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Meta分析

刘姗;季聪华;李秋爽;张颖;周郁鸿

关键词:中医, 中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 Meta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再障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诊疗指南再障的治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医药治疗再障的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对入选文献进行Jadad量表评分,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篇六味地黄丸联合皂甙丸治疗再障的研究.Meta分析的结果发现六味地黄丸联合皂甙丸和雄激素治疗再障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但前者治疗再障的肝损害、女性男性化的不良反应较后者轻(P<0.05).其他中医药治疗再障的研究均缺少临床试验报道.结论:中医药治疗再障有一定的疗效.因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且样本量小,势必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故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膝痹方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膝痹方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1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膝痹方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常规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WOMAC各症状、体征评分改变,并进行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WOMAC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效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仅为72.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膝痹方结合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手法有效减轻寒湿痹阻型膝痹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翔;詹强;罗华送;何嘉莹;王睿;唐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H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并进行Hp检测及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Hp的相关性.结果:1.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胃虚气滞型>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中医各证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种证型在Hp的阳性感染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以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型为低与其它各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p在本次研究中的阳性感染率为45.1%.3.中医辨证各型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表明:①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3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较高.③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轻度萎缩时排序为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各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萎缩在脾胃湿热和胃络瘀阻、脾胃虚弱较高,与其他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重度以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较高,与其他证型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Hp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轻度时以实证为主,中度时以虚实夹杂为主,重度时以虚及瘀为主.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雅慧;郭菊清;刘越洋;孙洁;陈晓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拟清热凉血通瘀方加减在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凉血通瘀方对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3例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92)和对照组(n=91),两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自制清热凉血通瘀汤加减,每日1剂,煎剂500 mL,早晚分服,疗程均为21 d,监测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计分法对中风病瘀热阻窍证候评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前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血凝四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6.09±0.29) mPa·s、血浆比黏度低切(10.45±1.86) mPa·s、甘油三酯(1.21±0.21) mmol/L、FIB(3.47±0.02) g/L、APTT (28.56 ±2.34)s,各种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各指标改善尤为显著,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99±3.17)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8.37±3.65)分,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降低趋势,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尤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82,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0.22%,对照组总有效率78.0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16,P<0.01).结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给予自制清热凉血通瘀汤口服,显著改善瘀热阻窍证,降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促进脑出血吸收,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方芳;蔡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清开灵注射液干预脑出血后急性期MMP-9、TIMP-1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48 h、72 h MMP-9、TIMP-1的表达,探讨新清开灵注射液干预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尾状核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复制大鼠脑出血的动物模型,并给予新清开灵注射液进行干预.结果: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各时间点MMP-9表达水平呈动态改变,模型组MMP-9水平48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出血48 h模型组相比较,同一时间点新清开灵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血肿周围脑组织MMP-9表达均可显著降低(P<0.01).与脑出血模型72 h组比较,同一时间点新清开灵小剂量组MMP-9表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MMP-9表达亦减少,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TIMP-1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均升高,在48 h达到高峰(P<0.01).与脑出血48 h模型组相比较,同一时间点新清开灵大剂量组可使血肿周围脑组织TIMP-1表达降低(P<0.05).72 h新清开灵各剂量组血肿可使TIMP-1表达减少,大剂量组TIMP-1表达减少更为明显(P<0.01).结论:通过调节TIMP-1而干预MMP-9表达是新清开灵注射液减轻脑出血后急性期水肿的可能途径.

    作者:刘敏;许红;高誉珊;王庆国;刘雪梅;王冬;华茜;程发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妇炎康复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妇炎康复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静脉滴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妇炎康复胶囊,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卵管造影,治疗组的正常率为81.4%,对照组的正常率为67.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妇炎康复胶囊联合甲硝唑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安全、有效、可靠等特点,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谢蓉蓉;李绍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玄府相关病因病机及治法探析

    随着对玄府认识的不断深化,关于玄府概念及其生理与病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正逐渐引起关注.玄府病变的基本痛机是玄府阻滞,玄府一旦发生病变,作为气、血、津、液运行通道的作用不能维持,便会出现玄府开阖通利失常,气血运行障碍,进而产生许多病症.根据参阅大量文献资料,拟从气郁玄府、水淫玄府、血瘀玄府、玄府亏虚等4个方面探讨其病机表现形式,并且根据各自病因病机总结相应的具体治疗原则.

    作者:张子洋;常富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青龙汤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观察小青龙汤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方法:取RBL-2 H3细胞,含10% FBS的MEM培养液培养,传代后接细胞培养板,MTT法检测各浓度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小青龙汤可抑制体外培养RBL-2H3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并可促进体外培养RBL-2H3细胞的凋亡.结论: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与其抑制肥大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有关.

    作者:张银萍;朱吾元;赵变;李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汤剂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及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际禁食禁水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4个组,每组各100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术前12h禁食,6h禁水方法,B组采用术前6h禁食,2h禁水法,C组采用术前12 h禁食,6h禁水法联合术后服用中药汤剂,D组采用术前6h禁食,2h禁水法联合术后服用中药汤剂.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中胃液量、术前焦虑抑郁程度及术后24h恶心呕吐情况进行观测,并将各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伴随禁食禁水时间的缩短,患者在术前焦虑抑郁情绪、饥饿口渴程度和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且A组和B组在焦虑抑郁、饥饿口渴Ⅰ级和Ⅱ级上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前6h禁食,2h禁水联合术后服用中药汤剂可有效控制术前术中胃液量,同时对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饥饿口渴程度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柴泽英;钟宝英;张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扶正解毒法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中药扶正解毒法对HPV转阴率及血清IL-18浓度改变的影响,探讨扶正解毒法治疗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160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0例)、中药外用组(40例)、西药外用组(40例)、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0例),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HPV转阴率及血清IL-18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中药外用组、西药外用组、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4组治疗后HPV转阴率分别为:70.0%,47.5%,45.0%,67.5%,4组治疗后HPV转阴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自身前后血清IL-18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18浓度均有降低;4组血清IL-18浓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与西药外用+中药口服组、中药外用组与西药外用组血清IL-18浓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解毒法能有效治疗宫颈HR-HPV感染,降低血清IL-18浓度,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阻断宫颈病变进程.

    作者:张蔚苓;叶利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人脐血MSCs,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段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后7d和14 d,脐血MSCs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VEGF阳性表达均高于PBS移植组(P<0.01),缺血后14d和28 d,联合治疗组高于人脐血MSCs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具有协同效应,可上调缺血区半暗带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对改善缺血半暗带血供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鹏典;杨卓欣;于海波;罗文舒;皮敏;吴永刚;王玲;曹雪梅;刘远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夹脊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OMgp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OMgp含量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治疗组(电针组)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采用改良的Allien氏WD (weightdrop)法撞击T9~T10段脊髓,造成该段脊髓的急性中度损伤,分别给予夹脊电针和GM1注射治疗,并在损伤后1d,7d,14 d分批处死大鼠.每组大鼠均在损伤后和处死前进行BBB评分,判定其损伤和恢复情况.灌注之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观察伤段脊髓的抑制因子—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eoprotein,OMg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显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GM1组的评分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电针组上升趋势比模型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电针组和GM1组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减少髓鞘生长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马睿杰;张柳娟;孙连珠;聂小峰;何克林;肖婷;朱城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橘红麦冬药对的免疫增强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橘红麦冬药对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SPF级KM健康小鼠,分为药对低剂量组(按橘红计1.1 g·kg-1)、中剂量组(2.2 g· kg-1)、高剂量组(3.3 g· kg-1)、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造模给药,进行血液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实验、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实验、体液免疫功能测定实验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结果:橘红麦冬药对各剂量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模型组,高剂量组淋巴细胞数高于模型组;橘红麦冬药对各剂量组耳廓肿胀明显高于模型组,胸腺指明显高于模型组;橘红麦冬药对低、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抗体水平;橘红麦冬药对各剂量组小鼠吞噬鸡红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橘红麦冬药对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陈柳;李悌聪;胡静波;沈建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蛋白组学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疾病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的快速筛选成为可能,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新治疗方法探索提供了新途径,骨质疏松相关研究中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技术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较多,研究中探索了不同标本的预处理流程,并通过与网上数据库的比对可迅速确定蛋白质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几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蛋白质,但研究均处于初级阶段,所发现的差异蛋白质尚需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重要目标蛋白CKIP-1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对于深入揭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志强;李春雯;潘定权;史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PLC测定不同逆流萃取流速下的栀子苷含量及稳定性

    目的:采用逆流萃取的方法,在两种不同的萃取流速下,考察两种不同产地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及稳定性,以期对栀子药材的粗提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栀子逆流萃取液中栀子苷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C18色谱柱(5μm,4.6 ×250 mm);流动相乙腈一水(15∶8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30℃.结果:两种不同产地不同逆流萃取条件下,栀子苷均在5h达到大值,种植栀子比野栀子中栀子苷含量高,且同一产地栀子在B流速时大于A流速时栀子苷含量,1个月后重复测定1次,栀子苷含量稳定.结论:HPLC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可为栀子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培培;周函钰;张炎新;丛晓东;蔡宝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中药对改善小鼠癌性恶病质状态的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肺癌恶病质小鼠模型,探讨益气养阴中药对提高癌症小鼠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恶病质状态的效果.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大组(A组及B组),每大组分为健康对照组(NC)、甲羟基孕酮组(MPA)、低剂量中药治疗组(LTCM)、中剂量中药治疗组(MTCM)、高剂量中药治疗组(HTCM)以及模型对照组(NS)等6个亚组,每组6只小鼠,A组用于观察相关实验指标,B组30只按A组方式进行分组,用于观察生存时间.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恶病质状态及生存时间影响.结果:与NS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用药后体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A及NS组相比,MTCM组小鼠治疗后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M各剂量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优于NS及MPA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实验组相比,MTCM组用药后IL-2、IFN-γ显著上升,而IL-4、IL-1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中药能有效调节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消除炎症因子,改善小鼠血脂水平及营养状况.

    作者:王奇;姜建伟;章红燕;何福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远道取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与不同针刺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针刺远道腧穴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并分析针刺强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强、中、弱、无刺激量4组,通过不同强度针刺远道穴位,配合肩关节运动,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肩关节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价其疗效,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第1疗程后,4组(强、中、弱、无刺激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四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疼痛方面,两疗程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疗程后,强、中、弱组与无刺激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强、中度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1、2疗程后,强、中度刺激量组与无刺激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中、弱3组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针刺强度、疗程相关性分析显示,疗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中度两组与无刺激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刺激组与无刺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粘连期肩周炎,采用中、强度针刺,增加治疗疗程,可提高临床疗效,更有效消除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王维强;房连强;彭菊华;李霞;谭朝坚;袁双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现代文献揭示“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科学内涵

    目的:探讨“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整理、归纳2009-2013年有关脾虚或脾实相关证型的文献,对病位、病种、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5篇文献中呈逐年递增趋势,以胃肠道、内分泌和代谢、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为主,412种脾脏象功能失调相关指标的变化可能与NEI网络,物质代谢,凝血因子与微循环,胰脏,线粒体对物质转运、能量转换和信号转导等整合调控对脾脏象的影响有关.结论:通过现代文献研究,中医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已纳入现代医学的研究序列,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脏象本质研究对中医的发展和提高临床疗效有重大意义.

    作者:赵巍;唐晶;刘悦;张哲;杨关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介类中药相关概念及“性/效/用”探讨

    目前对介类中药的概念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介类中药的临床应用亦多体现于“介类潜阳”方面,而对介类其他方面功效应用则了解不足.基于目前对介类中药的认识相对较少,故就其“性/效/用”进行系统地剖析和归纳.

    作者:洪寅;彭倩倩;廖广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止血类中药的模糊聚类分析

    目的:对止血药进行分类.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收录23味具有止血作用的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并将其作为反映分类特征的变量,以药物名称作为变量,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将止血药分为4类时,第1类为大蓟、小蓟和苎麻根等中药;第2类为地榆、槐花和侧柏叶等中药;第3类为白及、仙鹤草和紫珠等中药;第4类为炮姜、艾叶和灶心土等中药;分为5类时,第3类中的白及、血余炭和藕节等药物因其收敛作用较强而被归为5类;当分为6类时,第3类的刺猬皮因其固涩作用而被归为第6类.结论:运用聚类分析法,能较好地将不同类别却有相同功效的药物归类,并根据这一类药物作用趋势的不同分类.

    作者:宋俊英;赵平鸽;刘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蒙医烘制草乌中的乌头碱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蒙医烘制草乌中的乌头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医烘制草乌中的乌头碱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XDB-C18(4.6mm×250 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 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 mL加冰醋酸0.5 mL)为流动相B(25∶7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乌头碱浓度在12.96~77.7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归方程为Y=12466X +2383.9;加样回收率为103.09%,RSD为0.88%.理论塔板数按乌头碱峰计算不低于2000.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可以作为蒙医烘制草乌乌头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包勒朝鲁;乌兰图雅;那生桑;杨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