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红兵;袁先厚;袁忠惠;俞苏寰
目的研究女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方法复习临床、病理学资料,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P法. 结果 24例中发生于外阴13例,阴道7例,宫颈4例.17例获得随访,1年内死亡6例,2年4例,3~4年3例,4例存活5年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m23阳性14例中淋巴结转移者仅2例阳性,9例者淋巴结转移者中6例p53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女阴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53表达者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阴性病例高,有预后意义.
作者:孙军;漆楚波;赵美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息胚学说与癌机制的全息胚癌区滞育论创立者提出以动物源全息胚分化促进剂系列药抗癌,其中提及低等动物[1].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发现疟疾与肿瘤发病率之间呈反变消长关系[2],并作了抗癌疗效观察[3].疟疾抗癌实为一种生物疗法.本文对其作简要综述,旨在唤起同仁对该法的认同与重视,早日以该法治疗相关癌症,造福患者.
作者:莫纲;杨光彩;王明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定性检测大肠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E-钙粘素(E-Cad)的表达;定量测定正常上皮与大肠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JIC).方法鼠大肠癌与对照组织中Cx43和E-Cad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JIC用荧光漂白恢复法检测.结果大肠癌Cx43和E-Cad阳性率(40%,43%)明显低于对照组织(90%, 87%),33%肿瘤标本二者皆不表达,该组肿瘤的分化度也较差;大肠癌细胞HR,Lovo,HT-29间GJIC明显低于正常上皮细胞.结论在鼠大肠上皮细胞恶变过程中伴有Cx43与E-Cad的表达抑制或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国龙;吴红瑛;罗荣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骨损伤(RBI)愈合能力降低的机制.方法 60Coγ射线15Gy单次照射并致兔右胫骨骨折,以半环槽氏外固定器固定,未照射组为对照组.术后3d、1、3、6、12、24周通过组织学、血流量测定及免疫组化(BMP与TGF-β1)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晚12~16周,且骨折端血流量明显降低;BMP与TGF-β1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RBI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是骨组织血运障碍与抑制BMP与TGF-β1的综合作用.
作者:张艳玲;李建福;梁后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8例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5例,15例随防1~9年,肿瘤复发1例,广泛转移1例.结论胸部X线,B超及CT检查应作为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常规检查手段;麻醉时体位及手术方式合理选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并注意防治复张性肺水肿.
作者:陈捷;苏廷宝;何悦概;何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发生于儿童期的一种特异性的肿瘤,以头颈部多见,其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本文收集1992年~2002年期间儿童头颈部RMS 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友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肺癌化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当癌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和机制不同的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性,称为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肿瘤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耐药影响.因此如何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提高抗癌药疗效,进而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已成为肿瘤治疗,包括肺癌的治疗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克服肺癌耐药性的策略有:
作者:黄海茵;韩明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尼莫地平对化疗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将新鲜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短期原代培养,分别将BCNU、VCR、PCB单独或与尼莫地平联合作用于培养的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联合应用尼莫地平的细胞存活率较单独应用BCNU、VCR、PCB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尼莫地平可明显增加化疗药物的肿瘤抑制作用,对于化疗耐药有较好的逆转效果.
作者:荆俊杰;王守森;王如密;李琦;张锡增;赵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矿物中药硇砂成份分析和有效提取,制备出A、N和Z剂进行动物肝癌治疗研究.方法体外以人7721肝癌细胞系进行不同药物成份及浓度杀癌细胞效果评价;体内用裸小鼠7721肝癌模型肿瘤内注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体外与抗癌药物表阿霉素、无水乙醇及冰醋酸等比较,所筛选有效成分均优于或相当于对照,且与药物浓度相关.体内实验可使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直至瘤块坏死吸收消失.结论抗肿瘤药硇砂有效成分提取剂在肝癌动物模型治疗上,效果优于无水乙醇,是肝癌局部治疗一种可供选择方法.
作者:孙铭;朱争艳;方淑昌;周立波;赵均铭;楮建新;杜智;宋继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85年5月~2000年5月共收治大肠癌并发急性穿孔25例,占同期收治的大肠癌643例的3.89%,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曾家耀;黄绍华;黄显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中有基因缺失或突变并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为探讨TGFβⅠ、Ⅱ型受体(TβRⅠ和TβR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及其意义,对二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
作者:谢续标;黄循;杨罗艳;杨竹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病案摘要女,14岁,学生.因发现双乳肿块半年余,于1995年1月17日就诊.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双侧乳腺有多个黄豆大小的肿块,无红、肿、痛和乳头溢液,后双侧乳腺迅速增大.患者尚未初潮,家中无乳腺肿瘤病病史.体检:心、肺、肝、脾未发现异常.双乳呈球形膨隆,皮肤高度紧张,部分区域静脉怒张,乳头未发育,无溢液,左乳肿块约13.0×12.0㎝2,右乳肿块约16.0×15.0㎝2,均呈多个结节,占据整个乳腺,质地硬、边清,有一定活动度.锁骨上及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提示:乳腺纤维腺瘤,部分细胞有异形.于1995年1月24日在插管全麻下予双侧乳腺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呈结节状,结节大小不等,小如黄豆,大约8.5×8.5×6.0㎝3.病理报告:双侧乳腺多发性巨纤维腺瘤并局灶性癌变.术后未予放疗、化疗.随访6年余,未见复发.
作者:何德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转移相关基因的调节涉及复杂的机制及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其中胞浆蛋白激酶介导的调节逐渐被认识,常见的蛋白激酶有MAPK、PKC、PKA、CAMK、PI-3等,而MAPK通路是研究多的激酶通路.
作者:曾亮;曹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调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和诱导血管生成,而血管新生是实体瘤生长、浸润、转移与复发的重要前提.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MVD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范伟;卢丽艳;王世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针吸细胞图像光度学及与乳腺良性病变的量化差异和鉴别价值.方法用MPIAS-500多媒体细胞图像分析仪,对50例乳腺癌分胞体、胞核、胞浆三大结构进行了细胞图像光密度值12项指标的计量研究,并以30例乳腺良性病变做对照.结果在12项指标中有10项指标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胞体及胞核分别有3项;胞浆有4项.特异度有5项指标≥80%(1项为100%);灵敏度有7项指标≥80%(2项为100%),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参数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浆中.结论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对乳腺癌进行光度学分析,其多参数的光密度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及可比性,对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周治兰;王昌富;郭华雄;龚平;胡聪明;张国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监测宫颈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116例宫颈鳞癌治疗前后进行SCC测定.结果 SCC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性为73.28%,特异性为95.10%.SCC阳性率在宫颈鳞癌大细胞角化型及非角化型中较高,在小细胞型中较低.并且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在根治性治疗后SCC阳性者均转阴性.结论 SCC是宫颈鳞癌较好的一种肿瘤标记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监测疾病状态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建华;杨宇星;董春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与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腺癌的关系及鉴别诊断.方法术后标本中,发现前列腺偶发癌(IDPC)32例.其中用开放手术标本诊断率为2%(8/409),用经尿道电切方法诊断率为7.2%(24/311),病理诊断均为腺癌.结果手术方法与IDPC的诊断密切相关,IDPC的发病率伴随BPH逐年同步增加.结论 IDPC与BPH同源,是BPH腺体的局部恶变,部分临床癌是IDPC恶化的结果.
作者:付红霞;魏志勋;张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其配体主要为细胞外基质(EMC)蛋白,如:胶原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整合素通过识别这些胞外基质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反应并接受、传导级联信号以及调节细胞的存活、运动、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和侵袭转移、炎症、伤口愈合等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自1987年,Hynes提出整合素以来,对整合素所涉及的细胞粘附、运动行为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归巢、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等机制方面所参与的环节、作用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1,2].目前,在癌症研究方面,对整合素的研究已突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其仅起细胞粘附作用的认识,对整合素在肿瘤形成、生长、侵袭和转移、细胞凋亡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信号传导机制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在此就整合素与肿瘤的关系作一介绍.
作者:张惠静;卢晓;蔡绍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对苯二亚甲基硒腈(1,4-phenylenebis selenocyanate,p-XSC)对4NQO诱发大鼠舌癌发生的阻断作用. 方法在接触致癌剂过程中或之后食物中加入对苯二亚甲基硒腈,应用组织学切片、免疫组化、光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观察癌变率、细胞增殖及酶活性的关系. 结果食物中加入对苯二亚甲基硒腈可显著降低舌癌发生,舌后部细胞增殖生物标记的表达显著降低,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T-黄递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苯二亚甲基硒腈在舌癌发生中有很强的化学预防作用.
作者:李文荟;李文卓;周磊;蔡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视网膜母细胞瘤属视网膜神经源性[1]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患儿常因瞳孔区呈黄色而就诊.超声图像上常表现为实性光团,内含强回声钙斑及声影,有时可见暗区.本文运用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总结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声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彭斌;巩丽青;项奕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