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烟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兰蕾;张国山;石佳;常小荣

关键词:艾烟, 应用, 药效, 不良反应, 安全性
摘要:回顾近几十年艾烟在空气消毒、皮肤病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艾烟的不良反应作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艾烟的安全性和效应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酮Ⅱ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综述国内外关于血浆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方法、检测方法,临床前药动学及人体药动学的研究进展,为丹参酮ⅡA的组织分布及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姜清华;邓晶晶;菅凌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论越婢汤属太阳温病代表方(下)

    确定了越婢汤为太阳温病代表后,再对越婢汤方名进行探讨,“越”即是超越之意,“婢”即指脾,“越蜱”之意即脾气散精、发越水气之意,因此越婢汤所治的风水,其病本在脾.可是越婢汤用在太阳温病时,则不取此意,而在辛凉解表,属异病同治.太阳温病与后世温病学中的太阴温病,在病性与治法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选方用药上存在差异.明确太阳温病属越婢汤主之,对于打破寒温之争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宇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瘦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中医治疗对缩短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病程,减轻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彻底摆脱药物治疗的积极性.方法:将60例PM/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健康组和两组PM/DM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时间短,治疗的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终完全撤去激素的人数多,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M/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增高(P<0.01),但PM/DM病情活动期与稳定期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PM/DM,可以减轻病症和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降低血清酶,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减轻患者对于激素的依赖性,减少病情复发率,缩短病程,终减停激素.

    作者:孙剑虹;徐串联;严宇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同针灸疗法留针60min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针灸疗法留针60min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预纳入患者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毫针组、电针组(频率选用2/100Hz)、温针灸组(每壮艾绒重3g)等3组进行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肩部疼痛指数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隔日1次,5次1疗程,观察并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3种疗法治疗肩周炎均有一定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中,在3组中温针灸组总有效率达95.65%较电针组和毫针组整体疗效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上效果显著(P<0.05).

    作者:丛文杰;方剑乔;王晨瑶;石慧;李邦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伤寒论》“控水论”之汗法探微

    《伤寒论》中包含的治法众多,但以汗法和下法为详细,间接论述吐法也较多,此三法是其他诸法的基础,加上止汗、止下和止吐三种对应治法,水液的调控便贯穿了汗、吐、下三法的始终.掌握了对人体水液的调控,也就掌握了汗、吐、下三法,也就掌握了伤寒病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思路.

    作者:郭强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肱动脉插管持续灌注β-榄香烯乳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中药榄香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中药榄香烯抗肿瘤的新的介入给药途径.方法:经粗针穿刺组织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榄香烯组):榄香烯100mL经过股动脉,内乳区动脉注射于患瘤乳房,共1次.对照组(THP组):THP50mg/m2,经过股动脉,内乳区动脉注射于患瘤乳房,共1次.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7天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7天、术后3个月KPS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榄香烯持续灌注对乳腺癌在缩小乳腺肿块上有显著疗效,且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凡喆;梅世伟;郝淑芳;梁晓聪;刘文导;杨志刚;常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针刺对胃运动的影响与中枢神经核团关系的研究进展

    经脉(穴)一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核心在于揭示人体上下内外联系的规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临床观察角度以及实验研究方面,就针剌腧穴对胃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且现已证实针刺可通过影响外周及中枢中相关神经肽的含量来调节胃肠运动,中枢的某些部位及核团参与了这一过程.对近年对针刺腧穴对胃运动的影响和中枢神经核团与胃运动关系的研究总结.

    作者:颜纯钏;林亚平;彭艳;陈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芪白平肺胶囊对慢阻肺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慢阻肺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复制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芪白平肺胶囊、川芎嗪、硝苯地平,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8))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D+3)、(CD+4)、(CD+4/(CD+8)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CD+8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芪白平肺胶囊高剂量组各参数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硝苯地平组各参数较模型组无差异(P>0.05);川芎嗪组各参数较模型组及芪白平肺胶囊高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芪白平肺胶囊低剂量组各参数较模型组及芪白平肺胶囊高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可升高慢阻肺痰瘀阻肺证(CD+3)、(CD+4)、(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

    作者:李泽庚;王传博;彭波;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酶的影响,探讨膈下逐瘀汤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每组10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喂养,其他两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膈下逐瘀汤组予14g/( kg.d)的膈下逐瘀汤流浸膏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容量的蒸馏水灌胃,连续12周.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测定肝组织匀浆TG、CHOL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AA)和肝组织脂肪酸合酶(FAS)、乙酰CoA羧化酶(ACC)、肉毒碱棕榈酸转移酶-1(CPT-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 -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肝小叶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和点片状坏死灶;肝脏NAFLD活动度积分(NAS)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血清FAA和肝组织TG、CHOL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肝组织ACC、FAS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CPT-1、SCD -1蛋白表达则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应用膈下逐瘀汤干预后,大鼠肝组织NAS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FAA、肝组织TG、CHOL水平及ACC、FAS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而肝组织CPT-1和SCD -1表达则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大鼠存在着脂肪酸代谢紊乱;膈下逐瘀汤能一定程度纠正肝组织脂肪酸代谢酶的紊乱,减少脂肪酸对肝脏损伤有关,这可能是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芝芸;姚俊娜;严茂祥;何蓓晖;蔡丹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瑞香狼毒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在建立了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基础上,对瑞香狼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伞形花内酯和东莨菪内酯为指标对提取次数、乙醇浓度,物料比进行单因素考察,进行正交实验,优选瑞香狼毒的佳提取工艺.结论:得到佳提取工艺即20倍80%乙醇,加热回流1.5h,提取1次.

    作者:高占岩;郭晏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民国时期中西医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

    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受到了当时西医的影响,形成了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方式.借鉴“范式”理论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现代中医发展延续了民国时期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内容.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各具特点,现阶段仍然在人类医学摸索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发挥各自相应的作用.

    作者:王慧;吴鸿洲;叶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临床多中心研究

    目的:通过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客观评价粗针神道穴平刺和传统针灸两种方法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共240例患者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和传统针刺组,以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及House - Brackmann分级量表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将两组样本总体和各中心的痊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同时进行安全性、依从性评价.结果:实际完成病例230例,其中粗针平刺组116例,传统针灸组114例.粗针平刺组在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House - Brackmann分级及总体治愈率上均优于传统针灸组.该方法安全,依从性好.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且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

    作者:宣丽华;虞彬艳;高宏;戴朝富;张海峰;徐福;李雪珍;邱昌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弦脉的现代研究进展概述

    弦脉作为中医脉诊中重要的脉象之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现代研究的一大热点.运用现代技术对弦脉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从弦脉的机理、脉图、临床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赵婷婷;李果刚;燕海霞;王忆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中医证治及研究思路

    分析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的中医证治,总结当前防治情况.中医基于经典和理论对于慢性肝纤维化有明确分型,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西医在肝纤维化的现代研究中从蛋白、基因水平阐述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手段.西医的研究促进了中医优势的发挥,中西医结合,使中医和西医在肝纤维化研究上优势互补.

    作者:张宇忠;雷海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水( 25∶7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7nm,选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连翘苷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为0.4348~4.34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8.9%,RSD=0.68%(n=6);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陕西洛南,湖北邵县以及四川成都的连翘药材中连翘苷含量相对高于其它产地.结论:该方法测定连翘中连翘苷的含量,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连翘苷在各产地连翘间差异较大.

    作者:雷建林;李艳桃;聂会生;杜升旗;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花椒抗衰、养生与美容作用浅论

    花椒是一味常用的抗衰老、养生与美容中药之一,就花椒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诠析.认为,花椒通过温中散寒、顾护阳气等综合作用达到抗衰老、养生与美容的目的.深入研究花椒的抗衰老机制及其养生与美容作用,在当前关注养生与美容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富业;李云;宋昕;孙莹;赖杰;李云超;贾丽华;胡秋莹;袁英;李长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外科托法实验研究设想

    托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是异病同治的良好方法.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机制不明限制了其作为特色疗法而被国际同行认同.代谢组学技术是目前对中医证候、治法、方剂研究的良好技术方法,可以结合诸多现代实验手段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外科托法补益与透毒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及代表方剂进行实验研究.对促进中医学特色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和得到国际同行承认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德轩;姚昶;朱永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区久留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6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43只大鼠复制成功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14只)、久留针组(14只)、短留针组(15只),并设假手术组(14只)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选取大鼠运动区进行针刺留针治疗,久留针组留针10h,短留针组留针30min,每天1次,治疗2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作针刺治疗.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素( Ang -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久留针组的Zealonga评分及平衡木行走试验评分减少(P<0.05),Ang -1表达升高(P<0.05).结论:运动区久留针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梗塞区Ang-1的表达.

    作者:包烨华;曾友华;王延武;王翀敏;楚佳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姜黄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EAE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进行干预,观察行为学变化,LFB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EAE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下降,病程缩短,而且恢复较快.脑组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略有减轻.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姜黄素能明显改善EAE大鼠临床症状,抑制炎症细胞浸润,促进恢复,对EAE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学志;王赵伟;李剑敏;张正学;尤文挺;朱洁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含朱砂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

    目的:分析含朱砂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初步探讨这些中成药临床疗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样品经湿法消解后,采用ICP - OES法测定4种含朱砂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丸、补肾益脑丸、七厘胶囊等4种中成药均含有Co、Cr、Cu、Fe、Mn、Zn、B、As、Pb、Hg、Cd和T1等12种微量元素,其中柏子养心丸与天王补心丸富含Fe、Mn元素,七厘胶囊的Fe、Mn、Zn、B、Cr、Co等元素的含量高于其他3种中成药.4种中成药的Hg元素含量均大大超出限量标准,补肾益脑丸富含Cu元素含量略超标.结论:这些中成药的疗效可能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相关,且临床使用应注意控制剂量以保证安全.

    作者:金乾兴;戴晓燕;郝云云;吴巧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