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胜田;余玉银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SCCI)早期并发癫痫病(Epilepticus, EP )是临床危及生命的急症,我院自1991年4月至1997年12月收治76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的6.5%,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伯彦;倪慧珍;王朝晖;周健;李祥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10年来,许多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30~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我科于1995年6月~1999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9例,其中36例采用亚低温与硫酸镁治疗 ,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潘乃梁;黄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 38岁.因双下肢疼痛3月余,肌力下降并行走困难10多天入院.查体:T12棘突明显压痛,L5、S1棘突轻压痛,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Ⅲ级,双下肢痛觉减退 ,深感觉及定位觉差,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胸椎MRI示:T12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结节状信号影,病变于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
作者:郭俭;申存瑛;高述礼;祝宏春;金卫中;谢立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无框架立体定向图像引导颅内手术(简称导航手术,N.S.)的大优点乃手术过程中能在监视屏上实时显示手术部位的三维图像(MR/CT),并能跟踪手术器械与脑结构的位置关系,为手术领航,使操作达到十分精确的境界.N.S.用于临床的时间很短,还没有积累很多经验,由于它摆脱了传统的定向框架束缚,加上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发展很快,正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矫形外科和五官科纵横发展.
作者:陈信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假瘤型脑炎极为少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与脑瘤鉴别困难,往往误诊误治.我院自1987年7月~1997年4月共收治7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庆;王伟民;丰育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研究脑损伤后挫裂伤灶旁局部脑组织乳酸代谢及线粒体SOD、MDA变化和脑水肿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其在脑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影响. 方法以自由落体脑创伤为模型,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对伤后4 h、24 h、48 h不同时间大鼠伤侧大脑皮质乳酸及线粒体SOD活力、MDA的含量测定,用干湿重法测相应时间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在伤后4 h脑组织含水量即增加,并且随着乳酸及线粒体SOD、MDA含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结论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是由众多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可能是重要的.保护这一亚细胞结构,可能为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朱志安;马延斌;张红;邱建华;高远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脑室系统出血是临床上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常见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侧脑室穿刺置管、注入尿激酶的方法治疗脑室系统出血,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强;李文纲;马海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吴锦坤;包光裕;段支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男,43岁.消瘦.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丧失一月余 .头颅MRI、MRA检查示左颞叶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诊断为脑膜脑动静脉畸形.
作者:贺军;秦尚振;李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8~65岁;车祸伤8例,坠落伤3例,打击伤1例.临床表现:昏迷4例, 嗜睡2例,神清6例,头疼6例,呕吐10例,双下肢轻瘫1例,烦燥、多语4例,小脑幕切迹疝2 例.影像学检查:颅骨摄片及CT检查,冠状缝哆开12例,伴局部粉碎骨折1例;血肿部位: 单侧4例,跨上矢状窦波及两侧8例,合并硬膜下血肿及脑挫伤2例,迟发性硬膜外血肿2例.
作者:蒋天伟;王守明;孙军;王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于1997年11月至199 8年12月,采用第一军医大学研制的国产JX-100型X-刀与国产BJ/6B直线加速器治疗颅内病变 41例,效果良好.
作者:黄民权;吴家阳;吴贵华;周文光;翁志成;江建东;高春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颅内巨大型脑包囊虫病是一种罕见的寄生虫病,我院于99年9月27日成功摘除一例右颞部巨大型脑包囊虫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旦增曲扎;扎西罗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自1947年Spiegel等[1]将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PD)的治疗以来,该技术经历了从兴盛~衰退~再兴盛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衰退的原因是由于70年代L-多巴等抗PD药物的应用,使该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遗憾的是长期应用抗PD药物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并且长期应用抗PD药物后其疗效也逐年减退,即产生耐药性.对这些不能耐受药物或产生耐药性的PD患者,应重新考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方法.
作者:杨正明;陈坚;雷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解决CT导向脑立体定向手术中AC-PC线与定向仪框架成角计算不精确的问题.方法应用纯数学模型以解析几何法求脑深部结构的定向仪框架空间坐标.结果从理论上证明,任意角度按装定向仪框架求脑深部结构的定向仪框架空间坐标是可行的,新方法较常规方法更接近金标准(脑室造影法),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为简化计算,对新方法作了计算机程序化处理.结论从理论和实践证明任意角度按装定向仪框架求脑深部结构的定向仪框架空间坐标是可行的.
作者:徐纪文;罗其中;牛朝诗;殷玉华;王宇;钟春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使一部分外伤性颅内小血肿在临床及CT监测下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但有一些颅脑损伤特殊类型的血肿其治疗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探讨.现将我科自1992年5 月~1999年5月收治的23例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明显脑肿胀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试图提高对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作者:单永治;丁育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男性,55岁.因腰背痛2月余,双下肢活动障碍10 d.CT报告胸12椎间盘突出.一般治疗4 d 缓解出院.以后症状进行性加重,13 d后再次入院.检查:神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骶部褥疮15 cm×10 cm.腰椎生理弯曲变直,腰3、4棘突压痛,双下肢肌张力减弱,肌力O~I级 .腰1节段下触痛觉减退,深浅反射均消失,巴氏征阴性.X线及CT报告胸12结核冷脓肿,肺部陈旧性结核.B超报告肝脾无肿大,腹腔无结节及肿物.ESR 66 mm/h.诊断:胸12结核冷脓肿,不全瘫;脊柱肿瘤?经抗痨、抗炎无缓解,手术探查:胸12腰1椎体及硬脊膜外大量鱼肉样组织,胸12椎体受侵变扁.病理见小肿瘤细胞弥漫增生,免疫组化LCA(+).诊断:弥漫性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术后截瘫无改善,多处浅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伴高热继而昏迷 ,术后12 d死亡.
作者:陈旭;贝抗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垂体泌乳素瘤(prolactinoma,以下简称PRL瘤)是常见的垂体肿瘤,约占垂体肿瘤的40%~ 60%.女性多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减少或闭经、溢乳、性功能减退、不育等内分泌症状和肿瘤的占位和侵蚀效应,如头痛、视觉障碍、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等.PRL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目前对PRL瘤的理想治疗方法仍众说不一.
作者:张作洪;朱炎昌;雷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种植性仿生颅骨(原WG-人造颅骨),它以进口高强度真空管纤维等运用高分子材料、仿生材料和生物材料,应用现代先进的高温高压和离子喷涂工艺,按颅骨缺损常见部位的弧度制成.其独特的羟基磷灰石表层,使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我院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 10月采用该材料行颅骨修补术4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剑兵;郭小武;秦毅;耿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3008例,死亡420例(院前死亡216例,院内死亡204 例),转院1664例,治疗924例.
作者:王世兴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