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非独立准直器1/4野及半野等中心照射方法

黄拔群;杨石山;刘耿淳;龚朝晖

关键词: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半野照射
摘要:0引言乳腺癌的放射治疗由于乳腺的特殊位置,与肺组织紧密相邻,靶区范围复杂,定位照射技术较复杂;一般采用乳腺胸壁切线野、锁骨上-腋窝联合野,两邻接处存在着剂量,但需要使用独立准直器,目前国内使用的加速器和60Co治疗机多没有配备独立准直器1/4野及半野等中心定位及照射技术.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脂质体-c-erbB-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脂质体-硫代磷酸化修饰的c-erbB-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作用后的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3在裸鼠皮下的成瘤能力.方法利用脂质体将经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寡核苷酸导入SKOV3细胞内,然后将这种被转染的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并计算抑瘤率.结果经脂质体-c-erbB-2 ASODN作用后的卵巢上皮癌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能力降低,大抑瘤率达40.0%(P<0.05).首次出现目检可见肿瘤的平均时间延长为9.6天(P<0.05).结论 c-erbB-2癌基因的反义调控能降低卵巢上皮癌细胞的成瘤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在卵巢上皮癌的基因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永忠;任庆兰;刘宇;陈晓品;李少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鼻腔内癌肉瘤1例

    患者男,30岁.反复回吸涕中带血二月余,于2001年11月1 日入院.二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回吸涕中带血,鲜红色,每次出血量约1ml左右,晨起明显.近半月右鼻腔出血,量不多,近2月总量约100ml.无头面部胀痛及麻木感.体检:右鼻腔中后段紫红色新生物,有活动出血,鼻中隔无偏曲.

    作者:刘喜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血浆游离性肿瘤DNA的研究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PCR-银染法检测肺癌病人的37例新鲜手术标本、94例全血标本DNA 3p部位三个微卫星位点的LOH、MSI.结果大多数肺癌患者的血浆游离DNA的浓度在微克水平以上.联合三个位点进行LOH、MSI检测时,组织和血浆的阳性率均在70%以上.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浆游离DNA可以作为基因检测的新途径.

    作者:易斌;杨和平;阮志华;钱桂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食管鳞癌与p53及CD44v6表达分析

    目的分析p53、CD44v6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原发食管鳞癌p53癌基因、CD44v6的表达.结果 p53的阳性表达为47.8%,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P<0.05),与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及肿瘤大小未见显著相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为79.9%,分化程度高的阳性表达大于分化程度低的,侵及外膜、淋巴结有癌转移的表达大于无外膜受侵和无淋巴转移,但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 p53阳性表达预示食管鳞癌分化程度低,有较强的侵袭能力.CD44v6作为对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标记物并不十分理想.

    作者:高琨;刘静贤;刘毅强;陈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乳腺癌非独立准直器1/4野及半野等中心照射方法

    0引言乳腺癌的放射治疗由于乳腺的特殊位置,与肺组织紧密相邻,靶区范围复杂,定位照射技术较复杂;一般采用乳腺胸壁切线野、锁骨上-腋窝联合野,两邻接处存在着剂量,但需要使用独立准直器,目前国内使用的加速器和60Co治疗机多没有配备独立准直器1/4野及半野等中心定位及照射技术.

    作者:黄拔群;杨石山;刘耿淳;龚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桂皮酸联合维生素C对HL-60的细胞诱导分化

    目的探讨桂皮酸和维生素C(V-C)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作用.方法用2.5mmol/L桂皮酸和0.5mmol/L V-C单独和联合处理HL-60细胞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测定细胞增殖速度、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反应、过氧化酶染色反应.结果两者都能使HL-60细胞形态向成熟粒细胞转变,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前者强后者弱;桂皮酸使细胞的NBT反应显著增强(P<0.01),过氧化酶染色为弱阳性或阴性;V-C使NBT反应和染色反应改变不明显(P<0.05),两者联合作用,分化作用增强.结论桂皮酸有很强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作用,v-c的分化作用不明显,但有增强桂皮酸分化的作用.

    作者:朱文渊;黄济群;梁雪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Ⅱ相毒物代谢酶基因、致癌物代谢及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研究近况

    0引言据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毒物代谢酶相应分为Ⅰ相代谢Ⅱ相代谢酶.

    作者:张友才;邓长生;朱尤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髓母细胞瘤54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79年12~1998年12月,本科收治髓母细胞瘤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2.5~23.0岁,中位年龄9岁.全部病例先经手术切除,(25例肉眼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术后均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32例后颅窝剂量≥50Gy.22例后颅窝剂量<50Gy.结果全部病例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9%、58.8%、55.5%和48.3%.其中12例放疗后复发,1例放疗后远处转移(经病理证实).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剂量(<)45Gy分组时手术切除程度(即有无残留)以及肿瘤部位均对预后有影响(P值分别为0.025和0.049).剂量(≤)50Gy分组时仅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有影响(P=0.043),但P值趋大.结论髓母细胞瘤首选手术,术后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的方法是神经外科及放射治疗医师共同推荐的治疗方案,对肿瘤未能完整切除者,可通过增加局部放射治疗剂量改善生存.

    作者:郭文杰;朱军;冯平柏;许康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分泌抗CD71人-鼠嵌合抗体的转染瘤细胞分泌抗体的特异性与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在液氮中冻存2年的分泌抗CD71人-鼠嵌合抗体的转染瘤细胞分泌抗体的特异性、稳定性及抗体产量.方法利用人IgG和鼠IgG作为浓度标准,绘制浓度曲线,比较研究转染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分泌量.腹腔接种转染瘤细胞诱导裸鼠产生腹水抗体,经离子交换法纯化,电泳鉴定纯化嵌合抗体.结果 1×105个/5ml转染瘤细胞培养5天的上清中,嵌合抗体分泌量为(0.5~5)μg/ml.Balb/c裸鼠腹腔接种转染瘤细胞后,每只裸鼠腹水量在(3~5)ml,腹水抗体经纯化,抗体产量约为(1~2)mg/(ml腹水).经离子交换法纯化,电泳鉴定,在分子量55kDa和25kDa处,可见有抗体IgG蛋白质的重链和轻链的染色条带.结论由我们制备的在液氮中冻存2年的分泌抗CD71人-鼠嵌合抗体(D2C)的转染瘤细胞体外生长良好,抗体分泌稳定,产量高,特异性强.

    作者:叶庆;王硕;刘丽江;李艳;沈关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肠癌中Fas、FasL、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Fas、FasL、bcl-2在大肠癌中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大肠腺瘤、40例大肠腺癌及15例大肠正常组织Fas、FasL、bcl-2蛋白表达,以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腺瘤和腺癌凋亡指数高于正常组织,腺瘤组高于腺癌组(P<0.05).在大肠正常组织、腺瘤、腺癌中Fas阳性率下降,FasL阳性率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腺瘤组和腺癌组bcl-2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bcl-2阳性组FasL阳性率高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瘤细胞Fas/FasL表达异常使肿瘤逃脱机体自身免疫攻击,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对预测大肠癌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bcl-2高表达是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利肿瘤的早期诊断.

    作者:邓清;袁宏银;熊斌;张明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E-cadherin及其相关蛋白在食管鳞癌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钙粘附蛋白(E-cad)、连接蛋白(cat)α、β、γ的表达与预后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食管癌手术标本E-cad、α-cat、β-cat、γ-cat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γ-cat蛋白缺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三年生存率E-cad保留表达和缺失表达组分别为100%和56%,γ-cat保留表达和缺失表达组分别为78%和48%,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E-cad、γ-cat缺失表达提示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差的因素之一.

    作者:林英城;吴名耀;李德锐;吴贤英;郑瑞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64例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64例鼻腔和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诊断的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B及网状纤维染色法观察该瘤粘液细胞和基底膜,计算瘤细胞核分裂相数,收集有关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结果 (1)此瘤好发于成年男性,病程较长;临床常以鼻塞流脓涕及鼻衄为主要症状.(2)瘤组织呈乳头状或实巢状向粘膜间质内生长为其组织学特征.(3)瘤细胞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及核分裂相>5个/10HF患者易复发.(4)瘤细胞不典型增生Ⅲ级核分裂10~25/10HF患者易癌变.结论根据临床和组织学特征提出瘤细胞不典型增生,核分裂相数目多少是预测肿瘤复发和恶变的重要指标,复发是导致恶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陈寿松;柳风轩;杨景;彭正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卵巢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54例卵巢恶性肿瘤及对照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VEGF表达和MVD.结果 (1)恶性肿瘤组织中的VEGF表达和MVD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1).(2)恶性肿瘤中有肝转移者,其MVD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3) 恶性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和MVD丰富者的平均总生存期虽短于VEGF阴性表达和MVD不丰富者.但二者累积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和MVD明显增高并与是否出现肝转移灶呈正相关,但与其它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尚待确定.

    作者:王丽梅;李力;张玮;罗元;姚忠强;张洁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热疗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疗结合顺铂(DDP)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68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DDP胸腔内注入加热疗;对照组38例单用DDP胸腔内注入.结果胸水控制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7.8%,毒副作用相似.结论热疗+ DDP胸腔化疗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胸水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胜林;裘友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外周血细胞的动态变化

    目的为了解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造血重建中血细胞变化规律.方法对11例行APBSCT术后患者每天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APBSCT术后,外周血细胞MONO、NEU、WBC、PLT依次降低至低点,而按照MONO、WBC、NEU、PLT依次恢复正常,特别是MONO先降至低点而在随后的恢复期又先恢复正常.结论 APBSCT术后外周血细胞的动态变化,有利于病情的观察,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小卫;曾立明;罗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肠癌化学预防的研究进展

    0引言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作者:唐明武;沈志祥;邓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壁平滑肌肉瘤1例

    平滑肌肉瘤发生于腹壁皮下组织者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38岁,因腹壁复发性肿块3个月,于1992年3月16日入院.患者因发现脐下腹壁无疼性肿物2年余,于3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标本未做病检.术后3个月在原部位复现一肿块,生长迅速,伴疼痛感来院就诊.

    作者:巩天玲;闫保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山市1970~1994年全人群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1970~1994年期间中山市全人群鼻咽癌患者生存状况,为中山市鼻咽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山市1970~1994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其逐年观察生存率,并对比分析其不断时段、性别及年龄组观察生存率之间差异.结果 1970~1994年期间中山市鼻咽癌患者1、3、5、10年观察生存率分别为83.4%、53.9%、42.5%与17.0%,并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期间中山市鼻咽癌患者观察生存率的明显上升趋势,以及其观察生存率水平与同期国内外其它地区鼻咽癌患者观察生存率水平的基本一致,说明期间中山市鼻咽癌防治工作不断改善,并具有较高水平.

    作者:魏矿荣;刘小红;梁智恒;郑婉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组织MVD、DNA倍体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DNA倍体、微血管密度(MVD)与癌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PC)、3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细胞核DNA倍体、MVD的变化.结果随癌分化程度降低,DNA倍体增加,MVD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分期处于C、D期DNA倍体MVD高于A、B期者(P<0.01),其生存率亦变低(P<0.05).结论 DNA倍体、MVD可准确地反映PC的预后.DNA倍体与MVD间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侯惠莲;张学斌;南勋义;张冠军;王鸿雁;王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乳腺典型髓样癌与非典型髓样癌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典型髓样癌、非典型髓样癌形态相似而预后差异显著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8例乳腺典型髓样癌、30例非典型髓样癌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强度,典型髓样癌高于非典型髓样癌(P<0.05);非典型髓样癌中CD44v6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典型髓样癌(P<0.05).结论 E-cadherin、CD44v6表达的显著差异是乳腺典型髓样癌、非典型髓样癌形态相似而预后迥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晓鸣;朱任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