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合素与肿瘤

张惠静;卢晓;蔡绍皙

关键词:整合素, 肿瘤, 信号传导
摘要: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其配体主要为细胞外基质(EMC)蛋白,如:胶原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整合素通过识别这些胞外基质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反应并接受、传导级联信号以及调节细胞的存活、运动、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和侵袭转移、炎症、伤口愈合等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自1987年,Hynes提出整合素以来,对整合素所涉及的细胞粘附、运动行为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归巢、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等机制方面所参与的环节、作用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1,2].目前,在癌症研究方面,对整合素的研究已突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其仅起细胞粘附作用的认识,对整合素在肿瘤形成、生长、侵袭和转移、细胞凋亡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信号传导机制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在此就整合素与肿瘤的关系作一介绍.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与E-钙粘素的检测

    目的定性检测大肠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E-钙粘素(E-Cad)的表达;定量测定正常上皮与大肠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JIC).方法鼠大肠癌与对照组织中Cx43和E-Cad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JIC用荧光漂白恢复法检测.结果大肠癌Cx43和E-Cad阳性率(40%,43%)明显低于对照组织(90%, 87%),33%肿瘤标本二者皆不表达,该组肿瘤的分化度也较差;大肠癌细胞HR,Lovo,HT-29间GJIC明显低于正常上皮细胞.结论在鼠大肠上皮细胞恶变过程中伴有Cx43与E-Cad的表达抑制或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国龙;吴红瑛;罗荣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中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切片中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统计分析VEGF表达与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关系,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VEGF阳性表达33/58,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Ⅲ级之间V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37,VEGF表达阳性组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阴性组且其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后者;COX模型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VEGF表达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乳腺癌中VEGF的表达显著影响预后,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作者:曹荣华;袁宏银;杨国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泰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泰素系植物类抗癌药,其抗癌机理在于它能够促使微管聚合,形成稳定的不具活性的微管聚合物,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造成细胞死亡.本文简要报告50例晚期或复发的乳腺癌患者行以泰素为主的联合化疗结果如下:

    作者:卞志远;苑星;琚勤昌;任慧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直肠癌中VEGF与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表达,探讨其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表达.结合组织学分类、淋巴结转移等分析.结果正常结肠粘膜中VEGF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15.4%及6.7%,直肠腺瘤中VEGF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16%及28%,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及84.9%.结论综合检测VEGF与PCNA,对于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明显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敏;吴建平;夏小勤;吴昌鸣;任辉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透明质酸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231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酶(PH-20)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在鸡胚胎中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PH-20 cDNA转染到人乳腺癌细胞株MDA231中(MDA231-PH20),细胞种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观察肿瘤大小;对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染色,研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变化;PCR扩增远端CAM中Alu DNA序列,观察PH-20对肿瘤细胞转移的影响.结果 MDA231-PH20在CAM上增殖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也增多,同时远端CAM出现Alu DNA序列,而对照组无.结论 PH-20明显促进癌组织内新生血管生长,并促进乳癌细胞增殖和远端转移.

    作者:高锋;曹曼林;王杰军;王蕾;Lurong Zhang;Charles B.Underhill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氰咪胍对食管贲门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

    应激性溃疡、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瘘等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自1997年10月~2000年11月,我们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甲氰咪胍预防术后近期并发症,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保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过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发性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与年龄、组织类型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对54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两次住院手术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人组星形细胞瘤复发间期明显低于青少年组,且复发时恶性程度有增加趋势,其中间变性星形组织和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复发时恶性程度往往增加,分别占首次发病例数的77.8%和78.6%.结论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与年龄、肿瘤的病理分级和组织类型有关.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恶性进展过程更快.

    作者:陶红兵;袁先厚;袁忠惠;俞苏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8例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5例,15例随防1~9年,肿瘤复发1例,广泛转移1例.结论胸部X线,B超及CT检查应作为巨大实质性纵隔肿瘤常规检查手段;麻醉时体位及手术方式合理选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并注意防治复张性肺水肿.

    作者:陈捷;苏廷宝;何悦概;何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0例正常人及4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各期乳腺癌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Ⅳ期乳腺癌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Ⅱ期,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 <0.05),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 <0.05).结论血浆ET-1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血浆ET-1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梁启廉;银正民;张英;揭育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4例女阴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女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方法复习临床、病理学资料,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P法. 结果 24例中发生于外阴13例,阴道7例,宫颈4例.17例获得随访,1年内死亡6例,2年4例,3~4年3例,4例存活5年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m23阳性14例中淋巴结转移者仅2例阳性,9例者淋巴结转移者中6例p53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女阴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53表达者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阴性病例高,有预后意义.

    作者:孙军;漆楚波;赵美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柯里拉京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柯里拉京(Corilagin)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量效关系.方法体外药效试验用MTT法,体内用小鼠移植性肿瘤及裸鼠移植人肿瘤细胞株观察柯里拉京抑瘤活性及与其他化疗药的协同作用.结果柯里拉京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鼻咽癌细胞(KB)、骨肉瘤细胞(OS-732)和人结肠癌细胞(HCT-8)IC50 值分别为0.25μg/ml、1.2μg/ml、7.42μg/ml及9.08μg/ml.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及裸鼠移植人肿瘤细胞株也显示出较显著抑制作用.结论柯里拉京体外对A2780、KB、OS-732和HCT-8人结肠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体内对小鼠肝癌H22,裸鼠移植人OS-732、HCT-8也显示出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朝阳;王徳昌;陈玉武;任丽娟;李克明;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中有基因缺失或突变并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为探讨TGFβⅠ、Ⅱ型受体(TβRⅠ和TβR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及其意义,对二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

    作者:谢续标;黄循;杨罗艳;杨竹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监测宫颈鳞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监测宫颈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116例宫颈鳞癌治疗前后进行SCC测定.结果 SCC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性为73.28%,特异性为95.10%.SCC阳性率在宫颈鳞癌大细胞角化型及非角化型中较高,在小细胞型中较低.并且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在根治性治疗后SCC阳性者均转阴性.结论 SCC是宫颈鳞癌较好的一种肿瘤标记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监测疾病状态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建华;杨宇星;董春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放射性骨损伤愈合能力降低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放射性骨损伤(RBI)愈合能力降低的机制.方法 60Coγ射线15Gy单次照射并致兔右胫骨骨折,以半环槽氏外固定器固定,未照射组为对照组.术后3d、1、3、6、12、24周通过组织学、血流量测定及免疫组化(BMP与TGF-β1)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晚12~16周,且骨折端血流量明显降低;BMP与TGF-β1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RBI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是骨组织血运障碍与抑制BMP与TGF-β1的综合作用.

    作者:张艳玲;李建福;梁后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儿童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的研究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癌变,主要诱发肝癌.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中,一般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食品污染严重,尤其花生、花生油和玉米污染为严重.黄曲霉毒素M1(AFM1)是机体从粮油食品中摄入AFB1后,经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广西处于亚热带地区,而且又是肝癌高发地区之一.通过本研究,揭示广西肝癌高发区儿童暴露于AFB1与肝癌高发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涂文升;黎丹戎;黎远冬;黄天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脑肿瘤放疗后脑损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意义. 方法 37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采用脱水药、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立体定向或和开颅手术等治疗. 结果 60%的病人症状改善,20%部分改善,20%无效.结论对脑组织放射性损伤进行再治疗及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将会使放射性脑损伤减少到小程度,越早期治疗越好且有望症状改善或部分恢复,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治疗.此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在防止放射性脑损伤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锐;孙立;康静波;聂青;田增民;李士月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hCG抑制JEG-3绒癌细胞系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目的揭示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绒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考察了hCG对JEG-3绒癌细胞系基质金属蛋白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绒癌细胞系JEG-3表达MMP-8、-10、-12、-19,而其它亚型MMP的表达在本研究中未检测到.将JEG-3细胞在25 IU/ml hCG中温育50h后,细胞中MMP-8、-10、-12、-19的表达量均降低.结论 JEG-3绒癌细胞系的侵袭性与MMP-8、-10、-12、-19的表达有关,高浓度的hCG长时间温育可能通过降低MMP的表达而抑制绒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作者:庞战军;邢福祺;周君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上调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和诱导血管生成,而血管新生是实体瘤生长、浸润、转移与复发的重要前提.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MVD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范伟;卢丽艳;王世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属视网膜神经源性[1]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患儿常因瞳孔区呈黄色而就诊.超声图像上常表现为实性光团,内含强回声钙斑及声影,有时可见暗区.本文运用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总结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声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彭斌;巩丽青;项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硇砂提取液裸小鼠肿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矿物中药硇砂成份分析和有效提取,制备出A、N和Z剂进行动物肝癌治疗研究.方法体外以人7721肝癌细胞系进行不同药物成份及浓度杀癌细胞效果评价;体内用裸小鼠7721肝癌模型肿瘤内注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体外与抗癌药物表阿霉素、无水乙醇及冰醋酸等比较,所筛选有效成分均优于或相当于对照,且与药物浓度相关.体内实验可使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直至瘤块坏死吸收消失.结论抗肿瘤药硇砂有效成分提取剂在肝癌动物模型治疗上,效果优于无水乙醇,是肝癌局部治疗一种可供选择方法.

    作者:孙铭;朱争艳;方淑昌;周立波;赵均铭;楮建新;杜智;宋继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