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赵继宗;隋大立;王嵘;王德江;赵元立
1 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8~63岁.4例首发右基底节出血,1例首发左基底节出血.随后都在约一周内(12 h~8 d)出现对侧基底节出血.双侧出血均经CT及手术证实,出血量60~80 ml.首发的一侧血肿在发病后6~18 h内开颅清除血肿.有3例行对侧血肿清除术.1例行脑室外引流,1例未作二次手术.治疗结果: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例.
作者:吴星;戴学元;裴永恩;方胜;周滨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神经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与放疗科合作,采用192Ir后装治疗机行脑胶质瘤术后瘤间质内放射治疗,取得良好近期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29~68岁,平均38.1岁.
作者:张延平;吴铁军;张业嵩;杜朝晖;王学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CI)病人血浆内皮素(E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9例CI病人和29例健康人ET、Na+-K+ATPase、Ca2+-Mg2+ATPase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CI组:ηb、ηp、ηre、HCT、K值、EAI、TK与ET呈明显正相关,与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呈明显负相关;ET与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呈明显负相关(r=-0.21、-0.27,P均<0.05);ηb与ET关系为密切(r=0.43,P<0.01).结论①ET、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变化能引起血液粘滞性改变.②它们对CI的血液粘滞性的影响是多途径的.ET主要是通过收缩血管,改变红细胞膜 Na++-K原、Ca2+泵的活性,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③采用保护血管张力的药物和稀释血液等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和CI.
作者:韩芳;刘久波;何国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87至1997年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108例,其中采用双孔钻颅血肿引流78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78例,男56例,女22例;单侧74例,双侧4例;平均年龄60.8岁,确诊时间平均3.4月.1.2临床表现头痛68例,头晕35例,视力模糊33例,耳鸣6例,记忆力下降15例,行走不稳51例,呕吐8例,尿失禁1例,瞳孔不等大5例,不同程度偏瘫49例,感觉障碍11例.
作者:朱强;许培源;付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该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14例,得到了很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14例中,男527,女487;年龄,26~82岁;病程0.5~32年;右侧疼痛504例,左侧428例;部位,Ⅰ支75例,Ⅱ支166例,Ⅲ支150例,Ⅰ~Ⅱ支84例,Ⅱ~Ⅲ支358例,Ⅰ~Ⅲ99例;双侧性82 例.
作者:吕福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51~78岁.6例有头部外伤病史,3例外伤史不详,1例无外伤.血肿位于右侧颞顶部4例,左侧顶枕部5例,左侧额颞部1例.1.2 临床表现进行性头痛、头晕加重10例,情绪改变2例,恶心、呕吐6例,轻偏瘫、行走乏力4例,癫痫样发作2例.1.3影像学CT检查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少量新鲜出血3例.
作者:胡太可;吴新宇;刘斌;叶辉;孙友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0年至1999年,我科收治血管网织细胞瘤共27 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有8例为实质性,占同期血管网织细胞瘤的29.6%.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6.8岁.单纯头痛5例,头痛、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6例,共济失调8例,眼球震颤8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2例.无一例有家族史.
作者:曾文胜;陈淳;钟春龙;罗其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总结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和深部小病灶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采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额叶6例(其中3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脂肪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和寄生虫感染各1例.结果神经导航总体误差1.8~5.7 mm,平均2.8 mm.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位于运动区的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秦尚振;徐国政;龚杰;马廉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张新元;潘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颅内肿瘤手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的急性颅内血肿在颅脑手术中并非少见,对该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充分认识和及时处理.我科自1999年6月至12月间连续发生5例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膜外血肿,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清海;周晓平;刘建民;胡小吾;孙志杨;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持续性头痛、头昏2月,伴间断性恶心、呕吐.头痛坐位及站立时加重,平卧时缓解.无脑外伤病史.体检:神清,颈项轻度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阴性.CT示双侧额颞叶慢性硬膜下血肿.腰穿测压为0.2 kpa.诊断为原发性低颅内压(PIH)合并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仅行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术后症状缓解.复查CT示双侧额颞叶硬膜下少量积气,患者自动出院.
作者:屈洪涛;陈卫国;袁忠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74例颅底肿瘤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颅底解剖标志点并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74例平均坐标误差为(2.26+-0.99)mm,预期准确性为(3.00±0.92)mm.CT和MRI融合误差为1.04 mm.靶点准确性为<2 mm.74例肿瘤全切5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穿刺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无变化61例(61/74),加重或出现新症状13例.2例死于与手术无关的原因,分别为窒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周良辅;杜固宏;毛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颅骨修复基本要求缘于手术、外伤、先天异常所致的巨大颅骨缺损需要修复重建,理想修补材料要求无生物学活性,无抗原性,不被机体排斥;坚固、耐用、抗腐蚀,不被机体吸收,不致癌;质地轻,耐冲撞;X线能穿透,不受磁场影响,导热和导电不良;高温消毒不变形,化学灭菌不变质;价格便宜,易得易塑形,能与颅骨原形弥合;修复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外观完美,达到骨性愈合,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儿童修补还需要适应颅骨生长,数十年不变形,不感染[1].
作者:郑少钦;杨应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10 d及随访后的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7~10 d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两组分别为15例和9例,Ⅳ~V级者分别为7例和14例;随访后两组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分别为21例和14例,IV~V级者分别为1例和9例;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对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有重要指导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
作者:张智峰;杨正明;鲍文公;雷霆;薛德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89年1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416例高血压脑出血(HCH)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再出血者108例.现将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付留长;李庆堂;高荣祥;王风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学生.因口角和左手不自主频繁抽搐二月入院.发作时右手麻木,有针刺和沉重感,每次发作2~5min,偶伴头部左右摆动,曾出现意识丧失一次,并有发热史(不规则热).体检:体温37℃,神志清楚,颅神经检查正常,双视乳头边界清楚,颈软,四肢感觉和运动无异常,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反射(-).颅脑CT检查提示:右额顶叶低密度灶.
作者:李新建;秦军;罗杰;周章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的预防效果.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①实验组(NGF),②对照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③正常组(假手术).用外科手术造成双侧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及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酯酶(ACE)活性神经元则分别用Y型迷宫和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额叶皮质损伤4周后,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明显下降(P<0.01),基底前脑含AChE活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NGI治疗可有效地防止额叶皮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及基底前脑含AChE活性神经元的减少(P<0.05).结论NGF对双侧额叶皮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机能障碍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有预防效果.
作者:吴佐泉;邱炜;丁继兵;肖同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脑胶质瘤诱导分化治疗的潜在用途.方法应用改良MTT法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RA/IFN-γ诱导分化处理前后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特性及Ki-67抗原的表达变化.结果RA/IFN-γ协同诱导分化可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明显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P<0.01).结论RA/IFN-γ协同诱导分化能有效逆转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表型.
作者:钟春龙;罗其中;王勇;邱永明;徐纪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理.方法对我科1997年至1999年治疗的17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ADDH),11例CSDH及9例硬脑膜下积液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7例ASDH非手术治疗后无1例发展成为CSDH.9例硬脑膜下积液有2例发展成为CSDH,1例发展为张力性硬脑膜下积液.11例CSDH病人中,在第一次外伤后72 h内头部CT示6例硬脑膜下积液,4例脑挫伤,1例无特殊显示,无一例为硬膜下血肿.结论CSDH的发生可能与硬脑膜下积液有密切关系.
作者:何强华;谢培增;王松青;梁鹿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脑室出血并非罕见,以自发性脑室出血为例,约占脑出血的3%~5%,但55%的病人出血量少,预后好,出血量大者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故探索治疗脑室出血的措施对提高重型脑室出血抢救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应用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25例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汤永德;周相军;翟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发病急骤、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达90%.我院1987年至2000年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73岁,平均38.5岁.主要为车祸伤、坠落伤及跌伤.发病时间为伤后或术后2 h~9 d,平均3.6 d.有中间清醒期及意识好转期6例,剧烈头痛10例,频繁呕吐7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肢体偏瘫7例,四肢痉挛3例,病理反射5例.
作者:操廉;罗迎春;郑华山;莫先红;李庆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