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术后早期双路腹腔温热化疗并全身化疗的临床观察

王冰;周珞华;于丁;胡丹;黄承芳;李乃卿;罗洁丽;殷辉

关键词:胃癌, 温热化疗, 全身化疗
摘要:目的探索胃癌术后化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Ⅱ~Ⅳ期胃癌术后患者56例作治疗组,采用早期双路腹腔温热化疗并全身化疗.对照组,选择Ⅱ~Ⅳ期胃癌术后42例采用常规化疗的患者.结果治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肠道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髓抑制两组无差异(P>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双路腹腔温热化疗并全身化疗对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有预防作用.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评价

    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cancer of the rectum)预后不佳,如果处理得当,部分病人可望治愈或收到满意的姑息性效果.于1981~1994年间对64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做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建林;王兵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乳腺癌中c-erbB-2癌基因和mdr-1基因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原发性乳癌中c-erbB-2扩增和mdr-1表达的情况,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PCR和RT-PCR法检测47例乳癌中c-erbB-2扩增和mdr-1表达.结果⑴c -erbB-2扩增与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阳性数有关,有统计学意义.ER、PR阴性与阳性乳癌比较,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癌比较,c -erbB-2扩增均有显著性差异.⑵ mdr-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有统计学意义.⑶ mdr-1表达与c-erbB-2扩增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rbB-2扩增与乳癌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阳性数、ER、PR状态、组织学类型有关,mdr-1表达只与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扩增与mdr-1表达无关.

    作者:程晶;徐洁;周云峰;伍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霉素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新生霉素(NOVO)对人肝癌细胞的抗癌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癌药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抗癌药敏感试验(MTT法),测定NOVO和5种临床常用抗癌药单独应用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测定NOVO和此5种抗癌药联合应用的抑制作用.结果 NOVO对人肝癌细胞有抗癌作用,与5种抗癌药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在低、中、高浓度均高于5种抗癌药单独应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果表明NOVO对人肝癌细胞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并对诸如MMC、5-FU、DDP、CTX、ADM等有加强作用;NOVO可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云飞;林进令;穆罕默德;曾健;廖清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9例报告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MLT)临床少见,占睾丸肿瘤的1%~8%.我院从1985~1998年共收治睾丸恶性淋巴瘤19例,占同期睾丸恶性肿瘤的4.5%,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贵平;赵阳;胡建国;范永田;曹浩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宫颈癌p53外显子7突变与HPV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p53外显子7突变与HPV16、18型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限制性酶解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等方法对49例宫颈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p53外显子7的突变与HPV16、18型感染进行了检测.结果 p53外显子7的突变率10.20%,HPV-DNA阳性率87.76%,二者差异显著(χ2=55.901,P<0.001),突变位点多见于密码子229(1/5)、247(2/5)、249(1/5);HPV16-DNA阳性率87.76%显著高于HPV18-DNA阳性率38.78%(χ2=23.227,P<0.001);p53外显子7突变与HPV感染可共存于同一标本中.结论宫颈癌p53外显子7突变热点是密码子229、247、249;少数宫颈癌是由于p53外显子7突变或p53外显子7突变与高危HPV感染相互作用所致,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于高危HPV感染尤其是HPV16感染所致.

    作者:李惠芳;常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时诊断和阻止其侵袭转移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癌细胞在转移形成之前要经过多次穿透基底膜才能完成,肿瘤细胞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袭转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prot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MMP1、MMP2、MMP7、MMP9、MT1-MMP及TIMP1、TIMP2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肖艳;魏品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陕北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陕北地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陕北地区三所地区级医院病例组与对照组各88例,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HBV感染与个人肝病史有协同作用,本文中有肝病史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无肝病史者的19.174倍.结论我们认为HBV感染是陕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赵红;李小龙;樊霞;葛蘩梅;陈秀山;乔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76例NSCLC标本中VEGF表达和MVD进行了检测.结果在NSCLC中鳞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癌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SCLC的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VEGF可引起瘤内MVD增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检测VEGF表达强度,可作为判定NSCLC转移潜能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开松;刘铭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髓母细胞瘤的CT诊断(附50例分析)

    目前CT在诊断髓母细胞瘤方面虽有经验,但也经常遇到一些非典型CT表现的特殊病例误诊为其他颅内肿瘤.为进一步提高髓母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对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髓母细胞瘤总结如下.

    作者:关长群;刘雪虹;杨本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防治前沿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肾细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肾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35例肾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和MVD(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肾癌组织中b-F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周围正常肾组织(P<0.01).b-FGF表达升高与肿瘤分期、分级密切相关,肾细胞癌组织中MVD与b-F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b-FGF是肾细胞癌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b-FGF表达和MVD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车乐;杨学辉;朱积川;王晓峰;侯树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胰腺囊性实性肿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2年来无诱因上腹隐痛,与进食无关,伴恶心、呕吐,无消瘦及黄染.查体:剑突下触及约5cm×5cm、压痛明显、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之肿物.B超见上腹部囊实性占位,向后压迫胰腺.CT示胰头实性占位.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头部,圆形、直径约6cm、质硬、部分呈囊性,对正常胰腺组织有侵犯.肝脏等其他脏器探查阴性,行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现无复发.病理:胰腺囊性实性肿瘤(8cm×6cm×4cm),伴出血、坏死.免疫组化:NSE(+),Vimentin(+),ER(-),PR(+),CK(-).

    作者:李娜;张越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人肺癌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老年人肺癌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64例肺癌患者经胸部X-线和CT检查、诊断性抗炎抗痨治疗、支气管镜检查和剖胸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以及同时进行肺癌的手术治疗.结果肺癌切除率90.8%,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呼吸衰竭,需延长呼吸器辅助时间.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经认真术前准备,及时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朱水波;姚国庆;殷桂林;张殿堂;胡建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管癌腔内放射治疗剂量学的临床研究

    目的食管癌腔内放射治疗与单纯外照射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8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分为腔内加体外照射4组,观察研究腔内治疗的急性食管反应及生存率.结果 A、B两组急性食管反应较重.1、3、5年生存率A组48%,20%,8%;B组52%,22%,10%;C组76%,46%,26%;D组70%,32%,20%;E组57.5%,23.8%,15%.1、3年C组较A、B、 E组有显著差异(P<0.05).5年C组较A、 B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组较为理想,是腔内加外照射目前可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王冬果;刘建军;安运轩;郑安平;李翠珍;刘金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相关物质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设原发性肝癌组、继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共5组,分别行TSGF与AFP联合检测及相关性统计.结果原发性肝癌组TSGF与转移性肝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其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SGF是原发性肝癌的灵敏检测指标,与AFP联检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作者:包乐群;彭义梅;张新华;孙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男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占乳腺癌发病率的1%,虽然其发病率低,但就诊时的年龄较大,病期较晚,死亡率较高.由于对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较少,临床上对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往往是参照女性乳腺癌的特性而进行的.从近年的研究资料看[1],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是有差异的,但这些差异是否影响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目前还无明确的结论.为了加深对男性乳腺癌生物特性及其临床相关行为的了解,本文拟就男性乳腺癌的易感基因、免疫组化特征和预后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贺兰湘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唾液酸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唾液酸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了7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唾液酸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表达水平.结果唾液酸在非癌细胞中无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细胞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发生转移、复发及预后差的患者中高表达(P<0.01或P<0.05).结论唾液酸可作为反映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作者:袁建寰;陈惠祯;黄凤英;熊艳;陈剑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分化抗原的表达与恶性淋巴瘤

    作为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的分化抗原决定族(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在鉴别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研究ML起源等方面,作用愈发突出[1].特别是抗CD20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利妥昔(rituximab)在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治疗上的巨大成功[2,3],使人们对研究分化抗原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刘超英;陈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抗癌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抗癌灵水煎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瘤株(H22)接种小鼠创作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荷瘤模型组及抗癌灵治疗组,共3组,观察各组小鼠瘤重和抑瘤率、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体内活性表达、各组H22小鼠生命延长率以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等指标.结果用抗癌灵治疗后的H22小鼠其抑瘤率达61.20%,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并能抑制荷瘤肌体TNF水平的异常表达,提高H22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而且该药还能阻滞肿瘤细胞周期G1期向S期进展,从而阻断DNA的合成和复制.结论抗癌灵对小鼠肝癌(H22)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作者:柳锋;李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

    到目前为止,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相当有限,其原因之一是可利用的肿瘤相关抗原受到限制及其不能有效递呈这些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然而,近来对作为重要的APC及启动免疫反应的DCs的研究为产生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了基础.这种含量极少的、来源骨髓的细胞是唯一能使静息T细胞对蛋白抗原产生致敏.因为DCs具有递呈肿瘤抗原信息给T细胞的能力,DCs在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戴盛明;李桂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