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尚振;徐国政;龚杰;马廉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张新元;潘力
目的探讨和评价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的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68例,将其分为前部和后部二组,大、中、小三型,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和部位有关,中、小型肿瘤和前部肿瘤的全切除率较高.翼点入路和眶颧入路明显优于双侧或单侧额下入路,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和手术效果好.结论前颅窝底前部脑膜瘤宜采用眶颧侧裂入路,后部脑膜瘤宜采用翼点侧裂入路切除肿瘤,双侧额下入路应尽量少用.
作者:沈建康;赵卫国;成侃;孙青芳;濮春华;林东;李云峰;胡锦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8~63岁.4例首发右基底节出血,1例首发左基底节出血.随后都在约一周内(12 h~8 d)出现对侧基底节出血.双侧出血均经CT及手术证实,出血量60~80 ml.首发的一侧血肿在发病后6~18 h内开颅清除血肿.有3例行对侧血肿清除术.1例行脑室外引流,1例未作二次手术.治疗结果: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例.
作者:吴星;戴学元;裴永恩;方胜;周滨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6号、8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应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1例GBM 6号、8号染色体上20个、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6号染色体的LOH率为47.6%,在28.1%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6p和6q的LOH率分别是28.6%、38.1%,在6qtel 上距短臂端粒20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81检测到了较高的LOH率(50%),6q16.3上D6S287的LOH率也高达50%,另外,6p21.1-p21.3上D6S276的LOH率也较高(35.3%).本组病例的8号染色体LOH率较低(23.8%),在16.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其中8p12-p22上D8S550和D8S549的LOH率较高,分别是27.8%、30.0%.结论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变化可能在GB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号染色体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如6号染色体重要,但在8p12-p22上D8S550-D8S549位点间区域也有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TSG.
作者:江澄川;胡杰;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87至1997年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108例,其中采用双孔钻颅血肿引流78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78例,男56例,女22例;单侧74例,双侧4例;平均年龄60.8岁,确诊时间平均3.4月.1.2临床表现头痛68例,头晕35例,视力模糊33例,耳鸣6例,记忆力下降15例,行走不稳51例,呕吐8例,尿失禁1例,瞳孔不等大5例,不同程度偏瘫49例,感觉障碍11例.
作者:朱强;许培源;付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导航准确性的因素并研究校正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切除颅内病变90例,在手术前成像,手术计划设计,体位摆放及手术操作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并通过术中校正顺利达至靶点.结果应用上述方法,神经导航准确性良好,完整切除病变,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在神经导航手术中,应防止各种因素影响导航的准确性,正确的手术操作,术中对导航系统的校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只达石;李建国;杨玉山;闫学江;姚鑫;李庆彬;姜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该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14例,得到了很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14例中,男527,女487;年龄,26~82岁;病程0.5~32年;右侧疼痛504例,左侧428例;部位,Ⅰ支75例,Ⅱ支166例,Ⅲ支150例,Ⅰ~Ⅱ支84例,Ⅱ~Ⅲ支358例,Ⅰ~Ⅲ99例;双侧性82 例.
作者:吕福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在治疗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将MRI数据传入无框架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SealthStation)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建模、标记点定位、手术入路设计,开颅前行参考环及探针确认、标记点注册、设计手术切口,术中实时定位.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17例,其中动静脉畸形46例,动脉瘤42例,海绵状血管瘤29例.结果颅内病灶或重要解剖定位结构准确,机显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 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4例,占3.4%,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能准确进行病灶定位,有效保护脑组织,减少神经损伤.切除病灶,改变了传统开颅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证.
作者:王硕;赵继宗;隋大立;王嵘;王德江;赵元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g)是一种由带有唾液酸的寡糖链和神经酰胺组成的糖鞘脂,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膜双脂层(包括神经细胞突触终板、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和溶酶体膜等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中尤为丰富.外源性Gg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嵌入神经细胞膜,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再生过程[1].
作者:钟东;唐文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理.方法对我科1997年至1999年治疗的17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ADDH),11例CSDH及9例硬脑膜下积液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7例ASDH非手术治疗后无1例发展成为CSDH.9例硬脑膜下积液有2例发展成为CSDH,1例发展为张力性硬脑膜下积液.11例CSDH病人中,在第一次外伤后72 h内头部CT示6例硬脑膜下积液,4例脑挫伤,1例无特殊显示,无一例为硬膜下血肿.结论CSDH的发生可能与硬脑膜下积液有密切关系.
作者:何强华;谢培增;王松青;梁鹿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脑胶质瘤诱导分化治疗的潜在用途.方法应用改良MTT法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RA/IFN-γ诱导分化处理前后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特性及Ki-67抗原的表达变化.结果RA/IFN-γ协同诱导分化可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明显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P<0.01).结论RA/IFN-γ协同诱导分化能有效逆转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表型.
作者:钟春龙;罗其中;王勇;邱永明;徐纪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成人颅脑损伤后脑肿胀处理棘手,预后不良[1],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为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我们对近年收治的53例作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1995年至1998年,我们共收治成年颅脑创伤后脑肿胀共5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9.7岁(16~71岁).交通事故伤40例,坠落伤11例,击伤1例,原因不清1例.
作者:谭源福;曹美鸿;黄祜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74例颅底肿瘤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颅底解剖标志点并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74例平均坐标误差为(2.26+-0.99)mm,预期准确性为(3.00±0.92)mm.CT和MRI融合误差为1.04 mm.靶点准确性为<2 mm.74例肿瘤全切5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穿刺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无变化61例(61/74),加重或出现新症状13例.2例死于与手术无关的原因,分别为窒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周良辅;杜固宏;毛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总结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和深部小病灶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我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采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额叶6例(其中3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脂肪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和寄生虫感染各1例.结果神经导航总体误差1.8~5.7 mm,平均2.8 mm.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位于运动区的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的小病灶,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秦尚振;徐国政;龚杰;马廉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张新元;潘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发病急骤、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达90%.我院1987年至2000年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73岁,平均38.5岁.主要为车祸伤、坠落伤及跌伤.发病时间为伤后或术后2 h~9 d,平均3.6 d.有中间清醒期及意识好转期6例,剧烈头痛10例,频繁呕吐7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肢体偏瘫7例,四肢痉挛3例,病理反射5例.
作者:操廉;罗迎春;郑华山;莫先红;李庆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通畅的抢救措施,出现脱管会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我院1995年至2000年间15例病人出现套管脱管,分析如下:1 脱管原因分析护理不当5例,其中暴力拔出、吸痰导管过粗、套管内分泌物凝结各1例,创面换药不当2例;套管系带过松3例;套管过短、套管垫太厚各3例;病人抓脱1例.
作者:刘道兵;闫金伟;李红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肛温32~35℃)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收治8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其中40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曹乐胜;蒋争鸣;李维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10 d及随访后的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7~10 d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两组分别为15例和9例,Ⅳ~V级者分别为7例和14例;随访后两组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分别为21例和14例,IV~V级者分别为1例和9例;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对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有重要指导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
作者:张智峰;杨正明;鲍文公;雷霆;薛德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的预防效果.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①实验组(NGF),②对照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③正常组(假手术).用外科手术造成双侧额叶皮质局限性损伤.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及基底前脑含乙酰胆碱酯酶(ACE)活性神经元则分别用Y型迷宫和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额叶皮质损伤4周后,动物的学习、记忆机能明显下降(P<0.01),基底前脑含AChE活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NGI治疗可有效地防止额叶皮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及基底前脑含AChE活性神经元的减少(P<0.05).结论NGF对双侧额叶皮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机能障碍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有预防效果.
作者:吴佐泉;邱炜;丁继兵;肖同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分型与术式的关系.方法根据MR和临床表现将病人分为3组:①脊髓前受压型:齿状突压迫延髓或脊髓的腹侧,造成延颈段脊髓严重成角畸形;四肢痉挛性瘫痪,长束征阳性;选用术式为枕枢髂骨固定术和经口齿状突磨除术.②小脑受压型:枕骨压迫小脑,延髓脊髓腹侧未受压;小脑和后组颅神经受损;选用术式为后颅窝减压术.③混合型:齿状突轻度压迫延髓脊髓腹侧,枕骨也轻度压迫小脑;四肢肌力轻度减低,肌张力可增高,腱反射可亢进;后组颅神经和小脑受损的表现也很轻微;选用术式为后颅窝部分减压术同时行枕枢髂骨固定术.结果脊髓前受压型、小脑受压型和混合型分别随访9、30和22例,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或停止发展分别为8、24和18例.结论Chiari畸形的分型有利于术式的选择.
作者:刘伟国;高龙;郑文济;赵春平;王秀;魏群;刘云廷;李运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1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70岁以上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系急性起病,保守治疗无效,家属强烈要求手术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小 70岁,大88岁,平均75.2岁;深昏迷4例,浅昏迷14例,朦胧或嗜睡7例,清醒1例;呕吐12例,呼吸困难6例,大小便失禁10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
作者:毋江;史建军;石亚伟;冯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