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蝾螈瘤1例报告

范灿厚;尹宜发;顾昱;屈荣根

关键词:蝾螈瘤, 皮下结节, 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滋养血管, 完整切除, 深筋膜下, 临床诊断, 局部, 放射治疗, 病理诊断, 包膜, 右腋下, 腋动脉, 胸大肌, 肉瘤样, 切除术, 横纹肌, 分裂相, 背阔肌
摘要:病人、男性、41岁、于1979年8月份在洗澡时无意发现右腋下一个1.0×1.5cm的皮下结节,不痛不痒,局部皮肤亦无红肿,观察两个月,原结节有增大趋势,遂到医院检查,临床诊断为神经纤维瘤.于10月20日在局麻下行结节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深筋膜下,胸大肌及背阔肌之间,中等硬度,有完整包膜,呈串珠状,4×2.5cm大小,上方有腋动脉及静脉,包膜上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完整切除包块,并送病检.切口一周痊愈.病检:镜下见主要为恶性神经鞘瘤,另有腺泡性横纹肌肉瘤样结构、核分裂相多见.病理诊断、蝾螈瘤.后进行局部放射治疗:200CGy/30F/6W.DT:60Gy,放疗结束之后出院.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珠海地区淋巴瘤特点初探

    淋巴瘤在中国、欧美或中国不同的地区其发病是不尽相同的.本文采用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Lymphoma Study Group ILSG)拟定的新分类法,对珠海地区1980~1996年17年间报告的47例淋巴瘤(包括13例何杰金氏病和3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重新分类,得出结论显示:1.低发的淋巴瘤(0.21%);2.低发的何杰金氏病(0.06%);3.低发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0.15%);4.低比例的T淋巴瘤(8.8%);5.高比例的B细胞性淋巴瘤(91.2%);6.低比例的低度恶性淋巴瘤(5.8%).珠海地区据此与国内外淋巴瘤不同的区别特点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作者:张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发生探讨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涎腺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约占唾腺肿瘤的50%,80%的涎腺肿瘤位于腮腺,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14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测定,采用S-P法,应用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和S-100蛋白进行测定,试剂由迈新公司提供.

    作者:张荣春;黄英杰;徐佩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癌组织中人白细胞共同抗原和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及bax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DR抗原)和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及bax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0例肝癌组织中HLA-DR、Fas、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40例肝细胞癌中18例HLA-DR阳性,阳性率45%,癌旁肝细胞阴性.6例癌细胞Fas阳性,阳性率为15%,癌旁细胞20例阳性,阳性率50.0%.癌细胞bcl-2阳性6例,阳性率为15%,8例癌旁细胞阳性,阳性率为20%.癌细胞bax阳性8例,阳性率为20%,癌旁细胞25例阳性,阳性率为62.5%.结论:提示HLA-DR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变有关;Fas可能不是引起肝癌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bcl-2和bax的变化可能影响肝细胞的凋亡状态,在肝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郭琳琅;郭颖;曹长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报告

    患者16岁,发现下腹部肿物2月余,因肿物生长快伴阵发性腹疼而入院.体检:身体发育正常,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触及右下腹包块如小儿头大,边界不清、实性、活动度小、压疼.

    作者:陈海霞;武培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绒癌患者化疗后MPV及PDW水平变化

    本文应用Cell-DYN3500仪对绒癌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根海;宁国媛;杨舒盈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膀胱癌基底膜与肿瘤浸润分化关系的研究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底膜的主要成份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发现基底膜是否完整与膀胱癌分期有关(P<0.01),基底膜连续完整,膀胱癌浸润较浅,分期较低;而基底膜与膀胱癌分级无关(P>0.05).说明了基底膜是阻止肿瘤浸润的主要屏障,而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有助于判定肿瘤分期和发现早期肿瘤浸润.

    作者:韩韬;秦大山;段国兰;陈一戎;史庭恺;岳中瑾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香菇多糖对肿瘤患者血细胞动力学的影响

    香菇多糖是一种人体免疫调节剂,它能增加患者免疫细胞数量和增强免疫细胞功能.但它对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动力学影响如何,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我们对4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或化疗加免疗(香菇多糖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水平的变化.肿瘤患者中,肺癌14例、乳腺癌11例、NHL9例、食管贲门癌6例、大肠癌4例、NPC1例.其中单纯化疗者27例,另18例除用相同化疗方案外,还加用香菇多糖治疗.

    作者:周振英;张军妮;朱月清;吴晓柳;郭仁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动脉灌注顺铂放射增敏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本文对26例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进行近期临床观察.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26例病人分为两组:放射增敏组和对照组,其中11例病人行动脉灌注顺铂放射增敏,15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对增敏组11例患者共行24次动脉灌注顺铂加栓塞治疗.所有病人皆接受根治性放疗.结果显示:放射增敏组的放疗半量、全量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5),放疗达PR、CR时的顺铂增敏比分别为1.34和1.18,同时也可看到较轻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

    作者:乔乃安;吕惠兰;王庆伟;朱旭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38例乳腺癌组织中酸性同功铁蛋白与P53蛋白免疫组化的检测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酸性同功铁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明确酸性同功铁蛋白作为乳腺癌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采用抗人胎盘酸性同功铁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对38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腺病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73.7%(28/38例)的乳腺癌和6.7%(2/30例)的乳腺腺病患者AIF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胞浆着色明显,阳性细胞主要是癌细胞和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44.7%(17/38例)的乳腺癌和3.3%(1/30例)的乳腺腺病组织P53呈阳性表达,阳性着色位于核内,阳性细胞为癌细胞和非典型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P53表达与AIF表达符合率为60.5%,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0.05<P<0.1).结论:酸性同功铁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王桂华;易先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国产恩丹西酮在化疗中止吐作用研究

    近年来,恩丹西酮(Ondan setron)控制化疗所致呕吐的应用研究国内已有报告.预防顺铂为主的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好.本组研究恩丹西酮在癌症化疗中随机分组,与胃复安对比,结果显示恩丹西酮组止吐作用优于胃复安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安;冯钊;李从喜;程冬英;龚皓;徐涛;孙忠义;罗良浩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蝾螈瘤1例报告

    病人、男性、41岁、于1979年8月份在洗澡时无意发现右腋下一个1.0×1.5cm的皮下结节,不痛不痒,局部皮肤亦无红肿,观察两个月,原结节有增大趋势,遂到医院检查,临床诊断为神经纤维瘤.于10月20日在局麻下行结节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深筋膜下,胸大肌及背阔肌之间,中等硬度,有完整包膜,呈串珠状,4×2.5cm大小,上方有腋动脉及静脉,包膜上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完整切除包块,并送病检.切口一周痊愈.病检:镜下见主要为恶性神经鞘瘤,另有腺泡性横纹肌肉瘤样结构、核分裂相多见.病理诊断、蝾螈瘤.后进行局部放射治疗:200CGy/30F/6W.DT:60Gy,放疗结束之后出院.

    作者:范灿厚;尹宜发;顾昱;屈荣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对鼻咽癌细胞体内外增殖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EBV-LMP对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体内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为对象,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EBV-LMP表达质粒转染CNE1细胞.以载体质粒转染及CNE1细胞为对照,用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测定、流式细胞术、PCNA检测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体外细胞增殖,结果表明,A比值实验组高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P<0.01);实验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P<0.01);FCM法测定细胞周期,实验组S期细胞比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显著增高,S期细胞达34.9%;PCNA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细胞PCNA阳性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P<0.01).CNE1及转染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结果表明,LMP表达细胞系移植瘤潜伏期、体内倍增时间明显缩短(P<0.01),成瘤率、瘤重显著增高(P<0.01/0.05).结论:EBV-LMP对CNE1细胞体内外增殖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LMP在NPC细胞演进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钦明;孙宁;陈小毅;莫梅英;唐泽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胃癌术后和早期再发者与晚期再发者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分析

    关于胃癌术后早期再发者与晚期再发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两者的差异报告甚少,本文对此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慧敏;王少卿;申耀宗;王鹏程;王旭波;田兆伦;唐采白;沈桂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25例老年人早期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提高老年人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和评价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975年3月~1997年1月手术治疗老年人早期食管癌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并发症率4.0%,无手术死亡.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9%(16/18)、80.0%(8/10)和71.4%(5/7).结论:在门诊工作中重视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症状,采用多种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老年人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对早期食管癌应提倡积极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卫平;杨捷生;陈玉泉;陈于平;杨熙鸿;翁鸿锐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结肠癌细胞株、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粘膜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率的差异

    本文采用Southern blot法鉴定了结肠癌细胞株、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在6株结肠癌细胞株中有5株(83.3%)P16基因CpG岛呈异常甲基化状态,在18例结肠癌组织中13例(72.2%)呈异常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对,18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仅5例(27.8%)表现为异常甲基化,提示在结肠癌中P16基因因异常甲基化而失活,这为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新目标.

    作者:解远峰;吴金生;要秀;鲁建国;王青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卵巢癌组织中P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卵巢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结果:19例卵巢癌,P16检出率为63.2%,3例晚期卵巢癌表达阴性,4例Ic期以上低分化卵巢癌表达弱阳性,正常对照组,80%阳性表达,10%弱阳性表达.研究提示:P16的突变与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董跃兰;李琳;陈利馨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

    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在哺乳动物,DNA甲基化发生在二核苷酸胞嘧啶(CpG)的第5位碳原子上,即5-甲基胞嘧啶(5-mc)[1].人类的CpG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散于DNA中,另一种是CpG结构高度聚集的CpG岛.在正常组织里,70%~90%的散在的CpG是被甲基修饰的,而CpG岛则是非甲基化的[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向前;赵霖;冯玉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234例乳腺癌临床分析

    本文对1982~1987年收治的234例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Ⅰ期4例,Ⅱ期132例,Ⅲ期86例,Ⅳ期12例,各期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8.5%、26.7%、0%.病理组织学分类:非浸润性癌21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86例,浸润性特殊型癌25例,10年生存率各为66.7%、43.0%、52.1%.病理类型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显示浸润性非特殊型预后不良.纯手术组38例,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108例,术前化疗+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88例,术前化疗+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10年生存率与其它两个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正确的综合治疗才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祥;李红兵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研究

    本文用OKT单抗致敏血球花环法和MTT比色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胃癌(GC)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CAG患者CD3+亚群及CD4/CD8均较健康对照明显降低(P<0.01),NK细胞活性显著低下(P<0.01).胃癌患者术前CD3+、CD4+亚群及CD4/CD8较健康对照明显降低(P<0.01),CD8+亚群显著升高(P<0.01),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CAG患者比较,胃癌患者术前CD3+亚群及CD4/CD8明显降低(P<0.05),CD8+亚群显著升高(P<0.01),NK细胞活性显著低下(P<0.01).而术后两周,以上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CAG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已处于失调状态,而胃癌患者的免疫失调更为严重,但手术切除肿瘤后病人的免疫失调能迅速恢复,一般为两周左右.

    作者:周一鸣;兰中芬;赵进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胰腺癌中TGFβⅠ和TGFβⅡ受体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TGFβⅠ和TGFβⅡ受体的基因表达分析,了解两种受体的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对12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5例胰腺癌标本进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TGFβⅠ和TGFβⅡ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8.6%(24/35)和60%(21/35)两者均阳性为51.4%(18/35);并发现两种受体的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的分期有关(P<0.01),而TGFβⅡ受体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提示两种受体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且对此癌的诊断有意义.

    作者:张丽辉;黄带发;许凤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