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永德;周相军;翟梅
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1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7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系急性起病,保守治疗无效,家属强烈要求手术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小 70岁,大88岁,平均75.2岁;深昏迷4例,浅昏迷14例,朦胧或嗜睡7例,清醒1例;呕吐12例,呼吸困难6例,大小便失禁10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
作者:毋江;史建军;石亚伟;冯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总结经支气管动脉内治疗肺癌时,预防脊髓损伤的经验.方法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在经支气管动脉内治疗肺癌时,将导管末端置于支气管动脉开口前一血液自然灌注小区内,间断地推注药物,从而避免了药液返流.结果全组302例肺癌患者中26例采用将导管插进支气管动脉中的常规方法治疗,术后4例发生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3%,其中3例高位截瘫,1例右下肢单瘫;而采用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改进的方法治疗的276例病人,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损伤.结论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改进的血管内治疗肺癌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和替代了常规将导管直接插进支气管动脉内的方法.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可避免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新元;余泽;束枫;刘琴珍;徐亚珍;贺继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6号、8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应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1例GBM 6号、8号染色体上20个、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6号染色体的LOH率为47.6%,在28.1%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6p和6q的LOH率分别是28.6%、38.1%,在6qtel 上距短臂端粒20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81检测到了较高的LOH率(50%),6q16.3上D6S287的LOH率也高达50%,另外,6p21.1-p21.3上D6S276的LOH率也较高(35.3%).本组病例的8号染色体LOH率较低(23.8%),在16.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其中8p12-p22上D8S550和D8S549的LOH率较高,分别是27.8%、30.0%.结论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变化可能在GB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号染色体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如6号染色体重要,但在8p12-p22上D8S550-D8S549位点间区域也有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TSG.
作者:江澄川;胡杰;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肛温32~35℃)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8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其中40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曹乐胜;蒋争鸣;李维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87至1997年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108例,其中采用双孔钻颅血肿引流78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78例,男56例,女22例;单侧74例,双侧4例;平均年龄60.8岁,确诊时间平均3.4月.1.2临床表现头痛68例,头晕35例,视力模糊33例,耳鸣6例,记忆力下降15例,行走不稳51例,呕吐8例,尿失禁1例,瞳孔不等大5例,不同程度偏瘫49例,感觉障碍11例.
作者:朱强;许培源;付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89年1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416例高血压脑出血(HCH)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再出血者108例.现将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付留长;李庆堂;高荣祥;王风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总结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和深部小病灶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采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额叶6例(其中3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脂肪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和寄生虫感染各1例.结果神经导航总体误差1.8~5.7 mm,平均2.8 mm.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位于运动区的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秦尚振;徐国政;龚杰;马廉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张新元;潘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51~78岁.6例有头部外伤病史,3例外伤史不详,1例无外伤.血肿位于右侧颞顶部4例,左侧顶枕部5例,左侧额颞部1例.1.2 临床表现进行性头痛、头晕加重10例,情绪改变2例,恶心、呕吐6例,轻偏瘫、行走乏力4例,癫痫样发作2例.1.3影像学CT检查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少量新鲜出血3例.
作者:胡太可;吴新宇;刘斌;叶辉;孙友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脑室出血并非罕见,以自发性脑室出血为例,约占脑出血的3%~5%,但55%的病人出血量少,预后好,出血量大者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故探索治疗脑室出血的措施对提高重型脑室出血抢救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应用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25例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汤永德;周相军;翟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成人颅脑损伤后脑肿胀处理棘手,预后不良[1],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为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我们对近年收治的53例作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1995年至1998年,我们共收治成年颅脑创伤后脑肿胀共5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9.7岁(16~71岁).交通事故伤40例,坠落伤11例,击伤1例,原因不清1例.
作者:谭源福;曹美鸿;黄祜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以LAK细胞联合活化胸腺细胞(ETC)行瘤腔内移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进行LAK细胞、活化ETC体外杀瘤细胞活性比较,观察联合移植对荷瘤大鼠的作用.结果联合移植组大鼠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电镜观察瘤细胞空泡变性,胶质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均升高(P<0.01),CD8降低,胸腺不发生萎缩与凋亡.结论联合移植对脑胶质瘤有治疗作用并且对荷瘤大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王启弘;杨富明;周志红;郭彩玲;庄敏;刘芳;李涛;郭守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并休克病人43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1.9%,今将有关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10例.年龄17~61岁,平均38.7岁.车祸伤31例,坠落伤及摔伤8例,他伤4例.
作者:阴亮;王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该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14例,得到了很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14例中,男527,女487;年龄,26~82岁;病程0.5~32年;右侧疼痛504例,左侧428例;部位,Ⅰ支75例,Ⅱ支166例,Ⅲ支150例,Ⅰ~Ⅱ支84例,Ⅱ~Ⅲ支358例,Ⅰ~Ⅲ99例;双侧性82 例.
作者:吕福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0年至1999年,我科收治血管网织细胞瘤共27 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有8例为实质性,占同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29.6%.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6.8岁.单纯头痛5例,头痛、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6例,共济失调8例,眼球震颤8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2例.无一例有家族史.
作者:曾文胜;陈淳;钟春龙;罗其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发病急骤、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达90%.我院1987年至2000年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73岁,平均38.5岁.主要为车祸伤、坠落伤及跌伤.发病时间为伤后或术后2 h~9 d,平均3.6 d.有中间清醒期及意识好转期6例,剧烈头痛10例,频繁呕吐7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肢体偏瘫7例,四肢痉挛3例,病理反射5例.
作者:操廉;罗迎春;郑华山;莫先红;李庆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介绍神经导航辅助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方法应用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经蝶手术入路,使用高速磨钻磨除蝶窦内骨质.结果10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达到全切除,无手术并发症.10例平均坐标误差1.14~3.91 mm(平均2.30 mm).术前准备时间为9~15 min(平均103 min).手术时问为 90~140 min(平均120 mm).结论神经导航提供实时三维定位,指导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的经蝶手术,疗效满意.
作者:宋冬雷;杜固宏;鲍伟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在治疗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将MRI数据传入无框架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SealthStation)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建模、标记点定位、手术入路设计,开颅前行参考环及探针确认、标记点注册、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实时定位.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17例,其中动静脉畸形46例,动脉瘤42例,海绵状血管瘤29例.结果颅内病灶或重要解剖定位结构准确,机显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 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4例,占3.4%,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能准确进行病灶定位,有效保护脑组织,减少神经损伤.切除病灶,改变了传统开颅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证.
作者:王硕;赵继宗;隋大立;王嵘;王德江;赵元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持续性头痛、头昏2月,伴间断性恶心、呕吐.头痛坐位及站立时加重,平卧时缓解.无脑外伤病史.体检:神清,颈项轻度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阴性.CT示双侧额颞叶慢性硬膜下血肿.腰穿测压为0.2 kpa.诊断为原发性低颅内压(PIH)合并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仅行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术后症状缓解.复查CT示双侧额颞叶硬膜下少量积气,患者自动出院.
作者:屈洪涛;陈卫国;袁忠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学生.因口角和左手不自主频繁抽搐二月入院.发作时右手麻木,有针刺和沉重感,每次发作2~5min,偶伴头部左右摆动,曾出现意识丧失一次,并有发热史(不规则热).体检:体温37℃,神志清楚,颅神经检查正常,双视乳头边界清楚,颈软,四肢感觉和运动无异常,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反射(-).颅脑CT检查提示:右额顶叶低密度灶.
作者:李新建;秦军;罗杰;周章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与总结外伤性重度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9例外伤性重度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并复习近期相关文献的病例52例.结果对于外伤性视神经重度损伤,尽管伤后视力丧失,经积极治疗,包括激素应用和视神经减压术,仍有约32%病例的视力可能得到良好恢复.结论外伤性重度视神经损伤多见于车祸头部外伤后,应尽早积极治疗,以争取视力恢复.
作者:杨雷霆;黄祜鸿;梁裕盛;肖绍文;黄玮;秦坤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