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犬腹部爆炸伤后早期SEP、MEP及BAEP的变化

陈向阳;李兵仓;张良潮;李向东;孙丽华

关键词:腹部爆炸伤, 间接性脑损伤, 电生理, 犬
摘要:目的旨在从电生理角度了解腹部爆炸伤后早期脑的损伤情况.方法建立犬腹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对伤后24hSEP、MEP及BAEP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伤后3 h SEP及MEP的潜伏期较伤前明显延长(P<0.01),且在伤后24h潜伏期延长更加明显,显著长于伤后3 h(P<0.05).BAEP除I波外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于伤后12 h显著延长(P<0.01),且持续发展至伤后24h.结论腹部爆炸伤后,无论是感觉、运动还是脑干听觉通路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犬腹部爆炸伤后早期SEP、MEP及BAEP的变化

    目的旨在从电生理角度了解腹部爆炸伤后早期脑的损伤情况.方法建立犬腹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对伤后24hSEP、MEP及BAEP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伤后3 h SEP及MEP的潜伏期较伤前明显延长(P<0.01),且在伤后24h潜伏期延长更加明显,显著长于伤后3 h(P<0.05).BAEP除I波外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于伤后12 h显著延长(P<0.01),且持续发展至伤后24h.结论腹部爆炸伤后,无论是感觉、运动还是脑干听觉通路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作者:陈向阳;李兵仓;张良潮;李向东;孙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4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

    我院自1985年2月至1999年3月共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45例,约占我院同期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的1.4%,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10.5%,略高于国内蒋先惠等[1]的报导,治疗总有效率92.4%,病死率3.4%.

    作者:王东军;闫炜炜;谢培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ODN)对大鼠C6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探讨抗血管生成作为胶质瘤辅助治疗新途径的可能性.方法制备大鼠皮下C6胶质瘤模型,在接种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局部给予VEGF-AODN和其他处理因素,观察皮下肿瘤形成情况,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TUNEL法和电镜技术检测瘤细胞凋亡.结果接种72 h后开始局部注射反义寡核苷酸,使大鼠皮下C6胶质瘤的成瘤潜伏期延长,为(25.13±3.00)d,肿瘤重量减轻,为(1.13±0.17)g;皮下局部肿瘤形成后连续注射AODN,使肿瘤体积缩小,瘤细胞凋亡增加,瘤内坏死区扩大,但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电镜观察到AODN治疗组微血管基膜增厚,管径变小.结论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望成为胶质瘤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志强;袁先厚;王诚;陈卫国;袁忠惠;文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显微手切除治疗颅咽管瘤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45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囊性者34例(有钙化者26例),实质性11例;肿瘤直径2 cm或以下者5例,2.1~4.0 cm 29例,4.1~6.0cm 6例,>6.0cm者5例.4例三脑室内肿瘤经胼胝体前入路,经胼胝体-翼点联合入路2例,39例经右翼点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随访2月~4年,参加工作或学习者38例,需生活照顾者5例,死亡2例,均系实质性肿瘤.结论早期诊断的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很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佳入路.

    作者:秦尚振;龚杰;徐国政;杨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马廉亭;余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

    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0~48 h 16例,3 d或以上7例,有高血压病史15例.

    作者:石喜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后颅窝开颅术后并发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3例报告

    近几年,我们及时发现3例后颅窝手术并发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经积极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翔;卢静;董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骨瓣开颅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早、中期小脑幕切迹疝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及非功能区脑组织切除术.结果 12例中10例存活,2例死亡;10例幸存者随访3~6个月,智能均接近正常,其中6例能独立生活.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伟;康军;杨立庄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

    颅骨-脑膜的缺损引起蛛网膜下腔与鼻腔或鼻窦的沟通,即形成脑脊液鼻漏.

    作者:陈亮;周良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努力争取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全切除

    蝶骨嵴脑膜瘤(sphenoid ridge meningioma,SRM)位置深在,附近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且其可能侵犯海绵窦或颈内动脉,极难全切.

    作者:薛德麟;雷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动眼神经鞘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探讨动眼神经鞘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30侧尸颅的动眼神经鞘及其毗邻结构,并用测微尺测量之.结果46.7%(14/30)的动眼神经在跨越后床突和(或)后岩床皱襞处存在压迹.动眼神经鞘在水平切面和冠状面上均呈三角形,神经居于鞘腔内上角.结论动眼神经鞘属于牵拉和固定结构.颞叶可直接压迫动眼神经,致瞳孔改变.该鞘缺乏血管,可安全切开.

    作者:王守森;章翔;张发惠;王如密;郑和平;荆俊杰;张锡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44例早期意识观察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危重,临床变化快,护理工作量大的特点.但在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抓住重点,不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是重中之重.

    作者:林秀兰;孙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颅骨凹陷性骨折

    笔者97年以来遇到新生儿颅骨凹陷骨折1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均自行复位,未留后遗症.

    作者:朱铭;林影;林友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32例分析

    我院从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共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7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者32例.

    作者:周宏;秦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心电图及血清CK-MB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心电图及血清CK-MB活性变化,了解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入院后即行24 h动态心电图描记,1周及2周时复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伤后4、12、24、72 h和1周、2周静脉血CK-MB活性.结果本组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59例出现心电图异常(88.1%),血清CK-MB伤后均持续升高,24 h达高峰.结论心电图改变,血清CK-MB活性变化两者结合可从不同侧面反映颅脑损伤后心肌损害程度.

    作者:陈峻严;黄金钟;杨波;陈玲玲;赵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蝶骨嵴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特点,提出术前评价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对180例蝶骨嵴脑膜瘤(内侧型116例,外侧型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180例脑膜瘤均经额颞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结果18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34例(74.4%),近全切除35例(19.5%),大部切除11例(6.1%).手术死亡5例(2.8%).统计学分析表明,除肿瘤与血管粘连情况有明显差异外,上述二型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而内侧型脑膜瘤因与血管、颅神经关系密切,术后易出现颅神经功能损伤.结论根据肿瘤与蝶骨嵴的位置关系可将蝶骨嵴脑膜瘤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头颅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显微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对于未能全切除的蝶骨嵴脑膜瘤病人,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作者:倪明;赵继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的评价

    目的比较优力舒、沙袋压迫及绷带加压包扎对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为股动脉穿刺点止血选择好的局部压迫方法.方法将207例行股动脉穿刺术患者分为3组:优力舒组(105例)、沙袋组(62例)及绷带组(40例).三种不同方法对血管内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局部压迫,分别观察止血效果.结果优力舒组仅1例发生穿刺点渗血;而沙袋组及绷带组分别有4例及7例发生穿刺点渗血.3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相比.沙袋组明显低于绷带组(P<0.01),而优力舒组则明显低于另两组(P<0.01),且优力舒粘贴部位皮肤无过敏现象.结论使用优力舒压迫股动脉穿刺点具有止血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陈丽玲;梁立华;陈耀强;叶秀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颅脊部神经纤维瘤治疗经验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病,约有50%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作者:唐忠;朱炎昌;李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治疗策略和手术的一些原则问题.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0年至2002年收治的生长于颅底中央区的脑膜瘤103例.结果病变切除达到Simpson1、2级病例所占百分比为:鞍结节及鞍隔脑膜瘤94%(16/17),前床突及蝶骨嵴内侧脑膜瘤78%(28/36),岩斜区及蝶岩斜区脑膜瘤68%(26/38),海绵窦脑膜瘤58%(7/12).死亡率约4%,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6%.结论对于颅底中央区难治性脑膜瘤,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态度和小心谨慎的操作,可使2/3或更多的病例获得全切除,而其中2/3以上病人获得良好生存.

    作者:余新光;周定标;张远征;许百男;姜金利;孟祥辉;孙正辉;张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节苷脂GM1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初步观察.方法26例DAI患者,分为GM1治疗组(n=13)和常规综合治疗组(n=13),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头颅CT或MRI变化、意识转归、GCS变化和GOS评分情况.结果GM1治疗组患者意识清醒快(接受GM1治疗后平均7.56 d);GCS和GOS评分,GM1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对DAI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了明显的、肯定的作用.

    作者:刘卫东;蒋万书;黄光富;张立福;袁利民;李志立;谭海斌;陈隆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86例脑出血疗效分析

    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02年3月,应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共治疗脑出血86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杨炼球;胡友权;王世清;聂正夫;苏求才;胡国良;文洪波;熊明;余罗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