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5例观察

朱蕾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管封闭, 手法复位, 牵引
摘要: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消除局部软组织痉挛,松解关节囊的挛缩和神经根粘连;也可增宽间隙,扩大椎间孔,配合手法治疗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减轻或解除压迫,促进神经纤维修复.减弱神经根的激惹状态配合针灸、理疗、采取适量、适度循序渐进的腰部功能锻炼,均可提高疗效.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医述·杂证汇参》医案四则考释

    对程杏轩<医迷·杂证汇参>中明清著名医家四则医案,即:辨治消渴、辨治郁证、辨治吞酸、辨治奔豚证作了考释.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败毒散治疗疑难杂症四则

    1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迟某某,男,19岁.2001年4月6日初诊.5个月前因受寒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自用感冒药未能缓解,继而出现高热、心悸、气短、乏力,在某某医院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予ATP、COA、黄芪、刺五加等静滴治疗,有所缓解,但经常心悸气短,每逢感冒、劳累或紧张时加重,现兼有头晕、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自汗、微恶风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弦而细.

    作者:张晓明;王桂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肾小球性血尿50例疗效观察

    肾小球性血尿是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以病程绵长、病理改变多样、临床表现较少为特征.但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有不少病例获得了完全缓解.近年来笔者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50例,效果良好.

    作者:陈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药并用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25例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为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之源之不足,应纠正其不足,改善组织的营养,宜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的八珍汤加减治疗.

    作者:王凤耀;李淑红;王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偏头痛133例脑血流动力学颅多普勒观察分析

    偏头痛发作时,颅内外血管血流可以加快、减慢、部分无明显改变.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查,可以判定血管处于痉挛或扩张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另外,亦可对某些使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的药物进行监测、判定.

    作者:张长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9例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以下五个特点:桡骨远端背(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2mm;掌倾角向背侧倾斜>20°-25°;桡骨短缩>5mm;复位后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涉及关节面粉碎性骨折.这种骨折往往呈粉碎性,固定强度较差,功能恢复差[1].

    作者:周强;高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与行为性格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笔者从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对哮喘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行为性格的配对测量分析.情况如下:

    作者:王继伟;祖晶;杨宇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黄芪合川芎嗪注射液并用对糖尿病肾病血流变的影响研究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器官损害的病理基础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笔者50例病例,联合应用黄芪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付文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祛瘀化浊法对脂肪肝性肝纤维化大鼠HA、PCⅢ及TGF-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祛痰化浊法中药复方调脂积冲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CL4复合高脂乳剂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定正常组、易善复对照组,测定血清HA、PCⅢ含量并观测肝组织TGF-β1的表达和肝病理切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调脂积组与易善复组血清HA、PCⅢ含量明显降低(P<0.05).TGF-β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减少(P<0.05),两用药组之间疗效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脂积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Ⅲ含量,减少TGF-β1在肝脏的表述,降低肝纤维化程度,疗效与易善复无差异.

    作者:潘智敏;王群江;唐黎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5例观察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消除局部软组织痉挛,松解关节囊的挛缩和神经根粘连;也可增宽间隙,扩大椎间孔,配合手法治疗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减轻或解除压迫,促进神经纤维修复.减弱神经根的激惹状态配合针灸、理疗、采取适量、适度循序渐进的腰部功能锻炼,均可提高疗效.

    作者:朱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绍派伤寒本证小伤寒证治与治未病探要

    《内经》曰:治病必求于本.言求其受病之本因也.有本因,斯有本证.如伤风恶风,伤寒恶寒,…….病轻者无传变,重者多传变,谓之变证.小伤寒谓绍派伤寒中一本证.为此加以介绍.

    作者:沈元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拟化瘀五花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机关键在于瘀血阻络,治宜化瘀通络为主.自拟化瘀五花汤为基本方,加理气化瘀药,意在加强理气化瘀、通络散邪.治疗43例,其中,临床治愈10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

    作者:王仲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

    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或阴阳两虚.邪实以湿、寒、热、炎、滞、瘀等.治疗关键一是治标(祛邪),二是固本(扶正).治疗65例,其中痊愈3例,显效21倒,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

    作者:韩文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风急性期康复护理与治疗干预

    急性期是中风康复的关键阶段,可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急性期成功的康复护理效果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对急性期进行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进行功能锻炼者.因此应重视中风病人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纠正目前很多人认为康复训练只属于疾病进入恢复期后才开始的误区.

    作者:杭艳;耿元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补中通降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4例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补中通降方与吗丁啉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补中通降方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片治疗.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与临床疗效差有关的治疗前症状等因素是呕吐、口苦、药物和嗳气.其中呕吐和嗳气呈负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321、0.232).口苦和药物呈正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15、3.562).[结论]补中通降法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章谙鸣;韩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RP-HPLC法测定天王补心丸中丹参素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天王补心丸中丹参素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mill,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96:0.05),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 mL·min-1.[结果]丹参素在0.15~1.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控制天王补心丸的质量.

    作者:杨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直观鉴别法浅识

    鉴别中药真伪的方法很多,在无现代设备的条件下比较简便易行的则为传统经验鉴别,即:望、问、闻、切、试(火试、水试).它能快速准确地判断材真伪及质量优劣.

    作者:金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衰贫血52例疗效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以氮质储留、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严重贫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特征.笔者在常规治疗贫血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治疗CRF贫血,提高血色素水平,改善贫血状态,现介绍如下:

    作者:初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脉通汤治疗缺血性中风200例临床观察

    笔者2005年-2006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科研制的脑脉通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症200例,并与80例常规治疗组作对照,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丽红;路学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拟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分析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予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应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的改善程度.[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肾衰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均有所改善,以肾功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总有效率达76.7%.[结论]通过中医辨证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同时改善肾功能.

    作者:费焱燚;崔丽娟;姜美娴;何学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