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肖艳;魏品康

关键词:胃癌, 侵袭, 转移, 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摘要: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时诊断和阻止其侵袭转移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癌细胞在转移形成之前要经过多次穿透基底膜才能完成,肿瘤细胞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袭转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prot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MMP1、MMP2、MMP7、MMP9、MT1-MMP及TIMP1、TIMP2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混合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提高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12例病人,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12例膀胱混合癌占同期549例膀胱肿瘤的2.19%,其中鳞、腺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6例,移行、腺细胞癌混合癌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全膀胱切除2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1例.术后12例患者均接受定期随访,生存期7个月~4.2年.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蔡晓晴;李文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端粒酶活性检测是鉴别良、恶性胸水的重要指标

    目的检测胸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胸水提供诊断依据.方法离心收集各种类型胸水的脱落细胞,TRAP-PCR-ELISA银染法检测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心力衰竭、肝硬化、尿毒症、肺炎、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脱落细胞不能检出端粒酶活性,而癌性胸水91.42% 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为91.42%,特异性为100%,显著高于其他检测方法.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临床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作者:邓志华;蔡洪培;李石;沈健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相关物质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设原发性肝癌组、继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共5组,分别行TSGF与AFP联合检测及相关性统计.结果原发性肝癌组TSGF与转移性肝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SGF是原发性肝癌的灵敏检测指标,与AFP联检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作者:包乐群;彭义梅;张新华;孙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抗癌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抗癌灵水煎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瘤株(H22)接种小鼠创作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及抗癌灵治疗组,共3组,观察各组小鼠瘤重和抑瘤率、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体内活性表达、各组H22小鼠生命延长率以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等指标.结果用抗癌灵治疗后的H22小鼠其抑瘤率达61.20%,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并能抑制荷瘤肌体TNF水平的异常表达,提高H22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而且该药还能阻滞肿瘤细胞周期G1期向S期进展,从而阻断DNA的合成和复制.结论抗癌灵对小鼠肝癌(H22)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作者:柳锋;李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

    到目前为止,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相当有限,其原因之一是可利用的肿瘤相关抗原受到限制及其不能有效递呈这些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然而,近来对作为重要的APC及启动免疫反应的DCs的研究为产生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了基础.这种含量极少的、来源骨髓的细胞是唯一能使静息T细胞对蛋白抗原产生致敏.因为DCs具有递呈肿瘤抗原信息给T细胞的能力,DCs在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戴盛明;李桂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环氧合酶-2对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对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在62.2%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COX-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γS=0.585,P<0.01),且COX-2和VEGF均阳性的胃癌组织MVD(64.0±25.4)亦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者(30.7±11.5)(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高表达,COX-2通过增加VEGF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作者:李建英;于皆平;冉宗学;罗和生;田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次大剂量电子束照射治疗瘢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子束术后单次大剂量照射治疗瘢痕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方法 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术后瘢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结果 (1)研究组瘢痕复发率为11.1%(6/54),对照组为12.9%(7/54),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皮肤晚期损伤,研究组1级4例,2级1例;对照1级3例,2级2例,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电子束单次大剂量照射是治疗瘢痕的一种有效方法,耐受性良好,与传统的分次照射相比,有治疗周期短,花费低,剂量分布好等优点.

    作者:袁响林;胡长耀;胡国清;于世英;肖仁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SV-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HSV-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pCR3-Uni及含HSV-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5中,筛选出阳性克隆,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0mg/ml),72小时后,收集玻片,进行AgNOR染色.结果转染HSV-TK基因的细胞,在给予ACV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转染pCR3-Uni和pCR3-TK细胞克隆的AgNOR颗粒数分别为14.33和6.67(P<0.01).结论 AgNOR计数是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为研究HSV-TK/ACV系统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帮助.

    作者:苏君;杨海城;肖宏;张学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唾液酸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唾液酸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了7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唾液酸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表达水平.结果唾液酸在非癌细胞中无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细胞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发生转移、复发及预后差的患者中高表达(P<0.01或P<0.05).结论唾液酸可作为反映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作者:袁建寰;陈惠祯;黄凤英;熊艳;陈剑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肾细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肾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35例肾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和MVD(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肾癌组织中b-F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周围正常肾组织(P<0.01).b-FGF表达升高与肿瘤分期、分级密切相关,肾细胞癌组织中MVD与b-F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b-FGF是肾细胞癌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b-FGF表达和MVD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车乐;杨学辉;朱积川;王晓峰;侯树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其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不同MOI的Ad-GFP感染肝癌细胞,48h后计算感染效率;BB -102以50MOI感染肝癌细胞,48h后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p53表达,ELISA检测GM-CSF的含量,FACS测定B7-1的表达.结果 MOI为50pfu/细胞时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达80%以上,目的基因均可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结论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均可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B -102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施明;王福生;刘明旭;金磊;雷周云;邱兆华;高兰兴;吴祖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管抑制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对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MTT法分析结果,实验分为:1.将血管抑制素与细胞同时加入;2.先接种细胞,培养24h后再加血管抑制素.结果血管抑制素对ECV-304的抑制作用呈典型的量效关系.结论血管抑制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苏心;张文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管癌腔内放射治疗剂量学的临床研究

    目的食管癌腔内放射治疗与单纯外照射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8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分为腔内加体外照射4组,观察研究腔内治疗的急性食管反应及生存率.结果 A、B两组急性食管反应较重.1、3、5年生存率A组48%,20%,8%;B组52%,22%,10%;C组76%,46%,26%;D组70%,32%,20%;E组57.5%,23.8%,15%.1、3年C组较A、B、 E组有显著差异(P<0.05).5年C组较A、 B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组较为理想,是腔内加外照射目前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王冬果;刘建军;安运轩;郑安平;李翠珍;刘金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胰腺囊性实性肿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2年来无诱因上腹隐痛,与进食无关,伴恶心、呕吐,无消瘦及黄染.查体:剑突下触及约5cm×5cm、压痛明显、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之肿物.B超见上腹部囊实性占位,向后压迫胰腺.CT示胰头实性占位.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头部,圆形、直径约6cm、质硬、部分呈囊性,对正常胰腺组织有侵犯.肝脏等其他脏器探查阴性,行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现无复发.病理:胰腺囊性实性肿瘤(8cm×6cm×4cm),伴出血、坏死.免疫组化:NSE(+),Vimentin(+),ER(-),PR(+),CK(-).

    作者:李娜;张越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放射治疗的挡铅钻孔螺丝固定技术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挡铅制作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制作技术直接关系到放射治疗的效果.我们在这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杨麟;王者非;王雷;吴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管抑制素对胃癌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结果治疗组肿瘤体积、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抑瘤率、AI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胃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P< 0.05),且与血管抑素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血管抑素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对体内胃癌的生长和转移起强烈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明敖;张国锋;罗芸葆;王登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及Ki-67抗原单克隆抗体对75例TCC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TCC中VEGF表达和Ki-67指数(Ki-67 LI)明显增高,且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VEGF表达与Ki-67 LI之间亦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VEGF和Ki-67 LI从血管生成和增殖活性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能力,联合检测VEGF和Ki-67 LI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登科;李俊卿;陈书奎;胡伟;张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评价

    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cancer of the rectum)预后不佳,如果处理得当,部分病人可望治愈或收到满意的姑息性效果.于1981~1994年间对64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做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建林;王兵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76例NSCLC标本中VEGF表达和MVD进行了检测.结果在NSCLC中鳞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癌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SCLC的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VEGF可引起瘤内MVD增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检测VEGF表达强度,可作为判定NSCLC转移潜能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开松;刘铭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髓母细胞瘤的CT诊断(附50例分析)

    目前CT在诊断髓母细胞瘤方面虽有经验,但也经常遇到一些非典型CT表现的特殊病例误诊为其他颅内肿瘤.为进一步提高髓母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对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髓母细胞瘤总结如下.

    作者:关长群;刘雪虹;杨本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