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氧合酶-2对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李建英;于皆平;冉宗学;罗和生;田耕

关键词:胃癌, COX-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
摘要: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对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在62.2%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COX-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γS=0.585,P<0.01),且COX-2和VEGF均阳性的胃癌组织MVD(64.0±25.4)亦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者(30.7±11.5)(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高表达,COX-2通过增加VEGF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髓母细胞瘤的CT诊断(附50例分析)

    目前CT在诊断髓母细胞瘤方面虽有经验,但也经常遇到一些非典型CT表现的特殊病例误诊为其他颅内肿瘤.为进一步提高髓母细胞瘤的CT诊断水平,对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髓母细胞瘤总结如下.

    作者:关长群;刘雪虹;杨本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防治前沿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人肺癌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老年人肺癌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64例肺癌患者经胸部X-线和CT检查、诊断性抗炎抗痨治疗、支气管镜检查和剖胸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以及同时进行肺癌的手术治疗.结果肺癌切除率90.8%,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呼吸衰竭,需延长呼吸器辅助时间.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经认真术前准备,及时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朱水波;姚国庆;殷桂林;张殿堂;胡建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肾细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肾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35例肾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和MVD(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肾癌组织中b-F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周围正常肾组织(P<0.01).b-FGF表达升高与肿瘤分期、分级密切相关,肾细胞癌组织中MVD与b-F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b-FGF是肾细胞癌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b-FGF表达和MVD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车乐;杨学辉;朱积川;王晓峰;侯树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次大剂量电子束照射治疗瘢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子束术后单次大剂量照射治疗瘢痕的疗效及皮肤晚期反应.方法 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术后瘢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结果 (1)研究组瘢痕复发率为11.1%(6/54),对照组为12.9%(7/54),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皮肤晚期损伤,研究组1级4例,2级1例;对照1级3例,2级2例,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电子束单次大剂量照射是治疗瘢痕的一种有效方法,耐受性良好,与传统的分次照射相比,有治疗周期短,花费低,剂量分布好等优点.

    作者:袁响林;胡长耀;胡国清;于世英;肖仁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分化抗原的表达与恶性淋巴瘤

    作为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的分化抗原决定族(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在鉴别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研究ML起源等方面,作用愈发突出[1].特别是抗CD20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利妥昔(rituximab)在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治疗上的巨大成功[2,3],使人们对研究分化抗原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刘超英;陈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腺病毒介导的p27kip1cDNA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p27基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抗增殖作用.方法构建重组体腺病毒Ad-p27kip1并转染SGC-7901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Ad-p27kip1,病毒滴度为1.24×1012pfu/ml,在MOI≥50时,即可达到100%的转导效率.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能抑制其生长和集落形成,Ad-p27kip1和对照组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35.2%及78.6%(P<0.01).结论 p27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这为采用p27kip1cDNA基因治疗胃癌奠定了基础.

    作者:童强;吴清明;刘重贞;于皆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端粒酶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在乳腺癌发生中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bcl-2和bax.结果端粒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P<0.01)和乳腺良性肿瘤.端粒酶活性与bcl-2表达负相关,与bax表达显著负相关,与bcl-2/bax比值明显正相关.结论 bcl-2/bax 表达失衡(比值增大)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郭华雄;余龙江;周治兰;赵洋;肖昌蔚;何正源;杨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76例NSCLC标本中VEGF表达和MVD进行了检测.结果在NSCLC中鳞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癌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SCLC的VEGF表达阳性率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VEGF可引起瘤内MVD增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检测VEGF表达强度,可作为判定NSCLC转移潜能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开松;刘铭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膀胱混合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提高膀胱混合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12例病人,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12例膀胱混合癌占同期549例膀胱肿瘤的2.19%,其中鳞、腺混合癌3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1例,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6例,移行、腺细胞癌混合癌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全膀胱切除2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1例.术后12例患者均接受定期随访,生存期7个月~4.2年.结论膀胱混合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蔡晓晴;李文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彩超与临床触诊在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60例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作术前前瞻性彩超检查,并和术后病理对照,双盲法观察分析影像所见,将其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在60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中33例有转移性淋巴结.临床触诊检出其中17例(敏感性51.5%、特异性88.9%、准确性68.3%),彩超检出28例(敏感性84.8%、特异性100%、准确性88.3%).彩超可确诊68.7%临床漏诊的隐匿性转移淋巴结.结论彩超明显优于临床检查,是目前预计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的较准确方法.

    作者:赵惠琤;钱超文;边晔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胰腺囊性实性肿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2年来无诱因上腹隐痛,与进食无关,伴恶心、呕吐,无消瘦及黄染.查体:剑突下触及约5cm×5cm、压痛明显、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之肿物.B超见上腹部囊实性占位,向后压迫胰腺.CT示胰头实性占位.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头部,圆形、直径约6cm、质硬、部分呈囊性,对正常胰腺组织有侵犯.肝脏等其他脏器探查阴性,行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现无复发.病理:胰腺囊性实性肿瘤(8cm×6cm×4cm),伴出血、坏死.免疫组化:NSE(+),Vimentin(+),ER(-),PR(+),CK(-).

    作者:李娜;张越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环氧合酶-2对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对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在62.2%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COX-2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γS=0.585,P<0.01),且COX-2和VEGF均阳性的胃癌组织MVD(64.0±25.4)亦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者(30.7±11.5)(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高表达,COX-2通过增加VEGF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作者:李建英;于皆平;冉宗学;罗和生;田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2例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治疗及临床特征.方法复习32例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历,其中误诊为鼻息肉2例、1例因颈部转移性肿块误诊为鼻咽癌、1例发生于眼眶而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侵犯.本组单纯手术11例,单纯放疗9例,手术加放疗12例.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7.5%.其中单纯手术36.4%(4/11);单纯放疗33.3%(3/9);手术加放疗41.7%(5/12).结论本病较易误诊,手术加放疗的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魏来;皮正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宫颈癌p53外显子7突变与HPV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p53外显子7突变与HPV16、18型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限制性酶解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等方法对49例宫颈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p53外显子7的突变与HPV16、18型感染进行了检测.结果 p53外显子7的突变率10.20%,HPV-DNA阳性率87.76%,二者差异显著(χ2=55.901,P<0.001),突变位点多见于密码子229(1/5)、247(2/5)、249(1/5);HPV16-DNA阳性率87.76%显著高于HPV18-DNA阳性率38.78%(χ2=23.227,P<0.001);p53外显子7突变与HPV感染可共存于同一标本中.结论宫颈癌p53外显子7突变热点是密码子229、247、249;少数宫颈癌是由于p53外显子7突变或p53外显子7突变与高危HPV感染相互作用所致,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于高危HPV感染尤其是HPV16感染所致.

    作者:李惠芳;常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肿瘤非常规分割放疗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

    目前,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公认.随着现代放射生物学的进展,放射治疗学家对人类肿瘤细胞增殖特性及单次分割剂量对正常晚期反应组织放射损伤发生率的影响逐渐有了深刻的理解,期望通过改变分割方式来得到大肿瘤局部控制率及小晚期反应,提出了非常规分割放疗.近年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超分割放疗就是其中研究较多且有实用意义的方法之一.

    作者:彭开桂;程广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局部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评价

    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cancer of the rectum)预后不佳,如果处理得当,部分病人可望治愈或收到满意的姑息性效果.于1981~1994年间对64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做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鲁建林;王兵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p53与HPV16、18型感染在肺鳞癌中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HPV与p53基因突变在肺鳞癌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肺癌组织标本的p53基因序列5~8外显子突变分析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多聚酶链反应EB染色法(PCR-SSCP-EB),HPV16、18型DNA相关序列的检测应用PCR法.结果 40例肺鳞癌组织标本p53基因突变率为67.5%,其中外显子 5~8突变率分别为 17.5%、12.5%、17.5%、20%.肺鳞癌组织中HPV16、18 DNA相关序列的检出率为42.5%.p53基因突变与HPV DNA序列的检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 HPV感染在肺鳞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作者:胡克;陈丽;刘珍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羟基喜树碱为主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1997年3月~1999年3月对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化疗药物组(A组)和以羟基喜树碱为主药物组(B组),比较常规化学药物(阿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和以羟基喜树碱为主的化疗药物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况建荣;王道梅;燕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唾液酸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唾液酸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了70例宫颈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唾液酸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表达水平.结果唾液酸在非癌细胞中无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细胞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发生转移、复发及预后差的患者中高表达(P<0.01或P<0.05).结论唾液酸可作为反映宫颈癌的恶性潜能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作者:袁建寰;陈惠祯;黄凤英;熊艳;陈剑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