔管时口腔分泌物明显减少.麻醉苏醒时大部分病人较安静,无明显烦躁.术后不需追加抗胆碱药,90%患者不需追加镇静药.结论长托宁对M受体的亚型具有高度选择性、强大的腺体抑制作用和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更适用颈、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前用药.
作者:张曙明;余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0引言本文着重探讨溶菌酶(Lysozyme,LYS)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结合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期,分析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俊茹;齐凤英;魏守礼;陈秀鉴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cat)、上皮钙黏附素(E-cad)和黏着斑激酶(FAK)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2例正常大肠黏膜,28例大肠腺瘤及49例大肠癌组织的β-cat、E-cad和FAK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β-cat异位表达率61.2%,显著高于大肠腺瘤(35.7%,P<0.05).大肠癌β-cat、E-cad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7.3%,57.1%,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腺瘤(P<0.01,P<0.01).大肠癌FAK阳性率65.3%,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β-cat异位表达、β-cat和E-cad膜表达缺失、FAK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因素有关.大肠癌中,FAK表达与β-cat、β-cad膜表达缺失及β-cat异位表达呈正相关.结论β-cat异位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β-cat和E-cad膜表达缺失、β-cat异位表达、FAK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此过程中,FAK可能抑制了癌细胞之间的黏附.
作者:李刚;王万里;魏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检测贲门癌组织中mdm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探讨其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dPCR技术检测贲门癌组织mdm2基因扩增;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dm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该组标本中18.42%有mdm2基因扩增,64.86%有mdm2蛋白过表达,其mdm2表达FI值(1.45±0.34)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FI值(1.00±0.13,P<0.05).高中分化的贲门癌组织,mdm2基因扩增率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分化者高(33.30%VS5.00%,80.00%VS 47.06%,P<0.05).结合该组标本此前已检测的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两种基因及蛋白表达异常在本组标本中的分布有不重叠趋势.结论mdm2基因扩增和过表达是贲门癌较常见的分子改变,并可能通过抑制野生型p53基因功能参与贲门癌形成;有mdm2扩增及表达的贲门癌组织分化程度较高,提示预后较好.
作者:薛晓英;胡荣;杨力伟;段惠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0引言脑内转移瘤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严重,不治者多迅速致死.我院1996~2003年手术治疗脑内转移瘤共42例,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培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术中特殊疑难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2年1月~2004年6月36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6例.36例均有肺功能障碍,心电图异常18例、声音嘶哑6例、上腔静脉梗阻9例.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法完整切除肿瘤28例,大部切除肿瘤8例;单纯肿瘤切除19例,联合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成形术5例,部分左心房切除2例,肺切除17例.切除肿瘤重828~4 264g,平均2 673g,术中出血400~4 900mL.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呼吸衰竭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采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后并发肺水肿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手术切口尽量靠近瘤体、又便于伸延,充分显露术野、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等手术技巧和处理大血管、重要脏器经验,术中尽早应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吕军吉;王丽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0引言我院自2003年2月至2004年5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6例B细胞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颖;徐健;王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优缺点.方法观察34例PICC插管和30例颈内静脉插管的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PICC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较高,为88.2%(P<0.05),穿刺时间较短,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5分钟(P<0.01),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平均128天(P<0.01).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作者:柳玉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国产紫杉醇对6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6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国产紫杉醇和卡铂组成的CT方案及足叶乙甙和卡铂组成的CE方案化疗,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CT方案的客观疗效(47.50%)、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病变进展时间(6个月)、1年生存率(30%)和临床受益疗效(行为状态阳性率52.50%,体重阳性率40%)均高于CE方案,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但毒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改善6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但CT方案治疗后1个月和4个月的QOL评分更优于CE方案,差异显著(P<0.05).结论国产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卡铂组成的CT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明显优于Vp-16加卡铂组成的CE方案,并能更好地提高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受益疗效
作者:官成浓;潘达超;张英;蔡良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42例前列腺癌(Pca)癌组织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Pca中的总阳性表达率为80.59%(34/42),高、中、低分化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2/12)、88.24%(15/17)、53.85%(7/13);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6/16)、69.23%(18/26);而在NP中无阳性表达.结论前列腺癌的分期愈晚、分化程度愈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愈高,检测Pca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了解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信息.
作者:高吴阳;胡传义;易慕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3例70岁以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联合卡铂(NC方案)治疗:盖诺25mg/m2,静注d1,8,卡铂AUC=5~6静滴d1,21~28天为一周期,每个患者接受至少两个周期的化疗.结果有效率(CR+PR)为39.4%(13/33),生存质量改善率为75.8%(25/33),中位生存期为11月.中位缓解期为7.0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NC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李梅;茅国新;钱俐;沈浮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