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锋;李红
目的观察抗癌灵水煎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瘤株(H22)接种小鼠创作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及抗癌灵治疗组,共3组,观察各组小鼠瘤重和抑瘤率、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体内活性表达、各组H22小鼠生命延长率以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等指标.结果用抗癌灵治疗后的H22小鼠其抑瘤率达61.20%,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并能抑制荷瘤肌体TNF水平的异常表达,提高H22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而且该药还能阻滞肿瘤细胞周期G1期向S期进展,从而阻断DNA的合成和复制.结论抗癌灵对小鼠肝癌(H22)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作者:柳锋;李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唾液酸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了7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唾液酸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表达水平.结果唾液酸在非癌细胞中无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细胞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发生转移、复发及预后差的患者中高表达(P<0.01或P<0.05).结论唾液酸可作为反映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作者:袁建寰;陈惠祯;黄凤英;熊艳;陈剑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到目前为止,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相当有限,其原因之一是可利用的肿瘤相关抗原受到限制及其不能有效递呈这些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然而,近来对作为重要的APC及启动免疫反应的DCs的研究为产生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了基础.这种含量极少的、来源骨髓的细胞是唯一能使静息T细胞对蛋白抗原产生致敏.因为DCs具有递呈肿瘤抗原信息给T细胞的能力,DCs在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戴盛明;李桂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为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的分化抗原决定族(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在鉴别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研究ML起源等方面,作用愈发突出[1].特别是抗CD20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利妥昔(rituximab)在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治疗上的巨大成功[2,3],使人们对研究分化抗原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刘超英;陈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7年3月~1999年3月对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化疗药物组(A组)和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药物组(B组),比较常规化学药物(阿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和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的化疗药物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况建荣;王道梅;燕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胃癌术后化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Ⅱ~Ⅳ期胃癌术后患者56例作治疗组,采用早期双路腹腔温热化疗并全身化疗.对照组,选择Ⅱ~Ⅳ期胃癌术后42例采用常规化疗的患者.结果治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肠道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髓抑制两组无差异(P>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双路腹腔温热化疗并全身化疗对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有预防作用.
作者:王冰;周珞华;于丁;胡丹;黄承芳;李乃卿;罗洁丽;殷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陕北地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陕北地区三所地区级医院病例组与对照组各88例,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HBV感染与个人肝病史有协同作用,本文中有肝病史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无肝病史者的19.174倍.结论我们认为HBV感染是陕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赵红;李小龙;樊霞;葛蘩梅;陈秀山;乔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治疗及临床特征.方法复习32例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历,其中误诊为鼻息肉2例、1例因颈部转移性肿块误诊为鼻咽癌、1例发生于眼眶而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侵犯.本组单纯手术11例,单纯放疗9例,手术加放疗12例.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7.5%.其中单纯手术36.4%(4/11);单纯放疗33.3%(3/9);手术加放疗41.7%(5/12).结论本病较易误诊,手术加放疗的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魏来;皮正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原发性乳癌中c-erbB-2扩增和mdr-1表达的情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PCR和RT-PCR法检测47例乳癌中c-erbB-2扩增和mdr-1表达.结果⑴c -erbB-2扩增与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阳性数有关,有统计学意义.ER、PR阴性与阳性乳癌比较,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癌比较,c -erbB-2扩增均有显著性差异.⑵ mdr-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有统计学意义.⑶ mdr-1表达与c-erbB-2扩增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rbB-2扩增与乳癌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阳性数、ER、PR状态、组织学类型有关,mdr-1表达只与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扩增与mdr-1表达无关.
作者:程晶;徐洁;周云峰;伍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挡铅制作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制作技术直接关系到放射治疗的效果.我们在这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杨麟;王者非;王雷;吴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对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在62.2%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COX-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γS=0.585,P<0.01),且COX-2和VEGF均阳性的胃癌组织MVD(64.0±25.4)亦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者(30.7±11.5)(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高表达,COX-2通过增加VEGF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作者:李建英;于皆平;冉宗学;罗和生;田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对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MTT法分析结果,实验分为:1.将血管抑制素与细胞同时加入;2.先接种细胞,培养24h后再加血管抑制素.结果血管抑制素对ECV-304的抑制作用呈典型的量效关系.结论血管抑制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苏心;张文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设原发性肝癌组、继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共5组,分别行TSGF与AFP联合检测及相关性统计.结果原发性肝癌组TSGF与转移性肝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SGF是原发性肝癌的灵敏检测指标,与AFP联检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作者:包乐群;彭义梅;张新华;孙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cancer of the rectum)预后不佳,如果处理得当,部分病人可望治愈或收到满意的姑息性效果.于1981~1994年间对64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做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建林;王兵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p27基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抗增殖作用.方法构建重组体腺病毒Ad-p27kip1并转染SGC-7901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Ad-p27kip1,病毒滴度为1.24×1012pfu/ml,在MOI≥50时,即可达到100%的转导效率.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能抑制其生长和集落形成,Ad-p27kip1和对照组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35.2%及78.6%(P<0.01).结论 p27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这为采用p27kip1cDNA基因治疗胃癌奠定了基础.
作者:童强;吴清明;刘重贞;于皆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其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不同MOI的Ad-GFP感染肝癌细胞,48h后计算感染效率;BB -102以50MOI感染肝癌细胞,48h后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p53表达,ELISA检测GM-CSF的含量,FACS测定B7-1的表达.结果 MOI为50pfu/细胞时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达80%以上,目的基因均可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结论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均可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B -102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施明;王福生;刘明旭;金磊;雷周云;邱兆华;高兰兴;吴祖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方案(以下简称为CEP方案)用于乳腺癌术前化疗的疗效,我们对60例住院准备行根治术的乳腺癌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作者:龚益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中常因麻醉效果不佳、牵拉暴露等原因造成脾损伤.自1988年9月~2000年12月,我院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1 671例,其中术中脾损伤22例,发生率为1.32%,现就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中脾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李保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肾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35例肾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和MVD(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肾癌组织中b-F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周围正常肾组织(P<0.01).b-FGF表达升高与肿瘤分期、分级密切相关,肾细胞癌组织中MVD与b-F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b-FGF是肾细胞癌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b-FGF表达和MVD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车乐;杨学辉;朱积川;王晓峰;侯树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