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武培敬
关于胃癌术后早期再发者与晚期再发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两者的差异报告甚少,本文对此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慧敏;王少卿;申耀宗;王鹏程;王旭波;田兆伦;唐采白;沈桂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香菇多糖是一种人体免疫调节剂,它能增加患者免疫细胞数量和增强免疫细胞功能.但它对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动力学影响如何,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我们对4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或化疗加免疗(香菇多糖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水平的变化.肿瘤患者中,肺癌14例、乳腺癌11例、NHL9例、食管贲门癌6例、大肠癌4例、NPC1例.其中单纯化疗者27例,另18例除用相同化疗方案外,还加用香菇多糖治疗.
作者:周振英;张军妮;朱月清;吴晓柳;郭仁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TGFβⅠ和TGFβⅡ受体的基因表达分析,了解两种受体的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对12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5例胰腺癌标本进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TGFβⅠ和TGFβⅡ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8.6%(24/35)和60%(21/35)两者均阳性为51.4%(18/35);并发现两种受体的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的分期有关(P<0.01),而TGFβⅡ受体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提示两种受体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且对此癌的诊断有意义.
作者:张丽辉;黄带发;许凤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3岁.右侧睾丸逐渐增大两年,且有触痛,无发热及外伤病史.体查:患儿发育正常,心肺及肝脾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侧睾丸约6cm×5cm×4cm大小,质中活动有压痛,右侧睾丸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睾丸大小正常,阴囊及阴茎无异常,AFP8.6mg/ml.于1998年3月17日行经腹股沟切口作右侧睾丸切除术.
作者:张帆;郝大海;王振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鼻咽癌为常见恶性肿瘤,我院放疗科自1980年~1992年共收治236例鼻咽癌,30岁以下患者4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卜祥兆;赵保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自1977年7月至1989年10月共收治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病人3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手术组(S)和手术+放疗组(S+R).两组的3、5、7、10、15年生存率各为:S组86.4%、86.4%、63.6%、54.5%、4.5%及S+R组100%、93.3%、80%、60%、33.3%,两组生存率比较,仅15年生存率有意义(P<0.05).不论是首次治疗还是复发后再治疗,S+R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均优于S组(P<0.01).肿瘤大径<7cm预后较好.本病治疗主张作扩大肿块切除,术后提倡放疗.
作者:徐红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探讨酸性同功铁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明确酸性同功铁蛋白作为乳腺癌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采用抗人胎盘酸性同功铁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对38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腺病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73.7%(28/38例)的乳腺癌和6.7%(2/30例)的乳腺腺病患者AIF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胞浆着色明显,阳性细胞主要是癌细胞和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44.7%(17/38例)的乳腺癌和3.3%(1/30例)的乳腺腺病组织P53呈阳性表达,阳性着色位于核内,阳性细胞为癌细胞和非典型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P53表达与AIF表达符合率为60.5%,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0.05<P<0.1).结论:酸性同功铁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王桂华;易先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高剂量与常规剂量表阿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并观察两组的毒性反应.方法:30例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个病人,一组为高剂量表阿霉素组(EPI:100mg/M2),一组为常规剂量表阿霉素组(EPI:75mg/M2).两组均采用MEP方案(MMC+EPI+DDP)治疗2周期.结果:显示高剂量、常规剂量表阿霉素组有效率(RR)分别为40.0%和20.0%.从有效率来看高剂量表阿霉素组(HD EPI组)要高于常规剂量表阿霉素组(CD EPI组),虽然两组疗效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HD EPI组发生口腔粘膜炎较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毒性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静脉炎、脱发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的心脏毒性.结论:从实际值看HD EPI组疗效优于CD EPI且,而主要毒性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王慧敏;廖美琳;陈玉蓉;金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本文采用Southern blot法鉴定了结肠癌细胞株、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在6株结肠癌细胞株中有5株(83.3%)P16基因CpG岛呈异常甲基化状态,在18例结肠癌组织中13例(72.2%)呈异常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对,18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仅5例(27.8%)表现为异常甲基化,提示在结肠癌中P16基因因异常甲基化而失活,这为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新目标.
作者:解远峰;吴金生;要秀;鲁建国;王青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卵巢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结果:19例卵巢癌,P16检出率为63.2%,3例晚期卵巢癌表达阴性,4例Ic期以上低分化卵巢癌表达弱阳性,正常对照组,80%阳性表达,10%弱阳性表达.研究提示:P16的突变与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董跃兰;李琳;陈利馨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本文应用组织抗原微波修复的S-P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了22例原发性肝癌(PHC)、10例肝内海棉状血管瘤、11例肝硬化及11例正常肝组织中P-糖蛋白(P-qP)的表达.22例PHC中有19例(86%)不同程度地表达了P-糖蛋白阳性.11例肝硬化中5例阳性,10例海棉状血管瘤全呈阴性,11例正常肝细胞呈低到中度阳性.肝内不同病变中P-qP的染色部位和强度有所不同:肝癌细胞的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膜上,混合性肝癌的腺腔内膜呈阳性,肝硬化组织以细胞浆染色为主,而正常肝细胞的染色位于细胞浆内,膜无明显着色.本文结果提示P-qP在肝脏病变中的表达不仅能从分子水平上客观判断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指导化疗用药而且P-qP表达的部位和强度可能与肝癌的恶性进程有关.
作者:宋述梅;毛永荣;周济兰;张先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检测3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免疫生物制剂的作用.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术后患者CD3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比术前下降,术后应用免疫生物制剂的患者CD3和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高于术前及对照组.结论:腹腔灌注免疫调节剂有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张亚男;刘训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院自1984年2月~1992年2月采用体外配合腔内放疗及盒式四野外放疗两种方式治疗子宫颈癌,现已随访5年以上.目的是判明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体外配合腔内放疗先给盆腔前后大野外放疗46Gy,此后中间挡铅4cm外照射14~20Gy同时每周后装腔内放疗一次(当日不做外照射)A点18~24Gy.盒式四野外放疗采用盆腔前后野及两侧野共四野外放疗轮照总剂量60~65Gy,然后缩野外照射10~12Gy.结果:两组的5年生存率各为77%、51%;2年局部及盆腔病灶复发率各为12.5%、30%;2年远处转移率各为17.5%、37%;5年后的各种并发症百分率等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体外配合腔内放疗治疗子宫颈癌其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显著优于盒式四野外放疗.
作者:沈华;孙世良;周琦;段恒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羟基喜树碱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我们自1992年1月~1997年12月应用羟基喜树碱膀胱腔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68例,经6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效果明显优于既往所采用的噻哐替哌、丝裂霉素和卡介苗,并且副作用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药物.
作者:杨嗣星;张孝斌;王玲珑;吴荣扬;张杰;刘运初;刘修恒;钱辉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胎盘部位的滋养层细胞肿瘤(PSTT)是子宫少见的一种滋养细胞疾病,曾称为不典型绒癌,合体细胞瘤,滋养细胞假瘤等,临床病理较为特殊,现将我们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巢云鹏;王维娜;陶红;汤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HLA-DR抗原)和凋亡相关基因Fas、bcl-2及bax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0例肝癌组织中HLA-DR、Fas、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40例肝细胞癌中18例HLA-DR阳性,阳性率45%,癌旁肝细胞阴性.6例癌细胞Fas阳性,阳性率为15%,癌旁细胞20例阳性,阳性率50.0%.癌细胞bcl-2阳性6例,阳性率为15%,8例癌旁细胞阳性,阳性率为20%.癌细胞bax阳性8例,阳性率为20%,癌旁细胞25例阳性,阳性率为62.5%.结论:提示HLA-DR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变有关;Fas可能不是引起肝癌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bcl-2和bax的变化可能影响肝细胞的凋亡状态,在肝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郭琳琅;郭颖;曹长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16岁,发现下腹部肿物2月余,因肿物生长快伴阵发性腹疼而入院.体检:身体发育正常,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触及右下腹包块如小儿头大,边界不清、实性、活动度小、压疼.
作者:陈海霞;武培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淋巴瘤在中国、欧美或中国不同的地区其发病是不尽相同的.本文采用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Lymphoma Study Group ILSG)拟定的新分类法,对珠海地区1980~1996年17年间报告的47例淋巴瘤(包括13例何杰金氏病和3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重新分类,得出结论显示:1.低发的淋巴瘤(0.21%);2.低发的何杰金氏病(0.06%);3.低发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0.15%);4.低比例的T淋巴瘤(8.8%);5.高比例的B细胞性淋巴瘤(91.2%);6.低比例的低度恶性淋巴瘤(5.8%).珠海地区据此与国内外淋巴瘤不同的区别特点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作者:张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运脉药物灌注在治疗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8例直肠癌行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或/和骼内动脉灌注化疗.结果:①CR0%,PR35.4%,MR52.1%,有效率35.4%;②40例行2期手术,术中见病灶周围明显纤维化,术后病理证实病灶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③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明显,对心脏、肝脏、免疫系统也有一定影响.④并发症:2例发生完全肠梗阻,1例左半结肠坏死.结论:于直肠癌手术切除前先行选择性动脉药物灌注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并刺激瘤周炎性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可能,该方法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和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的潜在危险.
作者:郑曲彬;杨维竹;江娜;池畔;郑宇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本文对1982~1987年收治的234例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Ⅰ期4例,Ⅱ期132例,Ⅲ期86例,Ⅳ期12例,各期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8.5%、26.7%、0%.病理组织学分类:非浸润性癌21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86例,浸润性特殊型癌25例,10年生存率各为66.7%、43.0%、52.1%.病理类型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显示浸润性非特殊型预后不良.纯手术组38例,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108例,术前化疗+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88例,术前化疗+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10年生存率与其它两个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正确的综合治疗才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祥;李红兵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