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思路

包剑锋;黄劲松;张永生;徐珊

关键词:肝纤维化,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摘要: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实验结果对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选择、建立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分析.结论:以40% CCl4油剂为基础,及(或)其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病因干预因素的综合法复制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病理上符合肝纤维化疾病模型,大鼠外在一般表现符合中医证的模型,并经中医药反证,表明该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疗法对中风后康复的临床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针灸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针灸治疗起效的机制之一.对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于继续深入.

    作者:孙云廷;王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非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针对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中部分患者不建议行抗病毒治疗,而临床这部分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预后仍然需要充分关注这一现状,综述了目前中医、西医对非抗病毒适应症患者的治疗思路、方法及存在问题,提出基于治未病思想,在扶正祛邪的原则下,准确寻找该类患者的辨证依据是治疗关键.

    作者:范赟芝;王佳赢;叶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内经》厥病考释

    《内经》中厥病的相关资料内容丰富,虽都以厥为病名,但其中许多厥病并非今天中医内科所说的厥,所以在教学及临证中常造成困扰.参考现代医学相关理论及古代医著中厥的相关论述,从疾病症状特点、病机特点两方面,对《内经》中常见的厥病的疾病实质进行分析讨论,以欲明确其疾病内涵.

    作者:陈士玉;谢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故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当今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对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红英;戚观树;侯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7个不同产地绞股蓝皂苷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云南、广西等7个产地绞股蓝中皂苷含量进行研究.方法:超声法提取绞股蓝总皂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b1为对照品,在波长550nm处对不同产地绞股蓝中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总皂苷在0.102 ~0.357mg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4.79X -0.0732,R2=0.9992,平均回收率为95.9%.结论:不同产地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以广西产绞股蓝为高(39.70mg/g),浙江省仙居产次之为(31.51mg/g).

    作者:李风华;陈素红;吕圭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电针督脉和膀胱经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SE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穴(百会、神庭)加膀胱经穴(心俞、肝俞)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和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笼饲养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法进行行为学测定以及计算大鼠糖水消耗量,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对抑郁症大鼠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结果:电针督脉加膀胱经穴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大鼠的体重增加迟缓,糖水消耗增多,行为学评分升高,使抑郁症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DG)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结论:针刺督脉加膀胱经穴可以使抑郁大鼠活动增多、快感增加、体重增加,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促进大鼠抑郁的改善.

    作者:卓缘圆;皮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痄腮溯源及古代文献梳析

    痄腮是常见的中医肺系疫病之一,现代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对痄腮病名溯源及清代以前中医著作有关文献的梳析,进一步明确痄腮的病名源流、致病病因、发病条件、病机特点、证治方论及预防,以便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和启迪.

    作者:吴兆利;王庆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宋以前《伤寒论》流传概况

    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伤寒杂病论》,书成后不久,即因战乱而散佚不全,经西晋王叔和首次整理到宋臣校定《伤寒论》,期间八百余年,该书时隐时现,纷杂散乱的流传,分合反复,而难睹真容.根据宋以前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梳理,以探讨宋以前《伤寒论》的流传概况.

    作者:张维亮;李金田;付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氧化应激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损伤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诸多肝损伤因素在其致病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伴有氧化应激,这些病因不祛除、长期作用于肝脏即可导致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近年来,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特别是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就氧化应激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丰衣;张琳;聂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国医大师李振华成才规律研究

    李振华从出身于豫西乡村一个中医世家的普通中医,成长为国医大师,这决非偶然.从李振华60余年的医教研工作业绩中研究其成才规律:他仁善为本,济世活人;法于经典,采撷各家;虚心求教,博学多识:精于临床,务实求真;教学相长,及时总结;献身中医,孜孜不倦,构成了其成才规律.国医大师李振华成才的规律,将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产生启迪,对中医药的传承,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海军;李郑生;王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龙血竭对大鼠肺损伤间质过度修复及其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龙血竭(LXJ)对博莱霉素肺损伤大鼠肺间质过度修复及其TGFβ1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博莱霉素肺损伤组(BLM)及龙血竭组(LXJ),每组20只,再分成两亚组,每亚组10只,通过博莱霉素一次性气管内滴入复制肺损伤修复大鼠模型,并在肺损伤修复过程中予龙血竭灌胃干预,分别于14和28天取大鼠肺组织,运用组织芯片,进行HE、胶原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分别定量肺内炎性细胞数、胶原蛋白、Ⅰ型胶原,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技术定量转化生长因子beta( 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龙血竭对两时相肺组织的炎症程度和胶原(IOD分别从0.5492±0.2105和0.9578±0.3756降至0.2749±0.1592和0.3181±0.1210)及28天的Ⅰ型胶原过度沉积(IOD从0.9348±0.3774降至0.5045±0.2796)皆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对两时相TGFβ1 mRNA表达(从0.0219±0.0110和0.0170±0.0157分别1降至0.0083±0.0024和0.0062±0.0051)有明显下调的作用(P<0.05).结论:龙血竭具有抑制炎症性肺损伤促进修复,并可通过抑制胶原尤其是Ⅰ型胶原的过度沉积而调控肺损伤肺间质过度修复之作用,后者可能主要与下调肺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礼腾;刘欣;程德云;方洵;穆茂;胡晓波;聂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骨骼肌失神经损伤后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决定骨骼肌失神经损伤后修复的重要因素,从肌卫星细胞特性、失神经后卫星细胞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对卫星细胞影响的不同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郭汝宝;沈国权;张喜林;严隽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苷在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中的调解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在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中的调解作用.方法:①实验材料:成年健康Wister大鼠(雌雄不限),SRF级,体质量(150±30)g;②实验方法:无菌的条件下从大鼠的股骨中分离并继代培养MSCs细胞,当传至第5代时,先用完全培养液[含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预诱导,再更换无血清培养液(含三七总皂苷0.25g/L)进行诱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微管联合蛋白-2(MAP -2)、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述.结果:①采用三七总皂苷诱导后,大多数MSCs呈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上述细胞表现为NSE、MAP-2和NF染色阳性,呈棕黄色,而GFAP染色阴性.②采用三七总皂苷进行诱导时,MSCs的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的突起,在突起的末端出现分支,有些相邻细胞的突起还成网状连接,③三七总皂苷诱导MSCs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样的形态,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大多数细胞表现为NF -M、NSE、neslin、MAP -2和GAP -43染色阳性,并在胞质和突起中有棕黄色的物质,而GFAP染色均为阴性.SABC法显示NSE和MAP -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2.64±2.04)%和(73.5±2.17)%.结论:三七总皂苷在体外能使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且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特性,这为MSCs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捷;王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肺癌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某些指标的表达,如免疫因子,黏附分子以及VEGF及EGFR,与中医的证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客观地说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有助于中医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利于提高中医的诊疗水平及疗效.

    作者:周晓英;舒琦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较之单用rhBNP,其临床症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肾功能、低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浆BNP水平、肾功能和低血压反应的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血浆BNP水平较之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rhBNP能进一步增强后者的抗心衰作用,并能避免rhBNP引发的肾功能损害和低血压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宏文;杨兵生;黄兆铨;毛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婴儿保肺宁中橙皮苷及柚皮苷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婴儿保肺宁中橙皮苷及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安捷伦Eclipse XDB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2∶63),检测波长283nm.结果:橙皮苷在0.04105 ~0.41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7.54%,RSD=1.51%.柚皮苷在0.06152~0.615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1.32%.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婴儿保肺宁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丽萍;李志梅;潘柔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特色之一地道药材研究进展

    中药材的地道性是中药的特色之一,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地道药材的概念、属性及影响药材地道性的因素方面对地道药材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者:李艳丽;许亮;杨燕云;张建逵;康廷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是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所致,肝肾阴虚、络气虚滞、脉络瘀阻、经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络虚与络瘀并存是本病的特征,治疗当以通补为宜,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主.

    作者:朱智耀;高彦彬;邹大威;李敏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莪术油治疗乳腺癌前病变的机理.方法:2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康莱特组及莪术油小、中、大剂量组.采用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干预治疗4周,第8~14周分4批处死动物,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标本中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试验组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中VEGFmRNA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阳性率呈递增趋势.非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各干预组VEGF mRN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的VEGF mRNA阳性细胞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5),莪术油组低于康莱特和三苯氧胺组(P<0.05).对VEGF mRNA表达阳性的非典型增生标本,莪术油大剂量组VEGF mRNA阳性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莪术油能够有效的降低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前病变组织中VEGFmRNA表达强度,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其阻断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机制.

    作者:宋爱莉;许振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RP-HPLC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ODS C18柱(250mm ×4.6mm,5μm);以乙腈-0.3%磷酸-0.3%三乙胺为流动相连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5.00~500.00(R2=0.9992)、1.13-30.00(R2=0.9999)、1.25~50.00(R2=1)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04%( RSD=3.04%)、92.98%( RSD =1.23%)、97.90%( RSD=1.44%).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左金丸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崇良;郑冰珊;陈晓城;黄珍珍;林观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