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素食对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

裘林秋;史小成

关键词:素食,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的生活习惯有荤食、素食之分,研究荤、素饮食与血脂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等人群日益增多的现象,探讨如何合理膳食具有现实意义.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心力衰竭高危人群和心衰患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0r7年5月参加我院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患者306例的知晓率及药物依从性.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知晓率低(P<0.01),药物依从性低(P<0.01).结论 不同心衰阶段的患者采取不同内容的宣教和指导,采取医院和社区相结合的模式,完成慢性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作者:戴海文;虞意华;严静;龚仕金;张悦;蔡国龙;陈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62例临床分析与预防策略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危重并发症之一,血糖浓度过低常为多种原因所致,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可遗留不可逆的脑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常合并肝肾功能减退,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或低血糖昏迷.

    作者:王松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日渐受到重视的与多系统学科相关联的疾病.OSAS可引发呼吸、心血管及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OSAS的高患病率,OSAS患者又常合并2型糖尿病,且二者都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作者:汤珂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素食对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的生活习惯有荤食、素食之分,研究荤、素饮食与血脂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等人群日益增多的现象,探讨如何合理膳食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裘林秋;史小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及消融后心功能观察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5例有明显症状、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重建左房和肺静脉前庭,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消融终点为同侧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中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23例患者保持窦性心律.在消融后3个月行心超检查,成功维持窦律者左房从38.6mm降至34.5mm;未成功维持窦律者左房从38.4mm升至42.8mm,有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前后各组病人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有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患者扩大的左心房回缩,而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左房进一步扩大,房颤的导管消融对心脏的收缩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李恒栋;江隆福;陈玉峰;王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与稳心颗粒联用对室性早搏病人T波峰-末间期(Tpe)的影响.方法 86例经24h动态心电图证实的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4例),观察组以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及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以同等剂量的倍他乐克口服,疗程为5周.治疗前后以动态心电图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室早个数和Tpe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Tpe间期、Tpe离散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Tpe间期,Tpe离散度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8.1%和68.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与稳心颗粒联用不仅能有效治疗室性早搏,而且能缩短Tpe,改善其预后.

    作者:占林兵;谢波;胡北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术对冠状动脉循环中肾上腺髓质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术前后冠状窦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变化.方法 选择7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即刻、球囊扩张后即刻、支架置入后即刻、术后30min采集冠状静脉窦血,用放免法测定ADM浓度.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前后ADM无明显变化(P>0.05);球囊扩张后即刻冠状窦内ADM明显升高(P<0.01);支架后即刻ADM明显升高(P<0.001);术后30min ADM降至术前水平.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循环ADM基本不影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循环中ADM明显升高,可能与球囊损伤内皮、支架对管壁的机械压迫及刺激有关.

    作者:彭放;郭航远;杨彪;池菊芳;朱敏;周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和MRI特征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眩晕、偏侧肢体活动障碍、共济失调、视觉障碍和瞳孔变化,老年、心血管疾病、脂代谢异常、原发性高血压是主要的危险因素,MRI显示病灶部位在小脑、枕叶、丘脑、中脑、桥脑、颞叶内侧面及胼胝体压部,均显示2~5个病灶,其累及部位以枕叶、丘脑、小脑为常见.通过综合治疗24例(75%)好转,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具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MRI影像学表现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夏树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近年来阐明了脂质异常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并且通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血清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危险之间的相关性,肯定了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地位[1],但对于有混合性高脂血症者仅通过他汀类降脂药物不能达到全面调脂目的.

    作者:周继旺;季乃军;梅益斌;童丽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对脑血管病患者SOD活性及LPO含量的影响及疗效评估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现在人类死亡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发病快、恢复慢、致残及死亡多的病种.据WHO公布在57个国家中,有40个国家将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列入前三位,其中在中国和日本已居首位.

    作者:马传花;余玲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浓度胰岛素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浓度胰岛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00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100ng/ml)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胰岛素浓度分别为Onmol/L、10nmol/L及100n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0、CD80和CD83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L-10、TNF-a的浓度;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DC形态变化.结果 :胰岛素浓度为10nmol/L、100nmol/L组的DE表面标成CD40、CDSO和CD83阳性表达率较含胰岛素Onmol/L的对照组升高,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TNF-a的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而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则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高浓度胰岛素促进了树突状细胞表型CD40、CDS0和CD83的表达;促进了DC对细胞因子IL-12和TNF-a的分泌;对IL-10的分泌则起抑制作用.高浓度胰岛素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成熟,可能是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礼平;叶双樱;武蓉珍;陈东红;胡武明;陈俊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前治疗偏头痛药物较多,方法各异,疗效不一,为了选择一种更适合患者长期治疗的方法,用小剂量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偏头痛患者4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周春飞;杨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诊断是综合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而作出的.有临床症状的心衰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依据心脏结构和临床表现,把心衰从高危人群到终末期分为A、B、C、D 4期.旨在强调早发现高危因素,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心衰预后.

    作者:余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评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卒中的超级预警信号,约三分之一TIA患者继发为脑梗死,其中三分之二发生在7d内[1],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吕祥兄;李晓彤;方凯;石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血压与QT间期离散度

    QT间期离散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心电学概念,其标准十二导联上长与短QT间期之差,有实测值(QTd)和心率纠正值(QTcd)两种.有学者认为其反应了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是能够反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心电学指标[1],对心血管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作者:王胜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C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80例老年EH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24h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尿微量白蛋白(MA)和肌酐(Cr)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老年EH患者尿MA/Cr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EH患者尿MA/Cr的独立相关因素有24hSBP(P<0.01)、空腹血糖(P<0.05)、高敏C反应蛋白(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增高可能与24hSBP、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作者:陈宇凯;应强;李秀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随访调查

    目的 为了解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脑卒中患者的诊治和护理工作.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对11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和预约复诊.结果 117例中有89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半年到一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长达2年之久,需要咨询和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需求率76.1%.同时,通过随访和咨询,解答了院外脑卒中患者存在的问题.结论 出院后随访与健康指导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也反馈了大量信息,为制定、完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出院后指导提供了依据.

    作者:项经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80例临床疗效分析

    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达70%[1],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 pulsstion,IABP)是再灌注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俞春花;邹海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索-1(Er-1)与急性脑梗死(ACI)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72小时内发病的ACI患者120例及正常对照组84例,分别检测血浆EF-I、空腹血糖、血脂7项、血压,并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SS)对发病初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ACI组血浆ET-1为(183.27±56.63)pg/ml,对照组为(156.47±34.24)pg/mL,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CI组内,按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分组比较ET-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ESS及血脂7项与ET-1进行偏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ACI患者早期血浆ET-1增高,提示ET-1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但其与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尚不明确.

    作者:周志斌;余永洁;朱正芳;朱荣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