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民强;谭晓辉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早在1886年就已有学者对其开始研究,尽管迄今对其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随着诊断技术(如从内分泌微量激素检测的放射免疫技术到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影像学从CT的筛查到MRI的确切定位等)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临床上对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力争全切肿瘤,又要保留正常垂体功能.
作者:雷霆;薛德麟;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行侧脑室引流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性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并发症31例,其中颅内感染10例(5.7%),脑内或脑室内出血8例(4.5%);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2.2%);脑脊液漏9例(5.1%).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时间及引流速度可以防治脑室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超;张怡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淀粉样脑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angiopathy,CAA)在本世纪初被提出,但与脑出血的关系直到70年代才被重视.CAA好发于老年人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65~74岁人群发生率约2%,75~84岁约8%,而85岁以上则高达12%.国内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仿,但脑中分布范围较广[2].CAA相关性脑出血约占自发性脑出血的10%,是高龄老年人群自发性脑出血,尤其是复发性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3].
作者:商建军;张国庆;朱先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下丘脑错构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外迄今报道约200余例.我院近期收治首例下丘脑错构瘤,经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
作者:杜喜峰;江春燕;镇万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冷冻保存的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去骨瓣减压获得的颅骨密封于三层无菌塑料袋,保存于-70℃冰箱.术后3周~7月,患者适合做颅骨成形术时,取出冻存的颅骨,在常温解冻后复位固定于原骨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头颅外观,并利用X线和CT扫描观察骨瓣缘的吸收情况.结果 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皮下积液、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恢复快;头颅外形与伤前一致,长期随访未发现明显骨吸收,且费用低.结论冷冻保存的自体颅骨可以安全、可靠地用于颅骨修补,值得推广.
作者:张全斌;兰青;朱文昱;黄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颅脑损伤合并迟发性面瘫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2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21例有效,有效率87.5%,1例无效;2例手术治疗,均有效.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面瘫可在伤后3 d时出现;颅脑CT对颞骨骨折所致迟发性面瘫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治疗早期采取保守治疗,两个月无效可行经乳突后鼓室切开、上鼓室进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减压术治疗.
作者:王光义;朱小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11例囊性肿瘤行瘤结节全切,1例实体性肿瘤行全切除.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CT及MRI对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瘤结节和瘤体的完整切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邓民强;谭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实验一: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每组10只).实验二: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化预处理(每组6只).预处理组动物于缺血前24 h用微量泵1 h内静脉内缓慢泵入3%的双氧水1ml.动物再灌注后24 h,对实验一两组动物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取实验二的所有动物的脑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测定.结果双氧化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SOD含量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P<0.05).结论双氧水预处理可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降低自由基对大脑的损害,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明春;张燕辉;桑韩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137例患者中合并寰枢椎半脱位者17例.每例患者均行颅脑和寰枢椎CT扫描,必要时加做寰枢椎CT三维重建或MRI检查.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同时,均予以颈围固定制动、颌枕吊带或颅环弓牵引治疗.结果 1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经治疗后12例神志转清,5例植物生存.2例有脊髓损伤者完全恢复.无1例因寰枢椎半脱位而导致呼吸骤停或猝死,CT复查寰枢椎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伤诊治的同时,应常规行寰枢椎CT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伍军;王君宇;邓永文;陈风华;霍雷;刘劲芳;侯永宏;方加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分流术后感染至今仍是脑积水分流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现就与此相关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汤浩;雷霆;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例三叉神经痛和6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住院10~17 d,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疗效.2个月~3年随访期间,痊愈23例,部分缓解1例,无复发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虎威;蒲晓莉;刘哈平;高国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34例,大部切除6例;31例功能性腺瘤患者术后垂体激素水平23例恢复正常,其余8例亦有不同程度恢复.视力、视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月经恢复13例,妊娠1例.结论此术式手术路径短,麻醉及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赵兴利;杜超;艾天贻;田宇;刘乃杰;赵丛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杏仁核毁损对甲基苯丙胺(MAP)大鼠脑内5-HT 2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各6只;采用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核,采用Sams-Dodd法评定各组动物刻板行为的变化,以PCR技术测定脑组织中5-HT 2A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杏仁核毁损可明显降低MAP大鼠刻板行为评分(P<0.05).各组大鼠额叶、颞叶皮质和中脑均有5-HT 2A受体mNRA(611bp)的阳性表达,且均以额叶皮质表达为强烈;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中脑5-HT 2A受体mRNA受体表达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手术组(P<0.05).结论杏仁核毁损可改善MAP大鼠的刻板行为,这可能是通过中脑5-HT 2A受体mRNA表达的增高而起作用.
作者:王晓峰;李拴德;刘建新;李鸣;杨喜民;杨来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20例成人髓母细胞瘤,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6.6岁,平均病程5.5月.所有病人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5例病人术后接受放疗,4例行术后化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复发6例,中枢神经系统种植转移2例,术后2年生存率90%,术后5年生存率75%.结论通过手术全切除肿瘤和术后全中枢轴放疗可使成人髓母细胞瘤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保国;漆松涛;彭玉平;方陆雄;张喜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在18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术前行MRI三维影像重建,术中运用导航引导手术入路并监测鞍底开窗的范围、进入鞍内的深度及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的关系,其中8例后用神经内镜辅助,随时了解肿瘤切除情况.结果 18例经导航下均能精确定位,术中导航误差在1.4 mm以内.肿瘤全切除者12例,次全切除者6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起有效的辅助作用,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但肿瘤切除的范围和程度仍然有赖于医生的技术与经验,必要时须用神经内镜辅助.
作者:胡军民;薛德麟;马廉亭;秦尚振;徐国政;龚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总结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我科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50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入路、手术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和内分泌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鼻蝶入路,手术全切肿瘤450例,次全切除43例,部分切除7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患者97.9%术后视力得以改善;功能性腺瘤手术后86.2%以上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无病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疗效满意,具不需剃头、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间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雷霆;舒凯;张华楸;董芳永;陈坚;陈劲草;杨正明;王玉平;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组(治疗组n=20)和不用止血药组(对照组n=20),术后2~7 d行CT复查,测定术后24 h硬膜外引流量,统计术后腰穿使血性脑脊液颜色变为淡黄半透明所需腰穿次数及放出血性脑脊液量,术后颅内出血及脑梗塞并发症例数.结果术后CT复查均无颅内血肿,两组硬膜外引流量、腰穿次数、放出血性脑脊液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两例.结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颅底肿瘤术后止血药可免用.
作者:呼其图;赵刚;别黎;姚兴军;李毅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老年CSDH病人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118例中有106例病人首次手术均采用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12例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本组118例中,治俞108例,好转6例,死亡4例(均死于伴发疾病).结论应重视老年CSDH的早期诊断,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老年CSDH的首选方法,小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适用于壁厚、分隔的血肿.
作者:蒋光明;陈大兰;姚国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锁孔手术治疗颅后窝肿瘤的经验.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枕下旁正中入路和经中线的弧形入路对97例颅后窝肿瘤进行锁孔手术治疗.结果 97例中全切除83例,次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1例.无1例死亡.结论锁孔手术治疗颅后窝肿瘤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薛洪利;于春泳;关靖宇;魏学忠;赵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钻在额部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应用环钻开颅与普通(传统)开颅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①应用环钻开颅手术时间平均为1.2 h,普通开颅时间平均为2 h.②应用环钻开颅术中一般不需要输血,而普通开颅术中常需要输血.③环钻开颅切口小,损伤小,多采用沿额纹切口;普通开颅切口大,术后外观欠佳.结论应用环钻开颅手术所需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外观皮肤切口美观、并发症少.
作者:刘金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