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义;朱小可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经典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4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伤后GOS评分,标准大骨瓣组72例中,4~5分25例(34.7%),2~3分28例(38.9%),1分19例(26.4%);经典开颅组72例中,4~5分11例(15.3%),2~3分30例(41.7%),1分31例(43.1%),GOS 1分及4~5分者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者预后明显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者.
作者:廖勇仕;梁日初;蒋斌;石巧玲;黄性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牧民.因头痛3个月,加重伴呕吐3 d入院.体位变换时疼痛可消失,无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查体:血压120/70 mmHg,脉搏82次/min,神清,皮肤肌肉未见囊虫结节;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颅神经功能正常,肢体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颈抵抗明显.头颅CT提示:大脑半球广泛性小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影,侧脑室及中脑导水管扩大.腰穿脑脊液压力为150 mm H2O,脑脊液无色透明,脑脊液引流不通畅.诊断:第四脑室脑囊虫病.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先行右侧侧脑室穿刺,成功后见脑脊液喷出,说明侧脑室内压力很高;夹闭脑室引流管,再行枕部后正中直切口,双侧枕下小骨窗开颅并咬除第1、2颈椎后弓,Y形切开硬脑膜,暴露小脑扁桃体及小脑延髓池,抬起小脑扁桃体,暴露第四脑室正中孔;助手自脑室引流管缓慢加压注入生理盐水,见白色透明囊泡自正中孔排出,在取瘤钳协助下取出3个完整囊泡,内有虫体,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未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失,予吡喹酮驱虫治疗,治愈出院.
作者:梅小龙;姚国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总结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预防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我科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50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入路、手术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和内分泌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鼻蝶入路,手术全切肿瘤450例,次全切除43例,部分切除7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患者97.9%术后视力得以改善;功能性腺瘤手术后86.2%以上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无病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疗效满意,具不需剃头、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间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雷霆;舒凯;张华楸;董芳永;陈坚;陈劲草;杨正明;王玉平;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心电图改变,了解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入院后即行24h动态心电图描记,1周及2周时复查.结果本组20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170例出现心电图异常(82.5%),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08例(92.3%),中型组51例,轻型组11例(40.7%).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和心律失常.绝大多数患者心电图改变在2周内随着伤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变化,且其变化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心电图改变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程度,为临床早期判断伤情提供依据.
作者:陈峻严;蔡丽娇;黄金钟;赵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老年CSDH病人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118例中有106例病人首次手术均采用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12例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本组118例中,治俞108例,好转6例,死亡4例(均死于伴发疾病).结论应重视老年CSDH的早期诊断,颅骨钻孔负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老年CSDH的首选方法,小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适用于壁厚、分隔的血肿.
作者:蒋光明;陈大兰;姚国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颅脑损伤合并迟发性面瘫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2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21例有效,有效率87.5%,1例无效;2例手术治疗,均有效.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面瘫可在伤后3 d时出现;颅脑CT对颞骨骨折所致迟发性面瘫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治疗早期采取保守治疗,两个月无效可行经乳突后鼓室切开、上鼓室进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减压术治疗.
作者:王光义;朱小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早在1886年就已有学者对其开始研究,尽管迄今对其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随着诊断技术(如从内分泌微量激素检测的放射免疫技术到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影像学从CT的筛查到MRI的确切定位等)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临床上对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力争全切肿瘤,又要保留正常垂体功能.
作者:雷霆;薛德麟;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55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5例垂体腺瘤中,48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肿瘤全切率为87.3%.51例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的患者中46例术后恢复正常(90.2%),5例恢复欠佳;32例伴有内分泌症状的患者中29例明显缓解(90.6%),3例无明显变化.术后一过性尿崩症7例,脑脊液漏5例.无死亡病例5例.结论根据突发头痛及视路症状等相关症状、体征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一般可确诊垂体卒中;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和/或内窥镜手术可做为治疗垂体卒中的首选方法.
作者:姜曙;唐建建;程永忠;毛伯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在18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术前行MRI三维影像重建,术中运用导航引导手术入路并监测鞍底开窗的范围、进入鞍内的深度及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的关系,其中8例后用神经内镜辅助,随时了解肿瘤切除情况.结果 18例经导航下均能精确定位,术中导航误差在1.4 mm以内.肿瘤全切除者12例,次全切除者6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起有效的辅助作用,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但肿瘤切除的范围和程度仍然有赖于医生的技术与经验,必要时须用神经内镜辅助.
作者:胡军民;薛德麟;马廉亭;秦尚振;徐国政;龚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淀粉样脑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angiopathy,CAA)在本世纪初被提出,但与脑出血的关系直到70年代才被重视.CAA好发于老年人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65~74岁人群发生率约2%,75~84岁约8%,而85岁以上则高达12%.国内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仿,但脑中分布范围较广[2].CAA相关性脑出血约占自发性脑出血的10%,是高龄老年人群自发性脑出血,尤其是复发性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3].
作者:商建军;张国庆;朱先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锁孔手术治疗颅后窝肿瘤的经验.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枕下旁正中入路和经中线的弧形入路对97例颅后窝肿瘤进行锁孔手术治疗.结果 97例中全切除83例,次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1例.无1例死亡.结论锁孔手术治疗颅后窝肿瘤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薛洪利;于春泳;关靖宇;魏学忠;赵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分流术后感染至今仍是脑积水分流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现就与此相关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汤浩;雷霆;李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组(治疗组n=20)和不用止血药组(对照组n=20),术后2~7 d行CT复查,测定术后24 h硬膜外引流量,统计术后腰穿使血性脑脊液颜色变为淡黄半透明所需腰穿次数及放出血性脑脊液量,术后颅内出血及脑梗塞并发症例数.结果术后CT复查均无颅内血肿,两组硬膜外引流量、腰穿次数、放出血性脑脊液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两例.结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颅底肿瘤术后止血药可免用.
作者:呼其图;赵刚;别黎;姚兴军;李毅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MRI来预测垂体腺瘤质地的临床意义及不同质地垂体腺瘤的手术处理技巧.方法收集本院显微手术治疗的306例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重点调查术前MRI对肿瘤质地的评估结果及不同质地肿瘤的切除情况.采用Iuchi等的方法对肿瘤质地进行评估,即T2加权像肿瘤信号越低,质地越坚韧;信号越高,质地越软.结果 T2加权像的信号强度值位于5~30的有38例,30~36有132例,60~100有136例.该结果与术中证实的结果基本相符.质地坚韧、中等及质软者全切除率分别为25%、83.6%、98.4%.结论 MRI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借此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切除技术方式对改进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方成;朱贤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11例囊性肿瘤行瘤结节全切,1例实体性肿瘤行全切除.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CT及MRI对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效果好.瘤结节和瘤体的完整切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邓民强;谭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下丘脑错构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外迄今报道约200余例.我院近期收治首例下丘脑错构瘤,经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
作者:杜喜峰;江春燕;镇万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杏仁核毁损对甲基苯丙胺(MAP)大鼠脑内5-HT 2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各6只;采用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核,采用Sams-Dodd法评定各组动物刻板行为的变化,以PCR技术测定脑组织中5-HT 2A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杏仁核毁损可明显降低MAP大鼠刻板行为评分(P<0.05).各组大鼠额叶、颞叶皮质和中脑均有5-HT 2A受体mNRA(611bp)的阳性表达,且均以额叶皮质表达为强烈;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中脑5-HT 2A受体mRNA受体表达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手术组(P<0.05).结论杏仁核毁损可改善MAP大鼠的刻板行为,这可能是通过中脑5-HT 2A受体mRNA表达的增高而起作用.
作者:王晓峰;李拴德;刘建新;李鸣;杨喜民;杨来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危险因素.方法 10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并检测血脂、血糖、血纤维蛋白原,对脑动脉狭窄组与无狭窄组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动脉狭窄组血清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 B),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高于无动脉狭窄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无动脉狭窄组(P<0.05),动脉狭窄组中颈动脉狭窄率与Apo B含量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血中TG、Apo B、FIB高含量及高密度脂蛋低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有关.
作者:李琳;章军建;张临洪;徐武平;张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34例,大部切除6例;31例功能性腺瘤患者术后垂体激素水平23例恢复正常,其余8例亦有不同程度恢复.视力、视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月经恢复13例,妊娠1例.结论此术式手术路径短,麻醉及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赵兴利;杜超;艾天贻;田宇;刘乃杰;赵丛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137例患者中合并寰枢椎半脱位者17例.每例患者均行颅脑和寰枢椎CT扫描,必要时加做寰枢椎CT三维重建或MRI检查.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同时,均予以颈围固定制动、颌枕吊带或颅环弓牵引治疗.结果 1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经治疗后12例神志转清,5例植物生存.2例有脊髓损伤者完全恢复.无1例因寰枢椎半脱位而导致呼吸骤停或猝死,CT复查寰枢椎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伤诊治的同时,应常规行寰枢椎CT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伍军;王君宇;邓永文;陈风华;霍雷;刘劲芳;侯永宏;方加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