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生机理探讨

何强华;谢培增;王松青;梁鹿章

关键词:颅脑损伤, CSDH, 发生机理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理.方法对我科1997年至1999年治疗的17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ADDH),11例CSDH及9例硬脑膜下积液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7例ASDH非手术治疗后无1例发展成为CSDH.9例硬脑膜下积液有2例发展成为CSDH,1例发展为张力性硬脑膜下积液.11例CSDH病人中,在第一次外伤后72 h内头部CT示6例硬脑膜下积液,4例脑挫伤,1例无特殊显示,无一例为硬膜下血肿.结论CSDH的发生可能与硬脑膜下积液有密切关系.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大脑曼氏裂头蚴病1例及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学生.因口角和左手不自主频繁抽搐二月入院.发作时右手麻木,有针刺和沉重感,每次发作2~5min,偶伴头部左右摆动,曾出现意识丧失一次,并有发热史(不规则热).体检:体温37℃,神志清楚,颅神经检查正常,双视乳头边界清楚,颈软,四肢感觉和运动无异常,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反射(-).颅脑CT检查提示:右额顶叶低密度灶.

    作者:李新建;秦军;罗杰;周章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双侧基底节大量出血5例报告

    1 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8~63岁.4例首发右基底节出血,1例首发左基底节出血.随后都在约一周内(12 h~8 d)出现对侧基底节出血.双侧出血均经CT及手术证实,出血量60~80 ml.首发的一侧血肿在发病后6~18 h内开颅清除血肿.有3例行对侧血肿清除术.1例行脑室外引流,1例未作二次手术.治疗结果: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例.

    作者:吴星;戴学元;裴永恩;方胜;周滨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该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14例,得到了很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14例中,男527,女487;年龄,26~82岁;病程0.5~32年;右侧疼痛504例,左侧428例;部位,Ⅰ支75例,Ⅱ支166例,Ⅲ支150例,Ⅰ~Ⅱ支84例,Ⅱ~Ⅲ支358例,Ⅰ~Ⅲ99例;双侧性82 例.

    作者:吕福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肛温32~35℃)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8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其中40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曹乐胜;蒋争鸣;李维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双孔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我院1987至1997年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108例,其中采用双孔钻颅血肿引流78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78例,男56例,女22例;单侧74例,双侧4例;平均年龄60.8岁,确诊时间平均3.4月.1.2临床表现头痛68例,头晕35例,视力模糊33例,耳鸣6例,记忆力下降15例,行走不稳51例,呕吐8例,尿失禁1例,瞳孔不等大5例,不同程度偏瘫49例,感觉障碍11例.

    作者:朱强;许培源;付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面神经监测在小脑桥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10 d及随访后的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7~10 d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两组分别为15例和9例,Ⅳ~V级者分别为7例和14例;随访后两组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分别为21例和14例,IV~V级者分别为1例和9例;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对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有重要指导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

    作者:张智峰;杨正明;鲍文公;雷霆;薛德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2Ir 脑胶质瘤间质内放疗的临床应用

    我院神经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与放疗科合作,采用192Ir后装治疗机行脑胶质瘤术后瘤间质内放射治疗,取得良好近期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29~68岁,平均38.1岁.

    作者:张延平;吴铁军;张业嵩;杜朝晖;王学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颅窝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目的探讨和评价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68例,将其分为前部和后部二组,大、中、小三型,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和部位有关,中、小型肿瘤和前部肿瘤的全切除率较高.翼点入路和眶颧入路明显优于双侧或单侧额下入路,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和手术效果好.结论前颅窝底前部脑膜瘤宜采用眶颧侧裂入路,后部脑膜瘤宜采用翼点侧裂入路切除肿瘤,双侧额下入路应尽量少用.

    作者:沈建康;赵卫国;成侃;孙青芳;濮春华;林东;李云峰;胡锦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颅针穿微创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51~78岁.6例有头部外伤病史,3例外伤史不详,1例无外伤.血肿位于右侧颞顶部4例,左侧顶枕部5例,左侧额颞部1例.1.2 临床表现进行性头痛、头晕加重10例,情绪改变2例,恶心、呕吐6例,轻偏瘫、行走乏力4例,癫痫样发作2例.1.3影像学CT检查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少量新鲜出血3例.

    作者:胡太可;吴新宇;刘斌;叶辉;孙友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附43例报告)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并休克病人43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1.9%,今将有关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10例.年龄17~61岁,平均38.7岁.车祸伤31例,坠落伤及摔伤8例,他伤4例.

    作者:阴亮;王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颈总动脉推注rhb FGF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初步观察

    目的探讨经颈总动脉灌注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再经颈总动脉推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hbFG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方法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12例,在经伤侧大脑半球颈总动脉穿刺,用20%甘露醇50 ml灌注后推注 rhbFGF 80万单位,每天一次,共10~18 d;术前对伤者作GCS评分、肢体肌力语言功能、CT、ECT、TCD检查,用药后5 d、10 d、1个月、3个月复行上述检查.结果用药2~5 d出现肢体功能好转,脑血供改善,脑水肿吸收,10 d后t体功能明显恢复.脑血供和颅内血流流速接近正常,脑水肿消退.而失语恢复和脑干损伤患者的肢体、意识恢复时间较长(1~3个月).结论经颈总动脉灌注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患者推注rhbFGF可以有效增加局部脑血流,促进脑外伤病人的康复.

    作者:向进;陈建良;陈洪;吕文;郭伟;吴耀晨;洪岸;林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LAK细胞及活化ETC联合移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

    目的探讨以LAK细胞联合活化胸腺细胞(ETC)行瘤腔内移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进行LAK细胞、活化ETC体外杀瘤细胞活性比较,观察联合移植对荷瘤大鼠的作用.结果联合移植组大鼠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电镜观察瘤细胞空泡变性,胶质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均升高(P<0.01),CD8降低,胸腺不发生萎缩与凋亡.结论联合移植对脑胶质瘤有治疗作用并且对荷瘤大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王启弘;杨富明;周志红;郭彩玲;庄敏;刘芳;李涛;郭守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支气管动脉内治疗肺癌时预防脊髓损伤的研究

    目的为了总结经支气管动脉内治疗肺癌时,预防脊髓损伤的经验.方法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在经支气管动脉内治疗肺癌时,将导管末端置于支气管动脉开口前一血液自然灌注小区内,间断地推注药物,从而避免了药液返流.结果全组302例肺癌患者中26例采用将导管插进支气管动脉中的常规方法治疗,术后4例发生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3%,其中3例高位截瘫,1例右下肢单瘫;而采用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改进的方法治疗的276例病人,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损伤.结论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改进的血管内治疗肺癌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和替代了常规将导管直接插进支气管动脉内的方法.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可避免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新元;余泽;束枫;刘琴珍;徐亚珍;贺继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脑室出血

    脑室出血并非罕见,以自发性脑室出血为例,约占脑出血的3%~5%,但55%的病人出血量少,预后好,出血量大者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故探索治疗脑室出血的措施对提高重型脑室出血抢救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应用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25例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汤永德;周相军;翟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发病急骤、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达90%.我院1987年至2000年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73岁,平均38.5岁.主要为车祸伤、坠落伤及跌伤.发病时间为伤后或术后2 h~9 d,平均3.6 d.有中间清醒期及意识好转期6例,剧烈头痛10例,频繁呕吐7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肢体偏瘫7例,四肢痉挛3例,病理反射5例.

    作者:操廉;罗迎春;郑华山;莫先红;李庆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附8例报告)

    1990年至1999年,我科收治血管网织细胞瘤共27 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有8例为实质性,占同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29.6%.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6.8岁.单纯头痛5例,头痛、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6例,共济失调8例,眼球震颤8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2例.无一例有家族史.

    作者:曾文胜;陈淳;钟春龙;罗其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伤性重度视神经损伤的治疗

    目的分析与总结外伤性重度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9例外伤性重度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并复习近期相关文献的病例52例.结果对于外伤性视神经重度损伤,尽管伤后视力丧失,经积极治疗,包括激素应用和视神经减压术,仍有约32%病例的视力可能得到良好恢复.结论外伤性重度视神经损伤多见于车祸头部外伤后,应尽早积极治疗,以争取视力恢复.

    作者:杨雷霆;黄祜鸿;梁裕盛;肖绍文;黄玮;秦坤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骨缺损修复研究进展

    1 颅骨修复基本要求缘于手术、外伤、先天异常所致的巨大颅骨缺损需要修复重建,理想修补材料要求无生物学活性,无抗原性,不被机体排斥;坚固、耐用、抗腐蚀,不被机体吸收,不致癌;质地轻,耐冲撞;X线能穿透,不受磁场影响,导热和导电不良;高温消毒不变形,化学灭菌不变质;价格便宜,易得易塑形,能与颅骨原形弥合;修复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外观完美,达到骨性愈合,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儿童修补还需要适应颅骨生长,数十年不变形,不感染[1].

    作者:郑少钦;杨应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9年1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416例高血压脑出血(HCH)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再出血者108例.现将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付留长;李庆堂;高荣祥;王风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管套管脱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通畅的抢救措施,出现脱管会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我院1995年至2000年间15例病人出现套管脱管,分析如下:1 脱管原因分析护理不当5例,其中暴力拔出、吸痰导管过粗、套管内分泌物凝结各1例,创面换药不当2例;套管系带过松3例;套管过短、套管垫太厚各3例;病人抓脱1例.

    作者:刘道兵;闫金伟;李红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