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纲;杨光彩;王明波
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其配体主要为细胞外基质(EMC)蛋白,如:胶原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整合素通过识别这些胞外基质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反应并接受、传导级联信号以及调节细胞的存活、运动、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和侵袭转移、炎症、伤口愈合等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自1987年,Hynes提出整合素以来,对整合素所涉及的细胞粘附、运动行为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归巢、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等机制方面所参与的环节、作用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1,2].目前,在癌症研究方面,对整合素的研究已突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其仅起细胞粘附作用的认识,对整合素在肿瘤形成、生长、侵袭和转移、细胞凋亡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信号传导机制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在此就整合素与肿瘤的关系作一介绍.
作者:张惠静;卢晓;蔡绍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息胚学说与癌机制的全息胚癌区滞育论创立者提出以动物源全息胚分化促进剂系列药抗癌,其中提及低等动物[1].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发现疟疾与肿瘤发病率之间呈反变消长关系[2],并作了抗癌疗效观察[3].疟疾抗癌实为一种生物疗法.本文对其作简要综述,旨在唤起同仁对该法的认同与重视,早日以该法治疗相关癌症,造福患者.
作者:莫纲;杨光彩;王明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活性与c-myc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TRAP-ELISA法和RT-PCR分别测定肝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htert和c-myc表达;将c-myc表达质粒与含有htert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COS-7细胞后测定启动子活性.结果肝癌细胞株均有端粒酶活性表达;htert和c-myc mRNA表达明显增高;外源性c-myc可上调htert启动子活性.结论在肝癌细胞株中,c-myc和htert的表达均增强且有着重要的相关性;c-myc对htert基因调控可能是激活端粒酶诱发肝癌发生的重要途径.
作者:林勇;曾欣;谢渭芬;陈伟忠;张忠兵;张新;陈岳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监测宫颈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116例宫颈鳞癌治疗前后进行SCC测定.结果 SCC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性为73.28%,特异性为95.10%.SCC阳性率在宫颈鳞癌大细胞角化型及非角化型中较高,在小细胞型中较低.并且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在根治性治疗后SCC阳性者均转阴性.结论 SCC是宫颈鳞癌较好的一种肿瘤标记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监测疾病状态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建华;杨宇星;董春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尼莫地平对化疗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将新鲜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短期原代培养,分别将BCNU、VCR、PCB单独或与尼莫地平联合作用于培养的瘤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联合应用尼莫地平的细胞存活率较单独应用BCNU、VCR、PCB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尼莫地平可明显增加化疗药物的肿瘤抑制作用,对于化疗耐药有较好的逆转效果.
作者:荆俊杰;王守森;王如密;李琦;张锡增;赵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揭示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绒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考察了hCG对JEG-3绒癌细胞系基质金属蛋白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绒癌细胞系JEG-3表达MMP-8、-10、-12、-19,而其它亚型MMP的表达在本研究中未检测到.将JEG-3细胞在25 IU/ml hCG中温育50h后,细胞中MMP-8、-10、-12、-19的表达量均降低.结论 JEG-3绒癌细胞系的侵袭性与MMP-8、-10、-12、-19的表达有关,高浓度的hCG长时间温育可能通过降低MMP的表达而抑制绒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作者:庞战军;邢福祺;周君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转移相关基因的调节涉及复杂的机制及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其中胞浆蛋白激酶介导的调节逐渐被认识,常见的蛋白激酶有MAPK、PKC、PKA、CAMK、PI-3等,而MAPK通路是研究多的激酶通路.
作者:曾亮;曹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表达,探讨其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表达.结合组织学分类、淋巴结转移等分析.结果正常结肠粘膜中VEGF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15.4%及6.7%,直肠腺瘤中VEGF及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16%及28%,直肠癌中VEGF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及84.9%.结论综合检测VEGF与PCNA,对于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明显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敏;吴建平;夏小勤;吴昌鸣;任辉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骨损伤(RBI)愈合能力降低的机制.方法 60Coγ射线15Gy单次照射并致兔右胫骨骨折,以半环槽氏外固定器固定,未照射组为对照组.术后3d、1、3、6、12、24周通过组织学、血流量测定及免疫组化(BMP与TGF-β1)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晚12~16周,且骨折端血流量明显降低;BMP与TGF-β1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RBI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是骨组织血运障碍与抑制BMP与TGF-β1的综合作用.
作者:张艳玲;李建福;梁后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视网膜母细胞瘤属视网膜神经源性[1]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患儿常因瞳孔区呈黄色而就诊.超声图像上常表现为实性光团,内含强回声钙斑及声影,有时可见暗区.本文运用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总结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声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彭斌;巩丽青;项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术前准确判断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课题之一,为此,我们对30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了螺旋CT检查,以便为胃癌的术前分期在临床中有所帮助.
作者:李文惠;高峰;杨文举;韩小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r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CEA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方法将rV-CEA转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后用于激发自体的T细胞,通过对T细胞的增殖及杀伤功能的检测,与野生型痘苗病毒(V-761)转染的DC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经rV-CEA转染的DC激活的T细胞增殖力强,对CEA分泌性肿瘤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rV-CEA转染的DC可以诱导CEA特异性T细胞活性.
作者:吴军;杨太成;赖晃文;王捷;郑文岭;王晓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脑转移瘤采用伽玛刀加体外照射(SRS+R)及单纯放疗(R)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5年5月~2000年12月,38例脑转移瘤患者行SRS+R治疗,中心剂量50~60Gy,周边剂量20~25Gy,全脑外照射30~40Gy/3~4周.46例R治疗,全脑照射同前,缩野追加至40~60Gy.结果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肿瘤局部控制率,SRS+R组分别为10月、60.5%及92.1%;R组分别为5.3月、17.4%及21.7%(P<0.01).结论 SRS+R治疗脑转移瘤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及肿瘤局部控制率明显优于R组.
作者:冯纪祥;任庆荣;徐崇明;张九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矿物中药硇砂成份分析和有效提取,制备出A、N和Z剂进行动物肝癌治疗研究.方法体外以人7721肝癌细胞系进行不同药物成份及浓度杀癌细胞效果评价;体内用裸小鼠7721肝癌模型肿瘤内注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体外与抗癌药物表阿霉素、无水乙醇及冰醋酸等比较,所筛选有效成分均优于或相当于对照,且与药物浓度相关.体内实验可使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直至瘤块坏死吸收消失.结论抗肿瘤药硇砂有效成分提取剂在肝癌动物模型治疗上,效果优于无水乙醇,是肝癌局部治疗一种可供选择方法.
作者:孙铭;朱争艳;方淑昌;周立波;赵均铭;楮建新;杜智;宋继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女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方法复习临床、病理学资料,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S-P法. 结果 24例中发生于外阴13例,阴道7例,宫颈4例.17例获得随访,1年内死亡6例,2年4例,3~4年3例,4例存活5年以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nm23阳性14例中淋巴结转移者仅2例阳性,9例者淋巴结转移者中6例p53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女阴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53表达者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阴性病例高,有预后意义.
作者:孙军;漆楚波;赵美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泰素系植物类抗癌药,其抗癌机理在于它能够促使微管聚合,形成稳定的不具活性的微管聚合物,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造成细胞死亡.本文简要报告50例晚期或复发的乳腺癌患者行以泰素为主的联合化疗结果如下:
作者:卞志远;苑星;琚勤昌;任慧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切片中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统计分析VEGF表达与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关系,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VEGF阳性表达33/58,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Ⅲ级之间V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37,VEGF表达阳性组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阴性组且其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后者;COX模型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VEGF表达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乳腺癌中VEGF的表达显著影响预后,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作者:曹荣华;袁宏银;杨国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定性检测大肠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E-钙粘素(E-Cad)的表达;定量测定正常上皮与大肠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JIC).方法鼠大肠癌与对照组织中Cx43和E-Cad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JIC用荧光漂白恢复法检测.结果大肠癌Cx43和E-Cad阳性率(40%,43%)明显低于对照组织(90%, 87%),33%肿瘤标本二者皆不表达,该组肿瘤的分化度也较差;大肠癌细胞HR,Lovo,HT-29间GJIC明显低于正常上皮细胞.结论在鼠大肠上皮细胞恶变过程中伴有Cx43与E-Cad的表达抑制或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国龙;吴红瑛;罗荣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应激性溃疡、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瘘等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自1997年10月~2000年11月,我们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甲氰咪胍预防术后近期并发症,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保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在多种肿瘤中有基因缺失或突变并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为探讨TGFβⅠ、Ⅱ型受体(TβRⅠ和TβR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及其意义,对二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
作者:谢续标;黄循;杨罗艳;杨竹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