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余洲海
目的 探讨定量与定性便隐血检测在下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经肠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确诊的下消化道疾病患者392例,共分3组:结直肠癌组(40例)、慢性结肠炎组(247例)、结直肠息肉组(105例).分别取大便标本,用定量法和定性法检测便隐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在各组阳性检出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结肠息肉组、慢性结肠炎组便隐血阳性测定值中位数分别为1208.00、305.00、179.50 ng/mL.结直肠癌组阳性测定值较结肠息肉组(x2=36.339,P=0.00)和慢性结肠炎组(x2=57.080,P=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息肉组阳性测定值与慢性结肠炎组(x2=24.020,P=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定性法检测相比,定量法检测便隐血对下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更有应用价值.
作者:宋国威;李立新;孙雪;王春艳;刘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logistic回归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胸苷激酶(TK1)、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PHC组、42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良性肝病组、32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亲和吸附层析法检测AFP-L3水平,计算AFP-L3在AFP中比例;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K1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标本中DKKI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和Logistic回归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对4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性能行比较分析.结果 PHC组4个血清指标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P-L3、TK1和DKK1诊断PHC的敏感性分别为68.4%、76.3%、77.6%和80.3%,特异性分别为90.5%、91.9%、95.9%和94.6%.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3.4%和89.2%;AFP、AFP-L3、TK1和DKK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808、0.913、0.814,联合检测的AUC为0.941,与AFP、AFP-L3、TK1和DKK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L3、TK1和DKK1可以作为诊断PHC血清标志物,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结合ROC曲线可用于PHC多指标联合诊断的分析评价.
作者:冯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及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oluable transferritin receptor,sTfR)在无慢性贫血史成人急性溶血性贫血(acute hemolutic anemia,AH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无慢性溶血性疾病史的32例成人急性溶贫患者采用酶标比色法测定血清LDH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sTfR水平并与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溶贫患者血清sTfR水平为49.3±13.1 nmol/L,对照组为15.5 ±2.1 nmol/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溶贫患者血清LDH水平为531.1 ±111.2 IU/L,对照组为105.5 ±42.1 IU/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程度AHA患者血清LDH及sTfR不同.结论 血清LDH、sTfR活性可作为无慢性溶血性疾病成人AHA诊断筛选.
作者:田华;王金波;冯万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冷沉淀等成分血在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应用冷沉淀等成分血成功抢救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结果 患者出血停止,康复出院.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输入冷沉淀凝血因子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水平,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佳平;张东敏;陈淑丽;李秀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肺癌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提供一种快捷而又简单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肿瘤内科和肿瘤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338例,其中肺癌患者23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2例,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检测其血清中CEA、CA125、CA199的水平.结果 血清CEA、CA199和CA125水平,肺癌组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CA125诊断肺癌的灵敏度高,特异度低,三项联检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任何各单项.结论 CEA,CA125和CA199可作为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指标.单项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灵敏度较低,三项联合检查能有效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但特异度会相应降低.
作者:左江华;李宗良;任宏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三种不同镇痛方案对剖宫产产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将肌注哌替啶的40例产妇定为A组,硬膜外持续注射吗啡和罗哌卡因的40例产妇定为B组,静脉持续注射氟哌利多和舒芬太尼的40例产妇定为C组.术后采用电子镇痛泵,检测产妇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血清IL-6及IL-10水平,并记录其手术后4h、12h、24h、48h的VAS评分情况.结果 三组产妇手术后血清IL-6及IL-10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B组和C组产妇各时间点血清IL-6及IL-10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产妇血清IL-6及IL-10水平在12h、24h及48h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产妇手术后12h、24h及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肌肉注射,静脉镇痛和硬膜外持续麻醉镇痛均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IL-6水平,相对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维持产妇术后炎症因子的平衡.
作者:刘淑香;李国芳;苏江涛;邵娴;许红;安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抗体水平,了解过敏原与常见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为不同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重点以及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患者分成三组,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用ImmunoCAP过敏原检测试剂检测150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E(sIgE)水平,统计每种过敏原的阳性检出例数,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三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过敏原阳性率在三组过敏性疾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过敏原有17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有133种(P>0.05).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道合并皮肤混合型过敏性疾病两者都比单纯皮肤过敏性疾病对h1、h2、d202、d203过敏原敏感(P<0.05);呼吸道合并皮肤混合型过敏性疾病比单纯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和单纯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对m2、f79、c1、c2过敏原敏感(P<0.05),比单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对f427、f17、fx15、f84、f95、f35、f85、k75过敏原敏感(P<0.05),比单纯皮肤过敏性疾病对e5过敏原敏感(P<0.05).结论 临床上除了应对主要常见过敏原进行检测和筛查外,还应根据患者过敏性疾病类型及过敏原接触史等情况,将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7种过敏原纳入检测筛查范畴.建议在诊治呼吸道合并皮肤混合型过敏性疾病时要特别注意筛查m2、c1、c2、f79过敏原.
作者:张春梅;赖荷;陈蕴光;吴瑜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 ~2014年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肺癌患者37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肺癌患者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的肺癌组(93例)和无合并2型糖尿病的肺癌组(280例),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标志物、凝血检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年龄与糖尿病家族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组较无合并2型糖尿病组CEA、CYFRA21-1阳性率较高,PT、APTr缩短(P<0.05).而两组的WBC、Hb、PLT计数、NSE阳性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无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凝与肿瘤标志物等临床特征上有显著不同,前者更容易并发血栓性疾病,为了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杨雅静;张玉敏;李玉柱;刘丽波;游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重叠综合征(OS)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缺氧程度的相关性.推测E及NE对重叠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纯COPD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单纯OSAHS组)、重叠综合征患者(OS组)及对照组各30例,四组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查及多导睡眠监测,记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并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四组患者的E及NE的表达水平,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多导睡眠检测指标:OS组患者AHI、LAT均高于单纯OSAHS组、单纯COPD组、对照组(P<0.05),而LSaO2、MSaO2均低于单纯OSAHS组、单纯COPD组、对照组(P<0.05).(2)E及NE的表达水平:OS组患者的E及NE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OSAHS组、单纯COPD组、对照组(P<0.01).(3)各组E及NE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OS组及OSAHS组患者血清E及NE与AHl、LAT呈正相关(P<0.01),与LSaO2及MSaO2呈负相关(P<0.05).COPD组患者血清E及NE与AHI、LAT无相关性(P>0.05),与LSaO2及MSaO2呈负相关(P<0.05).结论 OS患者较单纯COPD和OSAHS患者更易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增强,E及NE表达水平的失调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缺氧可能通过影响E及NE的水平促进重叠综合征病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王文静;王萍;郭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特点是不可逆性的终末气道的扩张和肺泡壁损害.肺减容术主要应用于终末期肺气肿患者,主要原理是切除部分无功能的肺组织来提高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横膈的运动功能及改善循环通气血流比.虽然心肺功能可以通过1秒用力呼气容积等进行检查,但是肺气肿的分布、异质性、严重程度及肺功能变化需要影像学及放射性核素评价,比如计算机断层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等,这些检查各自具有优势,同时又相互补充,对术前患者的选择及术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丽昕;王荣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24小时尿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筛查方法之一,需寻求24小时尿液收集和游离NMN、MN获得这两个前处理过程中尿液酸化处理的安全可控方式.方法 随机尿标本用于本研究,观察在添加或不添加浓盐酸及在室温或较高温(34℃)存放24小时和在不同酸性条件下(pH值为2、3、4)进行酸水解对尿游离NMN/MN水平的影响.结果 首先发现尿液在室温或较高温条件下不添加盐酸进行酸化存放24小时游离NMN/MN并没有显著降解.之后统计发现不同患者24小时尿量存在较大变化,常规方法留尿过程加入固定剂量的酸会引起pH值的波动(pH值2~4).通过调节尿液pH值,发现在不同酸性条件进行酸水解尿游离NMN的检测,其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H值大于等于4不能达到酸水解的目的.后利用40份随机尿标本验证发现尿液不加酸存放24小时但水解时酸化至pH 2为更可控的尿液酸化方式.结论 24小时尿留取过程不必添加盐酸但水解前用盐酸调节pH值到2是尿游离NMN、MN检测更加安全可控的前处理方式.
作者:王芳;张宇;丛祥凤;陈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国家免疫规划是预防疾病、拯救生命、预防病痛、实现全球健康目标并减低健康看护成本的一项有效策略.本文通过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相应传染病发病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疫苗存在研究数据样本量过小、接种率各地区不均衡、部分接种数据缺乏以及结核病、乙肝疫苗以及部分地区性疫苗面临免疫保护作用不佳等问题.因此,加强一类疫苗接种率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平衡各地区疫苗接种率差异以及促进部分疫苗进一步研发将是未来我国疫苗研究的重中之重.
作者:丁胜月;李洁琼;申昆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和普通高血压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差异以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了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分别鉴定68例H型高血压患者和64例普通型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基因型,并且对不同基因型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和对应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H型高血压和普通高血压患者的不同基因型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管紧张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组中缺失型纯合子(DD型)与插入型杂合子(ID型)和插入型纯合子(Ⅱ型)相比较,DD型血脂水平明显偏高,其中胆固醇(TC)(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D),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载脂B的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高血压组仅HDLC,LDLC和载脂B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型高血压和普通型高血压患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及血脂含量有关.H型高血压患者的DD型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高,并且血脂水平偏高,其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为明显,更加容易患高血脂症.
作者:孟伟;余洲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三种方法检测传染病四项,探讨它们在检测传染病四项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门诊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标本480例,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法,胶体金免疫检测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进行传染病四项的检测,比较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 通过对480例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化学发光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率和重复性均高于ELISA法和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三种传染病四项的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化学发光法极具优势,检测结果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它的检测结果具有重要价值,对有效治疗方案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白洁;何灵;周建;赵红斌;张全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蛋白琥珀酸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早产儿,按家长自愿原则随机分成三组,A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2mg/kg、po、bid,B组给予rHu-EPO 250IU/kg、iH、qod(3次/周),C组给予蛋白琥珀酸联合rHu-EPO,用法及用量同A、B组.三组患儿均在出生后第4天给予维生素C 0.1 mg/d及维生素E 25mg/d、po、qd.对比三组早产儿治疗前后体重(W)、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输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三组患儿各项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W及Ret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SF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Hb及Hct水平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彤;付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定量检测120例肺结核患者(活动期65例和非活动期55例)、100例肺炎患者(急性期50例和慢性期50例)和1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血小板指标.结果 PLT、PCT、PDW(血小板平均体积分布宽度)、MPV在结核活动期组分别为(276.84±127.30)×109/L、(0.25 ±0.11)%、(11.74±2.85)%、(9.16±1.27)fL,在结核非活动期组分别为(195.91±71.53)×109/L、(0.18±0.06)% 、(12.59±3.35)%、(9.37±1.67)fL,在肺炎急性期组分别为(239.74±104.44)× 109/L、(0.19土0.07)%、(12.39±0.79)%、(8.23 ±1.17)fL,在肺炎慢性期组分别为(207.22±68.83)×109/L、(0.17±0.06)%、(12.30±1.02)% 、(8.43 ±0.85)f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7.65±37.90)× 109/L、(0.19±0.03)%、(12.07±1.34)%、(8.79±0.85) fL,肺结核活动期组PLT、PCT、MPV较急性肺炎组和健康组均有显著增加(P<0.05),肺结核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PLT、PCT均有显著增加(P<0.05),MPV无显著变化.结论 PLT、PCT和MPV可作为临床医生辅助诊断肺结核及判断肺结核是否处于活动期的参考指标.
作者:武海洲;雷树红;陈嫚;王海滨;蔺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阿司匹林、波立维、低分子肝素、硝酸异山梨酯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更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肌酶水平,同时疗效较为显著,且能够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吉春风;李萍;陆伟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脯氨酸羟化酶2(prolyl hydroxylase2,PHD2)在鼻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评分、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6例鼻咽癌组织及56例癌旁组织中PHD2的表达差异,分析PHD2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56例鼻咽癌组织中PHD2阳性率19.6% (11/56),其中“-”为45例,“+”为6例,“++”3例,“+++”2例;56例癌旁组织中PHD2阳性率为69.6% (39/56),“-”为17例,“+”为8例,“++”10例,“+++”21例,鼻咽癌组织的PHD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组织(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鼻咽癌组织中PHD2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D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PHD2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抑制癌症进展的作用,患者的PHD2表达水平可能与其分期及转移有关.
作者:向元俤;张碧波;吴娟;姚琦;李春丽;王陈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疑似IFD的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临床诊断IFD145例,非IFD 476例,检测分析G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Sen)、特异性(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Youden指数.结果 以临床诊断为IFD的为真阳性组,以非IFD为真阴性组.G试验的Sen、Spe、PPV、NPV、Youden指数分别为89.66%、86.76%、67.36%、96.50%、0.7642;GM试验的Sen、Spe、PPV、NPV、Youden指数分别为60.00%、88.45%、61.27%、88.45%、0.485;G试验的Sen显著高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与GM试验并联检测Sen、Spe、PPV、NPV、Youden指数分别为98.62%、79.83%、65.30%、99.50%、0.7845,其Sen、NPV均高于G试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能提高IFD的诊断敏感性,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对IFD的早期快速诊断比单独检测更有价值.
作者:甄拴平;王华;雷利强;党丽君;赵雪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100B、MCP-1、COX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4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9例,另选取6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SAP组,及健康体检者45名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MCP-1、COX-2及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S100B、MCP-l、COX2和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AP组MCP-1,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和UAP组S100B、MCP-1、COX2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B、COX2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调节S100B及COX2可能成为治疗冠脉综合症的潜在靶点.
作者:赖永坤;吕伟标;李锦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