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胜;裴永恩;竺永健;戴学元;方胜;吕华荣
2000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坏死脑组织,抢救重型颅脑损伤12例,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辛克清;朱松君;魏本俊;林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86年以来施行显微血管神经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30例,面肌抽搐18例,舌咽神经痛6例,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连元;姚兴发;卢明;彭立辉;石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应用CT检查以来,外伤性后颅窝硬脑膜外血肿均能早期明确诊断,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倘若首次CT检查未见血肿或因首发血肿较小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血肿增大未能及时手术有可能危及生命.现将自1990年10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53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裴永恩;陈平安;王弘;戴学元;吴星;方胜;周滨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0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82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2.2%,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平;王新华;周晔;方万芬;魏杰辉;徐向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枕下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总结其预防方法.方法收集本科220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20例大型听神经瘤全切199例(90.5%),次全切21例(9.5%),面神经解剖保留129例(58.6%),蜗神经解剖保留10例(4.5%),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3%)、脑膜炎(8.6%)、后组颅神经麻痹(7.7%),术后血肿形成(2.7%)等.手术死亡7例(3.18%).结论熟悉手术冶路相关临床解剖、积累手术经验、术前对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个体化研究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丁学华;卢亦成;秦时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85例,其中42例颅内血肿继续增大,报告如下.
作者:谈建桥;胡金城;汤志高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膝关节屈曲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01年11月手术治疗的33例共计44侧膝屈曲痉挛状态的病冶资料,所有病人均采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平均随访11.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立即感膝部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1%(30/33).术后2周内步态功能均有改善,随访期间改善者为87.88%(29/33).生活质量在随访期间所有病人均有提高.术后发生小腿感觉障碍5例,随访期间3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无1例发生严重肌无力.结论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膝关节屈曲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黎;于炎冰;左焕琮;赵奎明;郭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 d.在伤后不同时间测定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常规组明显提前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尼莫地平可以促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液循环明显提前改善,从而防止继发性脑损伤的加重,促进患者脑功能尽早恢复.
作者:周雄鄂;徐如祥;王清华;柯以铨;王向宇;杨志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5年以来,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癫痫持续状态7例,死亡4例,治愈3例,治疗中有一些体会和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刘万明;全中平;杨宜洲;钟宝;王少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紫绀型,并发脑脓肿(心源性脑脓肿)并非罕见.我院自1998年来共收治此类患者5例,占同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6%.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谭焱;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庞大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33例伴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经验,归纳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伴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颅脑损伤病人中存活16例(良好和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17例.结论尽早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亚低温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5%及内环境稳定,有效防治并发症等方法能显著改善伴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的病人的预后.
作者:万金中;袁先厚;丁斌;程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救治方法,以期降低重症脑室出血的死亡率.方法早期采用双侧脑室交替或同时尿激酶灌注引流及早期改善脑血液循环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本组救治50例重症脑室出血病人(GRAEB评分>5分),存活率72%(36/50),死亡率28%(14/50),36例存活患者中5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尽早疏通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与脑微循环是重症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重症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兆聪;王如密;王守森;赵琳;张小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强化手术后监护与内环境支持可提高手术疗效.我科近几年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2例,现将术后监护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s)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240例TCCFs病人,其中214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23例采用弹簧圈栓塞(5例经股静脉→岩上窦入海绵窦内栓塞),3例经眼上静脉冶海绵窦内栓塞(2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1例采用NBCA胶栓塞).结果214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198例保持颈内动脉通畅,通畅率92.5%,随访,除1例在半年后复查发现原瘘口处假性动脉瘤外(因无症状,未处理),其余痊愈;16例行颈内动脉闭塞,其中3例分别在1~2个月发现颈外动脉分支与海绵窦相通,经真丝线段,NBCA栓塞而愈.其余26例全部治愈.结论大多数TCCFs病人可通过可脱性球囊和弹簧圈血管内栓塞而治愈,但可脱性球囊应首选.
作者:余泽;马廉亭;杨铭;束枫;李俊;潘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鞍区肿瘤与垂体柄的形态学关系.方法对239例鞍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资料中对垂体柄有明确描述和保留程度的记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柄与鞍区肿瘤的形态学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I型:垂体柄完整,与肿瘤有软膜间隔;Ⅱ型:肿瘤位于垂体柄的中下部,并挤压垂体柄或长入垂体柄内,使垂体变形;Ⅲ型:肿瘤位于垂体柄上部或与下丘脑连接;Ⅳ型:垂体柄与肿瘤完全融合或极少残存.结论探讨了如何针对鞍区肿瘤与垂体柄不同类型的关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作者:漆松涛;张喜安;潘军;戴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94年5月~2000年5月收治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连群;吕明;傅强;张士刚;房宝军;杨风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多年来,很多种类的人工颅骨缺损修补材料被应用于临床,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寻找一种理想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是预防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将近年来关于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纯真;甘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骨水泥是颅骨修补的常用材料之一.应用中骨水泥植片塑形多以徙手操作,存在着厚薄不均和形态欠佳的缺点.近年来,作者以颅骨标本为模具塑形骨水泥植片修补颅骨缺损,弥补了以上不足,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洪亮;谢永胜;顿志平;尚景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颅骨修补的材料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我科用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37例,对手术方法做了改进,效果良好.
作者:文世宏;赵冬;朱兆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外减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需行颅骨修补术的颅脑损伤病人,比较在本院和在当地医院接受外减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在当地医院接受减压术的病人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伤口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并尽可能地减少医源性并发症.
作者:杨学军;洪国良;苏少波;杨树源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