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晴;李文光
目的观察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对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MTT法分析结果,实验分为:1.将血管抑制素与细胞同时加入;2.先接种细胞,培养24h后再加血管抑制素.结果血管抑制素对ECV-304的抑制作用呈典型的量效关系.结论血管抑制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苏心;张文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7年3月~1999年3月对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化疗药物组(A组)和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药物组(B组),比较常规化学药物(阿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和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的化疗药物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况建荣;王道梅;燕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76例NSCLC标本中VEGF表达和MVD进行了检测.结果在NSCLC中鳞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癌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SCLC的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VEGF可引起瘤内MVD增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检测VEGF表达强度,可作为判定NSCLC转移潜能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开松;刘铭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其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不同MOI的Ad-GFP感染肝癌细胞,48h后计算感染效率;BB -102以50MOI感染肝癌细胞,48h后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p53表达,ELISA检测GM-CSF的含量,FACS测定B7-1的表达.结果 MOI为50pfu/细胞时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达80%以上,目的基因均可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结论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均可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B -102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施明;王福生;刘明旭;金磊;雷周云;邱兆华;高兰兴;吴祖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方案(以下简称为CEP方案)用于乳腺癌术前化疗的疗效,我们对60例住院准备行根治术的乳腺癌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作者:龚益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抗癌灵水煎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瘤株(H22)接种小鼠创作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及抗癌灵治疗组,共3组,观察各组小鼠瘤重和抑瘤率、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体内活性表达、各组H22小鼠生命延长率以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等指标.结果用抗癌灵治疗后的H22小鼠其抑瘤率达61.20%,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并能抑制荷瘤肌体TNF水平的异常表达,提高H22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而且该药还能阻滞肿瘤细胞周期G1期向S期进展,从而阻断DNA的合成和复制.结论抗癌灵对小鼠肝癌(H22)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作者:柳锋;李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到目前为止,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相当有限,其原因之一是可利用的肿瘤相关抗原受到限制及其不能有效递呈这些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然而,近来对作为重要的APC及启动免疫反应的DCs的研究为产生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了基础.这种含量极少的、来源骨髓的细胞是唯一能使静息T细胞对蛋白抗原产生致敏.因为DCs具有递呈肿瘤抗原信息给T细胞的能力,DCs在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戴盛明;李桂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胸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胸水提供诊断依据.方法离心收集各种类型胸水的脱落细胞,TRAP-PCR-ELISA银染法检测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心力衰竭、肝硬化、尿毒症、肺炎、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脱落细胞不能检出端粒酶活性,而癌性胸水91.42% 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为91.42%,特异性为100%,显著高于其他检测方法.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临床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作者:邓志华;蔡洪培;李石;沈健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p27基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抗增殖作用.方法构建重组体腺病毒Ad-p27kip1并转染SGC-7901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Ad-p27kip1,病毒滴度为1.24×1012pfu/ml,在MOI≥50时,即可达到100%的转导效率.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能抑制其生长和集落形成,Ad-p27kip1和对照组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35.2%及78.6%(P<0.01).结论 p27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这为采用p27kip1cDNA基因治疗胃癌奠定了基础.
作者:童强;吴清明;刘重贞;于皆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电子束术后单次大剂量照射治疗瘢痕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方法 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术后瘢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结果 (1)研究组瘢痕复发率为11.1%(6/54),对照组为12.9%(7/54),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皮肤晚期损伤,研究组1级4例,2级1例;对照1级3例,2级2例,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电子束单次大剂量照射是治疗瘢痕的一种有效方法,耐受性良好,与传统的分次照射相比,有治疗周期短,花费低,剂量分布好等优点.
作者:袁响林;胡长耀;胡国清;于世英;肖仁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设原发性肝癌组、继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共5组,分别行TSGF与AFP联合检测及相关性统计.结果原发性肝癌组TSGF与转移性肝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SGF是原发性肝癌的灵敏检测指标,与AFP联检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作者:包乐群;彭义梅;张新华;孙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SV-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pCR3-Uni及含HSV-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5中,筛选出阳性克隆,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0mg/ml),72小时后,收集玻片,进行AgNOR染色.结果转染HSV-TK基因的细胞,在给予ACV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转染pCR3-Uni和pCR3-TK细胞克隆的AgNOR颗粒数分别为14.33和6.67(P<0.01).结论 AgNOR计数是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为研究HSV-TK/ACV系统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帮助.
作者:苏君;杨海城;肖宏;张学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时诊断和阻止其侵袭转移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癌细胞在转移形成之前要经过多次穿透基底膜才能完成,肿瘤细胞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袭转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prot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MMP1、MMP2、MMP7、MMP9、MT1-MMP及TIMP1、TIMP2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肖艳;魏品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治疗及临床特征.方法复习32例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历,其中误诊为鼻息肉2例、1例因颈部转移性肿块误诊为鼻咽癌、1例发生于眼眶而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侵犯.本组单纯手术11例,单纯放疗9例,手术加放疗12例.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7.5%.其中单纯手术36.4%(4/11);单纯放疗33.3%(3/9);手术加放疗41.7%(5/12).结论本病较易误诊,手术加放疗的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魏来;皮正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及Ki-67抗原单克隆抗体对75例TCC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CC中VEGF表达和Ki-67指数(Ki-67 LI)明显增高,且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VEGF表达与Ki-67 LI之间亦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VEGF和Ki-67 LI从血管生成和增殖活性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能力,联合检测VEGF和Ki-67 LI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登科;李俊卿;陈书奎;胡伟;张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彩超与临床触诊在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60例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作术前前瞻性彩超检查,并和术后病理对照,双盲法观察分析影像所见,将其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在60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中33例有转移性淋巴结.临床触诊检出其中17例(敏感性51.5%、特异性88.9%、准确性68.3%),彩超检出28例(敏感性84.8%、特异性100%、准确性88.3%).彩超可确诊68.7%临床漏诊的隐匿性转移淋巴结.结论彩超明显优于临床检查,是目前预计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的较准确方法.
作者:赵惠琤;钱超文;边晔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53外显子7突变与HPV16、18型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限制性酶解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等方法对49例宫颈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p53外显子7的突变与HPV16、18型感染进行了检测.结果 p53外显子7的突变率10.20%,HPV-DNA阳性率87.76%,二者差异显著(χ2=55.901,P<0.001),突变位点多见于密码子229(1/5)、247(2/5)、249(1/5);HPV16-DNA阳性率87.76%显著高于HPV18-DNA阳性率38.78%(χ2=23.227,P<0.001);p53外显子7突变与HPV感染可共存于同一标本中.结论宫颈癌p53外显子7突变热点是密码子229、247、249;少数宫颈癌是由于p53外显子7突变或p53外显子7突变与高危HPV感染相互作用所致,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于高危HPV感染尤其是HPV16感染所致.
作者:李惠芳;常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结果治疗组肿瘤体积、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抑瘤率、AI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胃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P< 0.05),且与血管抑素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血管抑素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对体内胃癌的生长和转移起强烈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明敖;张国锋;罗芸葆;王登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肺癌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64例肺癌患者经胸部X-线和CT检查、诊断性抗炎抗痨治疗、支气管镜检查和剖胸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以及同时进行肺癌的手术治疗.结果肺癌切除率90.8%,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呼吸衰竭,需延长呼吸器辅助时间.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经认真术前准备,及时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朱水波;姚国庆;殷桂林;张殿堂;胡建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提高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12例病人,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12例膀胱混合癌占同期549例膀胱肿瘤的2.19%,其中鳞、腺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6例,移行、腺细胞癌混合癌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全膀胱切除2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1例.术后12例患者均接受定期随访,生存期7个月~4.2年.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蔡晓晴;李文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