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军堂;王雪茜;刘晓倩;刘敏;赵琰;王庆国
目的:根据临床试验前期病例纳入情况,结合灵活性较强的适应性设计方法,观察干预方案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α消耗函数法进行主要结局指的期中分析,样本含量的重新估算.结果:NPQ百分比在各个观察时点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 >0.026),尚不能终止试验;重复测量的时点间有显著性差异,与分组因素间无交互作用;样本含量重新估算需继续纳入1386例受试者.结论:继续试验,并可参考期中分析结果调整试验方案.
作者:李慧;符文彬;梁伟雄;欧爱华;朱晓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评价欣胃颗粒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欣胃颗粒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胃镜下改变、病理疗效、相关安全性指标及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85.29%、82.35%,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1.87%、65.62%、62.5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谢晶日;韩翔;王静滨;崔言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益糖康对糖尿病大鼠的疗效及其蛋白组学的变化,从蛋白质的分子水平上探索中药益糖康对糖尿病作用机制生物学基础.方法:高脂高糖饮食+用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10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并采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对糖尿病大鼠进行串级质谱数据分析,对检测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表达差异白进行研究.结果:给药后,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从第6周开始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比较,给药组中的TC、TG、HDL-C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C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给药组的TC、TG、HDL-C、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IR)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LDL-C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组学变化,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共得到40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大于1.5倍的蛋白有11个,下调小于0.75倍的有29个.结论:中药益糖康是通过改善和修复蛋白的合成而降低血糖,并改善糖脂代谢的,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发现了中药益糖康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生物学基础.
作者:陈红谨;刘小溪;连捷;杨宇峰;石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和以补中益气汤为主的辩证加减联合治疗)和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免疫调节细胞CD4+ CD25+ Tr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明确诊断220例重症肌无力全身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各组均有110例患者.A组治疗方法为免疫抑制剂(甲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配伍中药重剂补中益气汤治疗;B组治疗方法为单纯免疫抑制剂(甲泼尼松龙冲击配伍硫唑嘌呤)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8个月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值和免疫调节细胞CD4+ CD25+ Tr百分比的动态变化,同时用许氏评分法的相对临床计分来判定治疗后6个月和18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6个月:因各种原因没有完成治疗的出组患者A组3例,B组5例;(2)治疗前两组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浓度值和CD4+ CD25+Tr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浓度值、CD4+ CD25+ Tr百分比、临床相对计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18个月,A组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浓度值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CD4+ CD25+ Tr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临床相对计分50%以上的患者人数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配伍重剂补中益气汤辨证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值下降更明显、CD4+ CD25+ Tr免疫调节细胞值明显升高,患者的临床完全缓解率高,且稳定而不易复发.
作者:乞国艳;薛银萍;杨红霞;顾珊珊;周云辙;刘超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42例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率变异(HRV)指数.以及患者服药期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化验结果和不良事件.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试验组(88.42%)优于对照组(76.85%)(P<0.05).对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前,SDNN/ms、SDANN/ms、SDNNI/ms、RMSSD/ms、PNN5050/%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DNN/ms、SDANN/ms、SDNNI/ms、RMSSD/ms、PNN5050/%较治疗前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P<0.05或0.001),对照组治疗后SDNN/ms、SDANN/ms、SDNNI/ms、PNN5050/%较治疗前有改善作用(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比较发现,试验组对SDNN/ms、SDANN/ms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检查测量结果评价,试验组P波离散度、QT离散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P波离散度、QT离散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P<0.05),对照组治疗后P波离散度较治疗前有改善作用(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比较发现,试验组对P波离散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益气活血法”较好地提高HRV值、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
作者:齐欣;郭书文;陈剑明;黄琨;张璐;陈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作者:戴忠华;笪舫芳;朱华;樊柳园;秦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物与第三代铂类奥沙利铂(L-OHP)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藤梨根正丁醇提取物与L-OHP单独应用以及联合应用于人食管癌Ec9706细胞株,并应用MTT法检测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抑制率,并且应用显微镜在镜下观察食管癌细胞株的形态变化;并且对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使用流式技术进行检测,且对食管癌细胞Ec9706株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中细胞株内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藤梨根提取物单用、奥沙利铂单用、以及联合应用均可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癌细胞株发现Ec9706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并且凋亡比率也显著增加;且藤梨根提取物与L-OHP连用后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而应用藤梨根提取物后食管癌细胞Ec9706中Bcl-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受到了抑制.连用L-OHP后两种蛋白的阳性率表达均进一步降低.结论:藤梨根正丁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食管癌细胞Ec9706细胞的增殖并且与L-OHP联用可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可能机制与Bcl-2和Survivin蛋白的下调有关.
作者:党辉;关徐涛;宋锐;王冰;王涛;高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疼痛是大多数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机制相当复杂,目前仍不清楚,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更新,越来越多与疼痛相关的生物分子被发现,这些生物分子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疼痛网络系统,就近年来疼痛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刘钰;何永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伊马替尼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糖蛋白、P53蛋白水平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纳入标准的80例ALL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DCP化疗方案治疗,此外对照组加以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则加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免疫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同时治疗前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p-糖蛋白及P53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的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BC水平显著下降,Hb、PLT、RBC水平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Hb、RBC、CD3+、CD4+、CD4+/CD8+、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53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伊马替尼治疗ALL疗效明确,能有效减少伊马替尼+化疗不良反应,降低p-糖蛋白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杨春华;迟永生;沈志鸿;温加玮;艾宗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01月),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筛425篇文献,终纳入11个RCT,计14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逆转LVH作用:LVDd[WMD=0.47,95% CI(-1.36,2.30),P=0.62];IVST[WMD=-0.26,95% CI(-0.52,0.01),P=0.06]、LVPWT[WMD=-0.22,95% CI(-0.45,0.00),P=0.05]、LVMI[WMD=-1.97,95% CI(-4.24,0.30),P=0.09],各P值均大于或等于0.05,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中成药逆转高血压痛LVH的作用与单用西药无明显差异.②降压疗效:SBP[OR =0.98,95% CI(-0.68,0.63),P=0.25],DBP[WMD=0.58,95% CI(-0.85,2.01),P=0.43],SBP及DBP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成药在降压方面疗效西药相当.③临床症状的改善率:[OR =3.83,95% CI(1.81,8.11),P=0.000 4],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LVH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体现出其优势.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成药与单纯西药比较,逆转LVH及降压作用两者相当,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成药有其明显优势.不良反应方面,中成药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咳嗽,与对照药选择有关(大部分为血管转化酶抑制剂).由于本Meta分析纳入研究较少,证据强度有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刘丹;曾勇;段吾磊;周骞;谭元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单纯生物反馈及其联合中医辨证方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8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作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痰气郁结组,各辨证分型患者每组均分为A(1-3)、B(1-3)组,A(1-3)组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B(1-3)组则给予中药辨证干预,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每间隔2周后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表(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定不同时间各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观察各组近远期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HAMA、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8周,不同证型各组患者HAMA、PSQI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B3组HAMA、PSQI评分降低幅度高于A1、A2、A3组(P<0.05);治疗前,各组SF-36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治疗6个月后,不同证型各组SF-36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B3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均高于A1、A2、A3组(P<0.05);治疗8周、治疗6个月后A1、A2、A3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B1、B2、B3组,但仅治疗6个后,B2、A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联合中医辨证方案治疗心脾两虚、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提升近远期疗效.
作者:秦国兴;何月敏;沈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ADAM33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实现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客观量化分级,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400例哮喘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的ADAM33基因rs2280090、rs487377、rs2787094共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相对于CC-CG基因型,rs2787094的GG基因型频率在掌纹阴性组为11.3%,在掌纹阳性组为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0,95%=1.26-3.50,P=0.003 8).结论:ADAM33基因rs2787094多态性与哮喘患者的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呈显著相关,而rs2280090、rs487377多态性和掌纹无相关性.
作者:周兆山;王燕青;朱习军;姜洪玉;陶红卫;姜文青;陆学超;胡海波;梁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开展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研究,了解全国和广东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开展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收集文献的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病例的基本情况和辨证分型.结果:一共纳入34篇文献,包括4570例患者,男性稍微多于女性,以轻度、中度患者为主.全国文献以大肠湿热证(34.8%)、脾胃虚弱(19.8%)、肝郁脾虚(12.5%)和脾肾两虚(10.8%)为主;四篇文献来自广东,一共645例患者,以大肠湿热(36.0%)、脾虚湿阻(18.9%)和脾胃虚弱(12.6%)为主.广东文献报告更多的脾虚湿阻、大肠湿热、血瘀肠络证患者(P<0.05);全国文献报告更多的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脾肾两虚、寒热错杂、阴血亏虚和脾虚湿热证患者(P>0.05).结论:广东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活饮食习惯和体质决定了该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大肠湿热和脾虚湿阻为主.
作者:陈新林;张长荣;王丹丹;莫慧霞;刘俊城;候政昆;徐谦;刘凤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检测对骨肉瘤细胞中MAPK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初步明确姜黄素对骨肉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剂量姜黄素处理.MTT法检测5,10,15,20,25,30,35,40,50 μmol/L姜黄素作用24,48,72 h对细胞的毒性作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法检测5,10,15μmol/L姜黄素对细胞的侵袭能力,黏附实验法检测对细胞的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5,10,15 μmol/L姜黄素作用后MAPK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RT-PCR法检测对细胞中MAPK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姜黄素浓度>15 μmol/L,作用时间>24 h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懒性(P <0.001),当姜黄素浓度≤15 μmol/L,作用时间为24h时,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细胞存活率>85%;细胞侵袭能力和黏附能力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15 μmol/L姜黄素浓度处理效果明显(P<0.05);姜黄素可明显抑制MAPK基因mRNA转录水平,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呈高度依懒性(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及此信号通路靶基因MAPK的表达降低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侵袭性.
作者:李学春;许江燕;陶茂灿;刘永林;吴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刺激程序,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收集脑中枢刺激信号.扫描完毕随即使用针刺感觉量表评价受试对象的感觉,依据感觉量化结果将图像数据分为针刺得气组与无感觉对照组,再在Matlab平台上采用SPM2.0软件包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针刺效应:针刺组有20例以酸麻胀重等得气指征为主,VAS评分4.85±2.47;对照组有15例无感觉,6例轻微刺痛感.(2)脑功能成像结果:以P≤0.01,K>30为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以对照无感觉为基线,针刺外关穴得气同时激活、负激活双侧BA3、左侧BA40;激活双侧BA6、20、40、47、小脑后叶和半月小叶,右侧8、24、37、39、Sub-lobar、尾状核,左侧10、13、21、22、边缘叶、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脑红核、脑干、小脑扁桃体;负激活右侧BA4、9、18,左侧BA5、6、7、10、24、小脑前叶和蚓部山顶.结论:针刺外关穴得气激活与负激活的脑区不同,激活脑区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负激活脑区大部分为非任务依赖性,其余负激活脑区亦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针刺的治疗效应与脑中枢的激活及负激活均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贵锋;黄泳;唐纯志;赖新生;陈俊琦;单保慈;陈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为解决准确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问题,设计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医分子分型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病例研究,探讨联合分型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收治符合入组标准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病例.化疗前行空芯针穿刺检查明确西医分子分型(4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同时由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中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3型:肝郁痰凝型、冲任失调型和正虚毒炽型),每个病例同时具有一个西医分子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联合分型).通过规范统一的4周期蒽环类联合紫衫类(ET)方案新辅助化疗得到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价和病理评价.将联合分型与化疗疗效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有128例女性乳腺癌符合入组要求纳入研究分析.管腔A型合并肝郁痰凝型占全体病例数比例高(24.22%),管腔B型合并正虚毒炽型比例低(0.78%).管腔型(包括A和B)更倾向于中医辨证为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型,三阴性更倾向于中医辨证为正虚毒炽型,而HER2过表达型则在三种中医辨证类型中分布较为均衡(x2 =38.35,P=0.00).通过联合分型与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比较发现,管腔A型中正虚毒炽分型较其他辨证分型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x2=16.54,P=0.002),而HER2过表达型中肝郁痰凝分型较其他辨证分型有更高的病理和完全缓解率(x2=10.25,P=0.036).结论:西医分子分型联合中医辨证分型可能更加精确地预测治疗疗效,可为乳腺癌术前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作者:王晨;梁晨露;俞星飞;郑亚兵;任莉莉;陈波;张爱琴;陈道宝;杨红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对赤石脂的记载,系统地从五色五脏析其效,晓其用,介绍了赤石脂的使用指征、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并有侧重地对该药在古代医籍的配伍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然;鞠俭奎;刘立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轻、中度及慢性迁延型溃疡性结肠炎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因而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从病证结合,主病主方;理气活血,贯穿始终;清肝理脾,不容忽视;内外合治,疗效更佳;温清并举,寒热同调等5个方面归纳了王庆国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与用药特色,并列举了王教授治疗本病的治验实例,以期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
作者:闫军堂;王雪茜;刘晓倩;刘敏;赵琰;王庆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64例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维生素B1+甲钴胺片+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5 d.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P物质水平,VAS、QOL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血清P物质水平以及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QOL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CD4+以及CD4+/CD8+较高(P<0.05),CD8+较低(P<0.05),血清P物质水平以及VAS评分较低(P<0.01),QOL评分较高(P<0.01),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刺血疗法能显著减轻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可能机制为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降低血清P物质水平.
作者:胡湛歆;蒋亦秀;黄池清;付梦珠;刘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优化中药人参叶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并且进行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试验.方法:以回流法提取作为提取方法,以人参皂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以分光光度法作为检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利用乙醇损伤氧化动物模型,以动物血浆中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人参叶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人参叶中皂苷类化合物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20 min,料液比为10∶1.动物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人参叶连续灌胃30 d,高剂量组0.5 g· kg-1人参叶可显著降低MDA、Prot含量,对GSH含量有一定增加作用.表明人参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应用优化的工艺可以实现提取人人参皂苷的效率的大化,所获得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张语迟;李赛男;刘春明;唐英;李森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