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早期开窗脑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杨晓滨;丁常云;胡泽军;李德康

关键词:脑出血, 高血压, 显微手术
摘要:目的.结果临床治疗35例,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无1例再出血,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意识状态Ⅰ级者共2例,术后ADL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EGF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取孕13~14 d SD大鼠胚胎纹状体行神经干细胞培养,7 d后取悬浮神经球制成单细胞悬液再培养,EGF作用下连续培养14 d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继续培养,观察EGF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球是神经干细胞,EGF传代培养14d时细胞球大小约100个细胞左右,实验组观察到第14d细胞球增殖变慢,细胞球长出突起与邻近的细胞球相接触,14~17 d观察到神经干细胞迁移,17 d后细胞迁移现象消失;对照组中未观察到细胞迁移.结论EGF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能够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

    作者:段发亮;马廉亭;秦尚振;于耀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内镜手术治疗各种颅内病变22例,其中透明隔囊肿3例,脑积水2例,鞍上囊肿1例,单侧室间孔阻塞1例,垂体瘤13例,脑脊液鼻漏1例,桥小脑角胆脂瘤1例.结果用单纯内镜手术治疗7例颅内囊性病变及脑积水,6例症状改善,1例脑积水改行分流手术.用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垂体瘤13例,全切10例,次全切3例;脑脊鼻漏修补1例,效果良好.用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全切1例桥小脑胆脂瘤.22例病人中2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出现视力恶化,经治疗后均愈.结论内镜治疗颅内囊性病变,手术副损伤小,疗效确切;内镜下经鼻腔切除垂体瘤,微创、安全、有效;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可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秦军;李新建;王辉;黄宽明;雷军荣;何跃;涂汉军;王伦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Ⅰ期手术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

    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我院利用三维钛网行Ⅰ期颅骨成形术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的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武;李太伦;王慧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远期疗效,探讨有效弥补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1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脊髓空洞症患者500例进行书面随访及预约复查,分析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结果成功了随访316例.手术后1年内疗效为92.72%;年龄、病程、空洞类型、手术方法是影响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后颅窝粘连、空洞再扩大、脊髓萎缩可能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手术方法对脊髓空洞症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则无法保障.

    作者:郭俭;高述礼;汪凯;汤深;祝宏春;申存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复查CT显示瘤床继发血肿,有5例合并鞍上残留肿瘤行经额开颅手术,1例没有鞍上残留肿瘤行再次经蝶手术.结果随诊1~8年,视力恢复或改善,无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复查CT,发现瘤床血肿和鞍上残留肿瘤采用经额开颅手术,单纯的瘤床血肿行再次经蝶手术以挽救视力.

    作者:杨义;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马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评价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35例,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无1例再出血,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意识状态Ⅰ级者共2例,术后ADL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波;王毅军;杜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报告

    1临床资料男性,20岁,学生,既往身体健康.因双眼视力下降一年,加重2周入院,MRI示巨大垂体腺瘤.于2004年2月10日在全麻下经右翼点入路手术全切肿瘤.术后24 h内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2天出现尿量增多,达9000 ml(24 h),使用垂体后叶素和长效尿崩停控制,尿崩一直持续至2月19日,每日查2次血电解质,酌情补液,电解质紊乱逐渐好转.

    作者:熊南翔;赵洪洋;林敏华;陈晓斌;朱贤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时期使用纳洛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例分为早期治疗组(伤后12 h内足量或大剂量使用纳洛酮)12例,晚期治疗组(伤后7~10 d使用纳洛酮)14例,对照组15例,比较观察各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较晚期治疗组、对照组的意识复苏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气管导管时间明显提前(P<0.01),肺部感染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晚期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足量或大剂量使用阿片受体阻滞剂纳洛酮能明显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继发损伤,缩短意识复苏时间及气管导管滞留时间.

    作者:刘子彪;惠旭辉;陈春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早期自体颅骨瓣再植治疗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5例

    我科自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行早期自体颅骨瓣再植治疗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5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王爱云;苏艳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颅鞍区肿瘤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56例经颅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的资料.结果手术全切140例,大部分切除16例;术后死亡3例,尿崩症36例,血电解质紊乱28例,癫痫8例,垂体功能低下5例,术后脑出血3例,无1例高热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结论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后的护理重点是其并发症的护理.了解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全程心理护理,并发症可基本恢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吕小春;杜淑华;田建华;郭小云;冯秀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92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总结我科于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体会.结果92例患者中,恢复良好的29例,中残的13例,重残的6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35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应在伤后根据受伤机制、临床体征及头颅CT表现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冬眠以及对脑积水和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救治均具有确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房文峰;蔡学见;陈铮立;王玉海;董吉荣;时忠华;刘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脑AVM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表达;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AV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36例脑AVM及其周围脑组织,8例正常脑血管及脑组织中的VEGF、iNOS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①在脑AVM及其周围脑组织标本中VEGF、iNOS均呈阳性表达,与其在正常脑血管标本及脑组织中的低表达相比相差显著(P<0.01).②VEGF和iNOS在脑AVM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NO在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中起作用,iNOS可能和VEGF一起参与了AVM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晓辉;陈劲草;王胜;雷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早期开窗脑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结果临床治疗35例,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无1例再出血,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意识状态Ⅰ级者共2例,术后ADL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晓滨;丁常云;胡泽军;李德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额叶囊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发作性抽搐一周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MRI示左侧额叶有一异常信号影,23cm×2.0 cm×2.0 cm,为长T1、长T2信号,有一瘤结节明显增强,囊壁边缘轻度环形强化的病变,周围无水肿带.边界清楚,脑室无受压,中线结构居中.入院诊断为胶质瘤.

    作者:吴海;张云东;许民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处理鞍区病变

    目的介绍改良额眶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经验.方法采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12例.结果术中显露程度分级均可达Ⅰ-Ⅱ级,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肿瘤完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3例.结论改良额眶翼点入路使用美容切口,手术不需行复杂的骨切除,减少了脑牵拉,可很好满足鞍区病变的处理,不失为一种良好入路.

    作者:徐锋;管军;渠敬峰;欧阳林辉;周炳华;李勇;郭宗扬;朱保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池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池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血管灌注后,观测10个尸颅的池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结构和血供.结果池段动眼神经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丘动脉、副丘动脉等毗邻;90%的中脑穿动脉发出滋养动脉至池段动眼神经.结论池段动眼神经毗邻结构复杂,滋养血管细小;外伤、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手术均可引起动眼神经损伤.

    作者:郭徐华;高宜录;金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根据CT准确定位均采用2 cm长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3例.结果33例经治疗后病情皆即改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住院时间3~15 d,平均7 d.无1例死亡,也无并发症.术后1~3月复查CT显示血肿腔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微创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满意,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黄彩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源性IFN-β基因稳定转染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干扰素-β(IFN-β)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诱导凋亡作用,探索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IFN-β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β导入人SHG44胶质瘤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FN-β基因的稳定转染及表达,利用Hoechst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FN-β基因成功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并得以表达,并诱导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结论IFN-β能够诱导人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本实验为IFN-β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应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作者:郭衍;章翔;蒋晓帆;张剑宁;付洛安;林伟;王西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硬脑膜外血肿的CT特点与治疗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CT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179例.结果非手术治疗88例,手术治疗91例,临床结果按GOS分级,良好162例,中残8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应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程、CT特点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罗国才;吴明灿;陈世洁;余辉;张志文;许先平;姚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完成191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并对其平均注册误差,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正常结构的保护及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1例平均注册误差为(1.2±0.4)mm,术中病灶定位准确;全切除154例,次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11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和切除病灶,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朱建坤;舒江红;杨宏;王进钢;何伟文;曾白云;方泽鲁;朱世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