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柄与鞍区肿瘤的形态学关系

漆松涛;张喜安;潘军;戴学军

关键词:垂体柄, 鞍区肿瘤, 分型, 形态学
摘要:目的总结鞍区肿瘤与垂体柄的形态学关系.方法对239例鞍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资料中对垂体柄有明确描述和保留程度的记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柄与鞍区肿瘤的形态学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I型:垂体柄完整,与肿瘤有软膜间隔;Ⅱ型:肿瘤位于垂体柄的中下部,并挤压垂体柄或长入垂体柄内,使垂体变形;Ⅲ型:肿瘤位于垂体柄上部或与下丘脑连接;Ⅳ型:垂体柄与肿瘤完全融合或极少残存.结论探讨了如何针对鞍区肿瘤与垂体柄不同类型的关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 d.在伤后不同时间测定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常规组明显提前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尼莫地平可以促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液循环明显提前改善,从而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的加重,促进患者脑功能尽早恢复.

    作者:周雄鄂;徐如祥;王清华;柯以铨;王向宇;杨志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鞍区脑池的显微外科解剖

    目的了解鞍区脑池的界限和相互毗邻关系.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并观察鞍区脑池.结果鞍区脑池包括颈内动脉池、后交通动脉池、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池、视交叉池、垂体池、终板池、Sylvian池近侧端、嗅池、脚间池、脚池和动眼神经池,小梁蛛网膜分隔各池.结论①鞍区脑池环绕视交叉池有序排列.②不同的手术入路或同一入路到达不同部位,所涉及的脑池及其解剖的方向和次序均不相同.

    作者:吕健;朱贤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心源性脑脓肿的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紫绀型,并发脑脓肿(心源性脑脓肿)并非罕见.我院自1998年来共收治此类患者5例,占同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6%.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谭焱;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庞大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外减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需行颅骨修补术的颅脑损伤病人,比较在本院和在当地医院接受外减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在当地医院接受减压术的病人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伤口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并尽可能地减少医源性并发症.

    作者:杨学军;洪国良;苏少波;杨树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枕骨大孔区肿瘤12例手术治疗分析

    枕骨大孔区肿瘤由于位于延颈交界区,手术风险大,临床上一直受到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才能预后良好.现将我院近五年手术治疗该区肿瘤12例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唐文国;余定庸;漆建;罗仁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颅骨转移2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1男,46岁.发现右颞部进行性增大包块4个月,伴局部轻度胀痛,无发热、呕吐、抽搐.查体: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眼球运动正常,右颞部有一12 cm×8cm×5 cm肿块,质硬、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固定不能活动,轻压痛,无肢体偏瘫.

    作者:胡胜;裴永恩;竺永健;戴学元;方胜;吕华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伴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

    目的总结33例伴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经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伴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颅脑损伤病人中存活16例(良好和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17例.结论尽早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亚低温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5%及内环境稳定,有效防治并发症等方法能显著改善伴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的病人的预后.

    作者:万金中;袁先厚;丁斌;程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硬膜外血肿术后伴发甲亢危象及低钠血症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于2001年8月19日车祸致伤头部,当即昏迷,大小便失禁,右外耳道流血,头颅CT示右颞部硬膜外血肿,量约50ml,左额叶挫裂伤,右颞骨骨折.

    作者:姚国杰;张振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132例死亡原因分析

    我院自1991年7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4例,死亡132例,死亡率42.1%.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陈登;杨兵;蔡泓菁;李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头皮Merkel细胞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临床罕见,是原发于真皮组织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性肿瘤,高度恶性,侵袭性生长,具有局部复发率、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及远隔转移率均较高的特点[1-4].本文报告一例头皮多发性MCC,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杨朋范;郑智勇;黄绍松;刘峥;王如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早期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佳作用阶段.方法选择98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超早期(伤后6~12 h,T1)、早期(伤后24~72 h,T2)给药组及对照组(C).给药组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各组伤后第1、3、5、7天颅内压(ICP)及第7、14天脑水肿情况,并加以比较.结果T1组伤后第3、5、7天ICP均明显低于C组(P<0.05),T2组至第7天ICP才明显低于C组(P<0.05).伤后第7天重度脑水肿比率T1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4天脑水肿消退比率T1组及T2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T1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超早期应用丹参注射液将更有利于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降低脑水肿所致高颅内压.

    作者:游恒星;邱建东;杨维;柴福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外伤性扩展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85例,其中42例颅内血肿继续增大,报告如下.

    作者:谈建桥;胡金城;汤志高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后监护治疗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强化手术后监护与内环境支持可提高手术疗效.我科近几年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2例,现将术后监护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罕见鞍区脉络膜囊肿1例

    颅内蛛网膜囊肿多见,而脉络膜囊肿罕见,颅内鞍区脉络膜囊肿国内尚未见报告.本文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鞍区脉络膜囊肿.

    作者:唐忠;朱炎昌;李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骨转移癌2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1女,68岁,发现头部包块4月来诊.4月前偶然触及头部包块,无痛感,未诊疗,渐增大.肝炎病史5年.查体:一般情况好,头右顶部可及4 cm×4 cm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

    作者:蒲建章;苏群;王兆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型穿刺引流装置治疗颅内出血84例

    微创治疗脑出血是当前神经内外科一种发展趋势[1].我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开始应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穿刺引流装置微创治疗颅内出血8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籍彦生;王美清;翟保生;王立兵;高彩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抢救重型颅脑损伤12例分析

    2000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坏死脑组织,抢救重型颅脑损伤12例,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辛克清;朱松君;魏本俊;林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目的探讨枕下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总结其预防方法.方法收集本科220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20例大型听神经瘤全切199例(90.5%),次全切21例(9.5%),面神经解剖保留129例(58.6%),蜗神经解剖保留10例(4.5%),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3%)、脑膜炎(8.6%)、后组颅神经麻痹(7.7%),术后血肿形成(2.7%)等.手术死亡7例(3.18%).结论熟悉手术冶路相关临床解剖、积累手术经验、术前对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个体化研究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丁学华;卢亦成;秦时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hiari畸形的诊治进展

    1 Chiari畸形的分型Chiari畸形也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早是由Chiari提出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往由于缺乏对该病解剖及胚胎学的认识,关于Chiari畸形的分型也是各家不一.

    作者:李元洋;毛伯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垂体柄与鞍区肿瘤的形态学关系

    目的总结鞍区肿瘤与垂体柄的形态学关系.方法对239例鞍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资料中对垂体柄有明确描述和保留程度的记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柄与鞍区肿瘤的形态学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I型:垂体柄完整,与肿瘤有软膜间隔;Ⅱ型:肿瘤位于垂体柄的中下部,并挤压垂体柄或长入垂体柄内,使垂体变形;Ⅲ型:肿瘤位于垂体柄上部或与下丘脑连接;Ⅳ型:垂体柄与肿瘤完全融合或极少残存.结论探讨了如何针对鞍区肿瘤与垂体柄不同类型的关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作者:漆松涛;张喜安;潘军;戴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