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明;李祥;邱红根;顾明;尤天庚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女性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 58例中16例见肿块影,16例见恶性钙化,12例见小灶致密影,15例见局部结构紊乱,8例见星芒征,7例见条索影.结论对上述X线征象的认识,并重视结合触诊的阅片原则及辅助B超扫描,能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作者:席晓秋;陈大坤;刘宗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与bcl-2蛋白的表达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16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中bcl-2、LMP-1蛋白及EB病毒编码的EBER1/2表达水平.结果 bcl-2 蛋白阳性表达13例(81.3%),均为高表达,其中7例低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均为阳性.EB病毒编码的EBER1/2及LMP-1均为阴性.结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特别是低度恶性MALT型B细胞淋巴瘤,与bcl-2蛋白的高表达密切相关,而与EB病毒的感染似乎无相关性.
作者:唐文台;郭瑞珍;何妙侠;刘华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神经内分泌(NE)分化状况、免疫组化检测指标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13例NSCLC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和嗜铬素A(CgA)的表达.结果 NSCLC中NSE、SYN、CgA的阳性率分别为53.10%、26.55%、6.19%,NSE与SYN联合检测,其阳性率为21.24%.3种NE标记物在不同组织学类型NSCLC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SYN阳性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NSE与SYN、SYN与CgA表达之间显著相关.结论 NSCLC的NE分化与组织学类型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NSE和SYN联用是判断NE分化的较好指标.
作者:余少平;熊永炎;田素芳;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脾脏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肿瘤, 于2000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体检时发现脾脏实性占位性病变,一般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杨荣华;吕民生;梅建民;聂洪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放射治疗仍然是食管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食管癌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至今未超过20%.改变放射治疗分割方法及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现阶段临床重要研究目标之一.作者回顾分析1992年7月~1996年1月所收治的84例中晚期食管鳞癌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岩;王建国;喻世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联合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53和CA242.方法将血清与蛋白质芯片在37℃反应30min,再依次与反应液、检测液孵育,用生物芯片检测仪读取AFP、铁蛋白和CEA反应点.结果卵巢癌患者的蛋白质芯片检测阳性率为9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疾病对照组.蛋白质芯片的反应强度与血清标本中CA125、CEA、CA153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采用蛋白质芯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肿瘤诊断的灵敏性.
作者:邓安梅;仲人前;陈孙孝;周晔;孔宪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经胃左动脉热灌注化疗药物对正常胃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其安全性.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手术经胃左动脉插入0.038英寸导管,分别以不同温度灌注化疗药物,取胃组织做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 53℃组出现可恢复性细胞损伤,56℃组出现细胞凋亡及坏死等不可恢复性损伤.结论 53℃组胃壁组织的温度达到了43℃左右的治疗温度,损伤是可恢复性的.56℃以上会造成胃壁正常细胞不可恢复损伤.
作者:李任飞;申宝忠;杨光;刘岩;尚明异;张国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乳腺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12%~0.5%,占乳腺肉瘤的10%.可发生在18~52岁,国外是17~75岁,平均44岁.现报道1例.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皮肤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较高,而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联的鳞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于2001年9月收治了1例胸部先后发生三处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鲜英;马举斌;刘毅;张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粪便中脱落细胞提取方法,进一步了解粪便脱落细胞对大肠癌诊断的意义.方法以3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免疫磁珠法及改良的淘洗法提取粪便中的脱落细胞.结果改良的淘洗法与免疫磁珠法对大肠癌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后的粪便中脱落细胞提取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易于推广应用.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范如英;李世荣;吴霞;武子涛;晨智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凝血及抗凝指标与肝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9例肝癌患者(其中23例术后复查)的部分凝血及抗凝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肝癌合并肝硬化组PT、APTT、TT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延长;肝癌组术前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癌并肝硬化组FIB则显著降低;肝癌患者TF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肝癌患者AT-III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肝癌患者明显存在凝血及抗凝血激活状态,TF和AT-III可作为肝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徐献群;杜艳;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Fhit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食管癌Fhit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癌组织Fhit表达为23/53例(43.4%),而癌旁非肿瘤粘膜为47/53例(88.7%),相差有非常显著性(P<0.001).Fhit蛋白表达癌在癌组织学分级中的分布为Ⅰ级癌55.6% (5/9),Ⅱ级癌40.6%(13/32),Ⅲ级癌41.7%(5/12),相差无显著性(P>0.05).Fhit蛋白表达癌在临床分期中的分布为Ⅰ期癌77.8%(7/9),Ⅱ期癌42.9%(15/35),Ⅲ期癌11.1%(1/9),相差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Fhit表达状况可能与食管癌的侵犯和转移相关.
作者:赵坡;吕亚莉;钟梅;李志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通过联合运用羟基喜树碱、顺铂及胞必佳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试图寻找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丁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多原发癌并非罕见,但一家系中2个成员以上先后患多原发癌较少报道.现收集1例报道如下.
作者:邝国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功能失活或出现基因缺失、突变等异常,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而发生肿瘤.1995年De Souza等人在人肝细胞癌(human 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 HCCS) m6p/igf2r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阳性病例的存留等位基因中检测到m6p/igf2r基因突变,从而提出m6p/igf2r是人肝细胞癌的抑癌基因[1],这一结论在此后对许多其他肿瘤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证实[2-6].
作者:刘渊;周宏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0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的24例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2.5%,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0.5%和45.8%,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为86.5%、44.2%、32.3%及66.7%、11.1%、0.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外科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手段,亦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涂毅;孙圣荣;姚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由基因调控的有序性自杀过程,放射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杨文武;刘元娇;张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侵袭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2例脑胶质瘤标本,4例垂体腺瘤,5例正常脑组织的VEGF表达水平. 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垂体腺瘤偶有表达,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VEGF表达(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VEGF的表达增高(P<0.01).生存期<3年者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生存期>3年者(P<0.01). 结论 VEGF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等有关,并对其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蔡强;叶应湖;王国安;张华平;胡克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胃粘膜病变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细胞增生、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对3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胃上皮不典型增生(GED)及胃癌(GC)中Hp感染与PCNA、bcl-2表达和DNA含量及倍体进行检测.结果在Hp感染组, 从CAG→IM →GED →GC,PCNA和bcl-2阳性表达率和高表达率均逐渐增高.尤其在IMIII、GEDII-III和肠型GC中,PCNA高表达率分别明显或显著高于IMI-II、GEDI和IMIII、GEDII-III(P<0.05,P<0.01).其DNA含量和倍体分析与PCNA的表达一致.Hp未感染组不同病变中各指标均不显示Hp感染组的变化特点.结论 Hp感染可引起胃上皮细胞增生水平显著增高,凋亡水平明显降低.
作者:熊永炎;龚玲玲;汪必成;徐慧琴;杨桂芳;曾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肺癌较多发生在40岁以后,随着肺癌发病人群的不断年轻化,4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不断增加.有报告指出,40岁以前发生的肺癌比40岁以后的预后凶险,而另一些报告则提示年轻肺癌患者预后并不比年老患者差,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手术后40岁上下的肺癌患者疗效是否有显著差别.
作者:侯恩存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