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瘦素的影响

孙剑虹;徐串联;严宇仙

关键词:皮肌炎, 血清瘦素, 补气解毒滋阴方
摘要:目的:研究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中医治疗对缩短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病程,减轻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彻底摆脱药物治疗的积极性.方法:将60例PM/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健康组和两组PM/DM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时间短,治疗的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终完全撤去激素的人数多,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M/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增高(P<0.01),但PM/DM病情活动期与稳定期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PM/DM,可以减轻病症和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降低血清酶,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减轻患者对于激素的依赖性,减少病情复发率,缩短病程,终减停激素.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民国时期中西医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

    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受到了当时西医的影响,形成了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方式.借鉴“范式”理论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现代中医发展延续了民国时期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内容.中西医两种不同范式下的中医发展各具特点,现阶段仍然在人类医学摸索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发挥各自相应的作用.

    作者:王慧;吴鸿洲;叶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酶的影响,探讨膈下逐瘀汤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每组10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喂养,其他两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同时膈下逐瘀汤组予14g/( kg.d)的膈下逐瘀汤流浸膏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容量的蒸馏水灌胃,连续12周.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测定肝组织匀浆TG、CHOL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AA)和肝组织脂肪酸合酶(FAS)、乙酰CoA羧化酶(ACC)、肉毒碱棕榈酸转移酶-1(CPT-1)、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 -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肝小叶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和点片状坏死灶;肝脏NAFLD活动度积分(NAS)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血清FAA和肝组织TG、CHOL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肝组织ACC、FAS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CPT-1、SCD -1蛋白表达则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应用膈下逐瘀汤干预后,大鼠肝组织NAS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FAA、肝组织TG、CHOL水平及ACC、FAS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而肝组织CPT-1和SCD -1表达则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大鼠存在着脂肪酸代谢紊乱;膈下逐瘀汤能一定程度纠正肝组织脂肪酸代谢酶的紊乱,减少脂肪酸对肝脏损伤有关,这可能是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芝芸;姚俊娜;严茂祥;何蓓晖;蔡丹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胆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胆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检索、阅读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综述了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肠肝循环药物以及经胆囊排泄药物的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结论:胆微透析技术在药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有不足之处,尚需继续研究不断改进完善.

    作者:毛泽玲;冯健;李范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进展概述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临床疑难疾病,以往由于认识不够而诊断困难,目前西医除手术外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且手术治疗后多易复发.目前中医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进展,对于各型浆细胞性乳腺炎均有良好疗效,且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术后该病的复发率.通过文献复习,期望对近5年中医治疗该病的进展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张翔;张喜平;贾鹏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模拟中医病因所致脾气虚、脾阳虚大鼠模型的证候比较研究

    目的:以多因素复合法分别建立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两组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脾气虚、脾阳虚的证候实质与差异.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以相应造模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并以四君子汤和理中汤进行药物反证.结果:脾气虚和脾阳虚大鼠宏观证候计分高于正常组(P<0.01),且以脾阳虚组为著(P<0.01);两组血清GAS均低于正常组(P<0.01);脾气虚组的血浆MTL低于正常组(P<0.01),而脾阳虚组高于正常组(P<0.01);经健脾中药干预后,各项脾虚症状和体征逐渐缓解或消失;血清GAS、血浆MTL紊乱回复.结论:多因素复合法复制的脾气虚、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符合证候的生物学特征,稳定性良好,且经得起药物反证;脾气虚、脾阳虚大鼠的脾虚宏观证候呈递进关系;血浆MTL在脾气虚和脾阳虚中变化趋势不一致,可作为鉴别两证的微观指标.

    作者:王颖;郑小伟;李秀月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铁皮石斛与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伪品含糖量的测定

    目的:分析比较铁皮石斛及常见伪品中多糖和甘露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斛中甘露糖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分析表明,各个不同的石斛药材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多糖含量高的是齿瓣石斛,含量为44.43%;其次是报春石斛,含量为41.08%;含量低的为细茎石斛,含量20.23%.甘露糖含量中,钩状石斛居首位,含量为34.17%;其次是齿瓣石斛,含量为32.96%;含量低的为细茎石斛,含量为17.60%.结论:不同来源的铁皮石斛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均能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因此,传统以多糖和甘露糖为指标评价石斛质量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郑珊娇;吕圭源;陈素红;颜美秋;周桂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伤寒论》“控水论”之汗法探微

    《伤寒论》中包含的治法众多,但以汗法和下法为详细,间接论述吐法也较多,此三法是其他诸法的基础,加上止汗、止下和止吐三种对应治法,水液的调控便贯穿了汗、吐、下三法的始终.掌握了对人体水液的调控,也就掌握了汗、吐、下三法,也就掌握了伤寒病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思路.

    作者:郭强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水( 25∶7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7nm,选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连翘苷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为0.4348~4.34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8.9%,RSD=0.68%(n=6);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陕西洛南,湖北邵县以及四川成都的连翘药材中连翘苷含量相对高于其它产地.结论:该方法测定连翘中连翘苷的含量,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连翘苷在各产地连翘间差异较大.

    作者:雷建林;李艳桃;聂会生;杜升旗;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氧利用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乳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 Xubijing injection)对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患者氧利用率(oxygen utilization coefficient,O2 U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和乳酸(Lactic acid,Lac)的影响,为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2h、4h、6h、12h行动脉血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测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和乳酸(Lac),计算氧利用率(O2UC),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ScvO2、乳酸、氧利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治疗组用药后4h、6h、12h的Scv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治疗组用药后6h、12h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④治疗组用药后2h、6h、12h的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较单纯西医常规复苏治疗能更大程度地升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SCvO2,降低乳酸、增加氧利用率,从而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状况.

    作者: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芪白平肺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COPD的疗效.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加用芪白平肺胶囊与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童佳兵;王传博;彭波;杨程;李泽庚;王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艾烟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回顾近几十年艾烟在空气消毒、皮肤病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艾烟的不良反应作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艾烟的安全性和效应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作者:兰蕾;张国山;石佳;常小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头针运动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优化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50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先头针后进行运动疗法和先运动疗法后进行头针疗法.治疗4周后,以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变化为客观指标以及采用简式Fugl - 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ugl - 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提高,3组都能提高患侧SEP的N20波幅,与治疗前自身对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且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的Fugl - 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以及SEP的N20波幅提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的愈显率均高于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结论:头针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更有效,疗效更佳.

    作者:李小军;胡彩虹;柳文丹;王玲玲;郑斌;王潇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花椒抗衰、养生与美容作用浅论

    花椒是一味常用的抗衰老、养生与美容中药之一,就花椒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诠析.认为,花椒通过温中散寒、顾护阳气等综合作用达到抗衰老、养生与美容的目的.深入研究花椒的抗衰老机制及其养生与美容作用,在当前关注养生与美容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富业;李云;宋昕;孙莹;赖杰;李云超;贾丽华;胡秋莹;袁英;李长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老年脑梗伴抑郁症状患者分别于中医药治疗前和3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比较,同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与40例老年脑梗不伴抑郁症状患者及40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结果:(①入组时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HAMD量表分)全血黏度(120s -、70s-1和30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 <0.05 ~0.01);②伴抑郁组42例(HAMD总分>17分)与40例不伴发者比较,伴发组的全血黏度(120s-1、70s-1和50s-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非伴发组和健康组,P<0.01),通过中医药治疗后这种差异减轻甚至消失(P<0.05 ~0.01);③伴抑郁组全血黏度(120s-1、70s-1和30s-1)、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和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经中医药治疗3周的变化值与抑郁量表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 <0.05 ~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关系密切,伴抑郁症状的老年脑梗患者的高黏滞血症更突出,其高黏滞的程度与抑郁症状平行,通过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与疾病好转相关程度,为中医药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作者:贾春霞;张宇燕;朱志红;王正良;沈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芪白平肺胶囊对慢阻肺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慢阻肺痰瘀阻肺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复制慢阻肺痰瘀阻肺证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芪白平肺胶囊、川芎嗪、硝苯地平,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8))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D+3)、(CD+4)、(CD+4/(CD+8)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CD+8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芪白平肺胶囊高剂量组各参数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硝苯地平组各参数较模型组无差异(P>0.05);川芎嗪组各参数较模型组及芪白平肺胶囊高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芪白平肺胶囊低剂量组各参数较模型组及芪白平肺胶囊高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可升高慢阻肺痰瘀阻肺证(CD+3)、(CD+4)、(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

    作者:李泽庚;王传博;彭波;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瘦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皮肌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中医治疗对缩短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病程,减轻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彻底摆脱药物治疗的积极性.方法:将60例PM/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健康组和两组PM/DM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病情稳定时间短,治疗的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终完全撤去激素的人数多,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M/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健康组显著增高(P<0.01),但PM/DM病情活动期与稳定期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解毒滋阴方治疗PM/DM,可以减轻病症和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降低血清酶,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减轻患者对于激素的依赖性,减少病情复发率,缩短病程,终减停激素.

    作者:孙剑虹;徐串联;严宇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络调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管理

    目的:观察经络调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分为干预组(常规护理+经络调理)9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90例,观察比较生理性体重下降值、出生第1天、第28天体重、经络调理前后新生儿中医生理状态改变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生第1天新生儿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8天时体重的比较,干预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生理状态评估出生第1天辨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生第28天辨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经络调理能明显减少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幅度,促进新生儿体重的增加及身心的健康发育,改善新生儿生理状态,对新生儿保健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顾晓春;赵红梅;裴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51例糖耐量低减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糖耐量低减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收集151例糖耐量低减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实验室指标相关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研究糖耐量低减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阳虚血瘀型与气阴两虚型、脾虚痰湿型的年龄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的体重指数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与阳虚血瘀型的体重指数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的甘油三酯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与阳虚血瘀型的甘油三酯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与阳虚血瘀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气阴两虚型的尿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型与阳虚血瘀型的尿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证型糖耐量低减患者的临床客观检查指标是有差异的.

    作者:柴可夫;马纲;慎知;孙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活血治则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之胰岛素抵抗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治则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DFL)之胰岛素抵抗和瘦素异常的改善作用,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治则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部分机制.方法:96例中医辩证为气阴两虚伴血瘀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饮食体重控制、加强运动并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调节血糖.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之外加以益气养阴活血治则中药组方,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肝脏B超检查、胰岛素抵抗分析、并考察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的改变情况.结果:①两组病例在治疗前脂肪肝等级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脂肪肝得以不同程度逆转,其中实验组治疗后呈显著逆转(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逆转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脂肪肝等级统计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病例在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大,统计上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照组治疗后leptin和leptin -R无明显改善(P>0.05)而实验组后两者改善显著(P<0.01,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治则对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DFL)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水平异常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益气养阴活血治则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吴凌康;杨育林;施维群;徐彬;茹清静;史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目的:初步了解浙江平湖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类研究》问卷对就诊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及入住糖尿病专科病房的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进行方便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486例.结果:平和质52例(26.3%),单纯偏颇体质220例,兼夹偏颇体质214例;偏颇体质类型中累计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气虚质(61.4%)、阴虚质(56.4%)、痰湿质(50.8%)、阳虚质(21.6%)、气郁质(20.2%)、湿热质(17.9%)、血瘀质(10.5%)、特禀质(7.2%);兼夹偏颇体质中2种体质兼夹125例,其中气虚兼阴虚质42例,气虚兼痰湿质48例,3种体质兼夹40例,4种体质兼夹26例,5种体质兼夹14例,6种体质兼夹9例.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人群9种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偏颇及兼夹偏颇体质多见为主要特征.

    作者:王文锐;倪海祥;魏佳平;姚实林;孙平;王彩萍;吕忠勤;何慧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