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儿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临床研究

乞国艳;刘鹏;顾珊珊;薛银萍;刘朝英;董会民;杨红霞

关键词: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JPYQBGJS),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MG1型),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
摘要:目的:①统计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阳性率;②评价和探讨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复发或无效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MGI型)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的明确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发病年龄小于15岁、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儿149例,单纯接受我院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为主方的中药治疗,在治疗前、后1、3、6、12个月时应用重症肌无力许氏绝对与相对评分法评价重症肌无力症状的严重程度[1],同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个月外周血液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滴度.结果:①149例患儿中,98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患儿,占65.77%;51例阴性的患儿,占34.23%.②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与阴性患儿在治疗后1、3、6、12个月时临床相对评分≥75%(有效率)的患儿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12个月时AchR-Ab阳性患儿达到98.9%,阴性患儿达90.9%,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对评分≥90%(临床痊愈率)的患儿在1、3、6、12个月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12个月时AchR-Ab阳性患儿达到97.8%,阴性患儿达88.0%,有统计学意义.④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患儿的AchR-Ab滴度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患儿AchR-Ab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chR-Ab滴度由(3.40±2.08) nmmol/L下降至(0.38±1.08) nmmol/L,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研究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患儿阳性率65.77%;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儿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均高于AchR-Ab阴性的患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眼肌型患儿的抗体浓度随着肌无力的缓解逐渐下降至阴性.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柿叶与柿皮中黄酮含量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不同贮存时长的柿叶和柿皮中黄酮含量差异及对α-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利用乙醇回流和溶剂萃取处理药材,分别采用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和pNPG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和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得到3批药材黄酮含量分别为2.79%、1.26%、0.48%,贮存时间增长,黄酮含量会降低,柿叶中黄酮含量较柿皮大,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与黄酮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对于柿叶及柿皮内黄酮类化合物的大量提取开发及进一步活性探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科研价值.

    作者:薛璇玑;张新新;罗俊;李丹丹;李俊;赵曼;郭增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当今主要治疗模式,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标是提高临床疗效,解决单纯用中医或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中西医在耳鼻咽喉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上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临床互补性很强,只有各取所长,融会贯通,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冯文大;蔡文伟;何伟平;阮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酵母多糖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对胰岛素抵抗(IR)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根据体质量及基础血液生化指标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纯化饲料喂养;阳性药小檗碱组及酵母多糖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同时预防性给药,连续16周.检测血浆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ELISA法测血浆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解剖分离小鼠的肝脏和肌肉,测定组织中脂质含量,分离部分肝脏及附睾周围脂肪组织做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组和酵母多糖组的GLU、TC、TG、LDL-C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血浆胰岛素水平极显著下降;酵母多糖组肝脏、肌肉中的TC、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酵母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用于防治糖、脂代谢紊乱的有效物质,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余雪;叶碧娴;荣向路;郭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式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关于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RCT,1319例患者.大部分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结论:六味五灵片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对比单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优势.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Ⅲ型前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水平;在改善肝功能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r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在降低门脉高压方面,联合用药能够降低门静脉内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联合用药的有效率大于单独用药组.但在降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球蛋白(serum globulin,GLB),乙型肝炎DNA病毒载量(HBV DNA)含量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的试验部分质量较低,故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以期做出更为严谨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扬武;罗伟生;黄瑞;谭全肖;段雪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黄芪消渴方联合胰岛素治疗新诊断Ⅱ型糖尿病临床总结

    目的:对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联合黄芪消渴方治疗效果对比研究.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者6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黄芪消渴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胰岛素联合黄芪消渴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患者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治疗后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周后的空腹血糖达标率与餐后2h血糖达标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低血糖事件,对照组有2例出现低血糖情况,经简单处理恢复,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观察组的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的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黄芪消渴方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并且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冯小南;楚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从瘀论治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从瘀论治在腔镜甲状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血府逐瘀汤.手术后对患者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前3d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TSH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皮下瘀斑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皮下气肿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中绝大多数有疼痛感、术后躯干部不适感、颈胸皮肤发紧麻木不适感,但治疗组患者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从瘀论治的治疗理念对于行腔镜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

    作者:张晓波;林展宏;刘婉芬;蔡北源;陈彦辰;陈经宝;秦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VAS和JOA分值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共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7d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经x2检验,x2=8.05,P=0.018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分数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缓解病情,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作者:谢斌;李慧;傅金汉;胡天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42)两组,分别予以中医周期疗法(经前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经后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减+二至丸)和西药疗法(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0 mg/次,2次/d,口服),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对比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评分、内分泌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RG)、催乳素(PRL)]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及肿块大直径缩小程度差异.结果: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 (P <0.05);两组受试者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3.14±0.65)分vs(4.93±1.70)分,P<0.05].两组受试者除PRG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外,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研究组>对照组[(75.63 ±4.21) pmol/Lvs (71.26 ±3.96)pmol/L,P<0.05];PRL水平[(2.55 ±0.50) μg/L vs (2.86 ±0.46) μg/L,P<0.05]及乳房肿块大直径[(0.83 ±0.25)cm vs (1.13 ±0.33)cm]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予以中医周期疗法,能有效调节其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病情转归,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作者:林旭丰;严梅娣;谢小红;杨真;封伟亮;曲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造模思路评析

    阴虚证是许多临床慢性病高发的中医证型,故建立模拟中医阴虚证相关证候的动物模型,对于探讨阴虚证的病理机制及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均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中医阴虚证模型建立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将阴虚证的造模思路分为模拟阴虚证证候特点,模拟阴虚病因病机和模拟临床阴虚证高发病造模.对其造模思路和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建立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中医阴虚证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作者:史莹;过建春;荀运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龙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龙鳖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龙鳖胶囊组44例和塞来昔布组44例,分别给予口服龙鳖胶囊和塞来昔布,两组均以4周为观察期,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Lequesne指数、胃肠道不良反应、关节炎影响测定量表评分进行评价.结果:龙鳖胶囊组总有效率92.25%,塞来昔布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龙鳖胶囊组和塞来昔布组的VAS评分、Lequesne指数、关节炎影响测定量表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期间,龙鳖胶囊组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塞来昔布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龙鳖胶囊组和塞来昔布组在VAS评分、Lequesne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龙鳖胶囊组的关节炎影响测定量表评分低于塞来昔布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龙鳖胶囊和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龙鳖胶囊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塞来昔布.

    作者:潘建科;杨伟毅;刘军;谢辉;洪坤豪;郭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效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当归四逆汤”及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的临床优效性研究,为中医药指导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有力证据,拓宽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及前瞻性观察的试验方法,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糖尿病控制血糖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当归四逆汤”,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每次500 μg,日3次餐后口服),疗程8周,分别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将所得观察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中药复方汤剂“当归四逆汤”治疗后,治疗组测定患者上肢的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经过甲钴胺片口服治疗后,患者的上肢正中神经、下肢的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上肢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下肢腓总神经及下肢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较治疗前改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与对照组间比较,针对下肢的腓总神经及下肢的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上肢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改善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复方汤剂“当归四逆汤”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下肢的腓总神经、下肢的胫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片组,针对上肢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同样改善明显,与甲钴胺组疗效相当.

    作者:王平;崔鹏;洪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盆宁颗粒干预亚临床子宫内膜炎性临床观察

    目的:从宫腔镜观察、病理分析、内膜局部分子水平、疗效评判等多个角度分析盆宁颗粒治疗亚临床子宫内膜炎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宫腔镜技术观察不明原因不孕、复发性流产、反复胚胎移植失败患者的内膜形态,并定点活检,分析MUC-1、HIF-1α的表达情况.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随机分为盆宁颗粒组(n=33)和对照组(n=25),经治疗后再次行宫腔镜下活检,根据宫腔镜表现、病理分析、分子水平对比盆宁颗粒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后疗程结束半年后随访观察患者妊娠情况.结果:从宫腔镜表现、病理分析、分子水平、妊娠情况4个方面分析盆宁颗粒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盆宁颗粒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盆宁颗粒治疗亚临床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优于现代医学的抗生素治疗.亚临床性子宫内膜炎是导致部分患者不孕、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因素,盆宁颗粒可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周倩茹;汪明德;陈梦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NMDAR-CaMKⅡ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邓铁涛教授健脑1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海马NMDAR-CaMKⅡ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建立VD动物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给药30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l区NR2B及CaMKⅡ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尼莫地平组大鼠海马CAl区CaMKⅡ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NMDAR-CaMKⅡ通路在VD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脑1方可能通过上调VD大鼠海马NR2B及CaMKⅡ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起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陈婷;梁红梅;吴伟;左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临床疗效回顾性观察

    目的:回顾性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3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住院患,应用热毒宁中药注射液患者14例为治疗组,未应用的16例为对照组,疗程为10 d的临床试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①在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及总积分除喘促气短、发热、面赤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②在抗感染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气分析方面,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PaO2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其差异显著(P<0.05);④在肺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患者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IPF急性加重的治疗中,在西医基本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热毒宁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乏氧状态,提高弥散功能.

    作者:赵庆波;迟铁汉;庞立健;胡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92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处方,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了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组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劳慧敏;张葆青;李燕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黔产莪术显微、理化特性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黔产莪术的显微、理化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判定黔产莪术是否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从而判定其能否作为莪术原料药材使用.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有关显微、薄层鉴定及吸光度、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等检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黔产莪术符合广西莪术显微结构特点,吸光度高于0.45,水分少于14.0%,总灰分低于7.0%,酸不溶性灰分低于2.0%,醇溶性浸出物高于7.0%,水溶性浸出物量较醇溶性浸出物高,挥发油含量高于1.5%,姜黄素含量高于0.15 mg·g-1.结论:黔产莪术显微、理化特性符合药典规定.

    作者:朱诗国;许政旭;罗俊;潘年松;廖彬汛;刘英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随机对照研究质量评价

    目的: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参考文献和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7篇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仅13篇(14.943%)描述了随机序列的具体产生方法,4篇(4.598%)使用密封的信封分配,3篇(3.448%)试验提及运用盲法,13篇(14.943%)记录了退出与失访情况.结论:目前国内已报道的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普遍偏低,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作者:许巍;熊俊;陈日新;欧阳莎;杨亚男;刘祖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补肾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目前,临床上对MS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中医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加以治疗.根据MS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将MS归属为“痿证”、“痹证”范畴,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髓”.中医理论认为“肾虚”为本病的根本病因,由于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脊柱为脊髓、汇于脑为脑髓,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肾虚为本的角度探讨补肾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娜;王奇;尹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针督脉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索电针督脉经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每组10只.用永久性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MCAO).依照实验方案对实验大鼠进行处理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的脑梗死体积、梗死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②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督脉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能促进大鼠脑组织中NGF的表达(P<0.01);且后两经穴组高于模型组(P<0.01);而督脉经穴组亦明显高于大肠经穴组(P<0.01).结论:电针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率,具有抗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的作用;而电针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NGF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促进NGF在脑梗死区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潘江;陈武善;陈成;章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消渴平合剂对STZ诱导的DN大鼠血脂及ETS-1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消渴平合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脂及ETS-1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构建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消渴平合剂组各12只.16周时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ETS-1蛋白,荧光定量PCR检测ETS-1 mRNA.结果:消渴平合剂可以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况,与模型组比较,消渴平合剂组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消渴平合剂可以抑制DN大鼠肾组织ETS-1蛋白表达(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消渴平合剂可以抑制DN大鼠肾组织ETS-1mRNA表达(P<0.05).结论:消渴平合剂可调节糖尿病肾病血脂代谢紊乱,其防治DN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ETS-1的表达有关.

    作者:蒋伟萍;辛传伟;杨明华;杨秀丽;李功华;夏仲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