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督脉和膀胱经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SE表达的影响

卓缘圆;皮敏

关键词:电针, 督脉, 膀胱经, 抑郁症, 行为, NSE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穴(百会、神庭)加膀胱经穴(心俞、肝俞)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和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笼饲养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法进行行为学测定以及计算大鼠糖水消耗量,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对抑郁症大鼠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结果:电针督脉加膀胱经穴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大鼠的体重增加迟缓,糖水消耗增多,行为学评分升高,使抑郁症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DG)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结论:针刺督脉加膀胱经穴可以使抑郁大鼠活动增多、快感增加、体重增加,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促进大鼠抑郁的改善.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乔松素在大鼠体内外代谢产物的UPLC-MS/MS鉴定

    目的:以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鉴定了乔松素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产物.方法:分析乔松素经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和大鼠口服给药后的胆汁、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以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分离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肝微粒体和胆汁、尿液、粪便中共检测到5个代谢产物,根据裂解规律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其中3个代谢产物的结构,推测了另外2个代谢产物的结构.结论:通过大鼠体内外代谢产物的比较,发现乔松素的代谢途径主要是羟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其原型和柚皮素是在体内的主要作用形式,在胃肠道及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化是其代谢失活的主要途径.

    作者:李元圆;赵婷;徐冲;王峥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塞通对痛风炎症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血塞通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PNS),本实验将PNS对以尿酸钠(MSU) 100μg/mL诱导体外急性炎症模型,采用细胞活力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高低来观察血塞通对体外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方法:细胞分为空白组、刺激祖、给药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MTT法测量细胞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ICAM -1的基因表达.结果:血塞通2.5μg/mL能显著抑制ICAM -1的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作者:杨妍华;张福康;陆再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采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结果:野菊花栓、消痔灵注射液、普乐安片、三金片、桂枝茯苓丸、男康片等依次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高频中成药;氧氟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哌唑嗪、环丙沙星等依次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高频西药;三金片和左氧氟沙星分别是联用时常用的中成药和西药.结论:文本挖掘能够分析中成药及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获得的结果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及西药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周奇;蔡峰;郑光;郭洪涛;谭勇;杨静;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土牛膝多糖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土牛膝多糖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研究土牛膝多糖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研究土牛膝多糖的抗炎作用.结果:土牛膝多糖对热刺激和醋酸所导致的小鼠疼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土牛膝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李伟平;何良艳;马哲龙;蒋福升;丁志山;范永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是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所致,肝肾阴虚、络气虚滞、脉络瘀阻、经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络虚与络瘀并存是本病的特征,治疗当以通补为宜,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主.

    作者:朱智耀;高彦彬;邹大威;李敏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均匀设计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工艺

    目的: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方法:以微波火力和加热时间为变量,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脂肪油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5个方面为考察指标.结果: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为微波大火力,加热3min.结论:微波法炮制白芥子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及黄芪低、高剂量组,各组再分制模后6、9、12h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肺损伤大鼠模型.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并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各时间点ET、NO含量均明显升高而CGRP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SAP组比较,黄芪低、高剂量组ET、NO含量均明显下降而CGR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程度也较SAP组减轻.黄芪低、高剂量组间ET、NO、CGR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大鼠SAP肺损伤具有一定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ET、CGRP含量有关.

    作者:朱渊红;王真;蔡宛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从肺论治月经不调的理论基础探讨

    月经不调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人们更多的习惯于从肝脾肾三脏论治.基于中医整体联系、动态变化基本指导思想,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初步分析了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始终都与月经是否调畅密切相关,并结合临床案例,提出从肺论治月经病的必要性.

    作者:陈莞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辨证施治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方法:运用临床群体研究的方法,连续登记2008年1月-2010年8月入院、发病48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4周,干预组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加用中药干预4周,4用、12用、24周时分别进行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在4周、12周、24周时脑卒中抑郁率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可以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张叶青;陈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苦参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杀菌性能研究

    目的:通过考察微波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液杀菌性能的影响,得到苦参微波提取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对苦参中的杀菌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抑菌环法测试了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结果:在微波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45%,料液比为1∶12,提取次数为4次的条件下,苦参提取液的杀菌性能好.

    作者:郭锦棠;殷俊威;张瑾;路春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气虚证Lewis肺癌转移小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用药15天后,眼球取血,脱颈椎处死小鼠,无菌剥取瘤块,取肺及肿瘤组织.检测血清木糖及胃泌素水平,计算抗转移率,采用RT - PCR方法检测TIMP1 - mRNA转录水平.结果: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抑制转移灶,上调TIMP1 - mRNA的转录水平,以高剂量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上调TIMP1 - mRNA的转录,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转移的机理之一.

    作者:包素珍;郑小伟;宋红;曹月娇;孙在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楮树皮中生物碱对α-糖苷酶和小肠糖吸收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从中药材楮树皮中筛选出抑制α-糖苷酶的物质,并考察其对糖分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模型,对多种楮树皮提取物中的α-糖苷酶抑制物质进行筛选;建立大鼠小肠外翻囊体外模型,探讨所筛出的抑制物质对蔗糖吸收的抑制作用.结果:从楮树皮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筛选出了两个有抑制作用的生物碱Broussonetinine B( B1)和Broussonetine( B2),它们对蔗糖吸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30 mg·mL-1、0.445 mg·mL-1.结论:本筛选模型简便可靠,为开发中药楮树皮的新用途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刘新颖;富晓楠;鲍玲;王明奎;喻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电针督脉和膀胱经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SE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穴(百会、神庭)加膀胱经穴(心俞、肝俞)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和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笼饲养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法进行行为学测定以及计算大鼠糖水消耗量,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对抑郁症大鼠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结果:电针督脉加膀胱经穴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大鼠的体重增加迟缓,糖水消耗增多,行为学评分升高,使抑郁症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DG)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结论:针刺督脉加膀胱经穴可以使抑郁大鼠活动增多、快感增加、体重增加,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促进大鼠抑郁的改善.

    作者:卓缘圆;皮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药特色之一地道药材研究进展

    中药材的地道性是中药的特色之一,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地道药材的概念、属性及影响药材地道性的因素方面对地道药材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者:李艳丽;许亮;杨燕云;张建逵;康廷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7个不同产地绞股蓝皂苷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云南、广西等7个产地绞股蓝中皂苷含量进行研究.方法:超声法提取绞股蓝总皂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人参皂苷Rb1为对照品,在波长550nm处对不同产地绞股蓝中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总皂苷在0.102 ~0.357mg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4.79X -0.0732,R2=0.9992,平均回收率为95.9%.结论:不同产地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存在差异,以广西产绞股蓝为高(39.70mg/g),浙江省仙居产次之为(31.51mg/g).

    作者:李风华;陈素红;吕圭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余瀛鳌治学为医之“道”

    余瀛螯先生系我国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是我国早倡导临床文献研究的学者之一.通过跟随余瀛鳌先生出诊学习多年,对先生治学和为医两方面均深有体悟,认为其在治学和为医两方面,颇多值得当前中医学子们参阅借鉴的地方.

    作者:李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葛根素治疗四肢外伤性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葛根素治疗四肢外伤性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合适患者中选择58例作为治疗组,66例作为空白组,治疗组使用注射用葛根素4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2h滴完,1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空白组除不加注射用葛根素外其余与治疗组完全一致.结果:治疗组和空白组四肢外伤性肿胀前后症状评分变化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肿胀前后评分差值变化和空白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疗效中,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55%,空白组总有效率为68.18%.总的各项指标治疗组均优于空白组.结论:注射用葛根素应用于四肢外伤性肿胀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意义.

    作者:陈劲柏;周忠东;郦尧旺;谢浩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清热利湿活血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IL-6和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痛风消汤,进行7天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清IL -6、TNF -α、ESR、CRP、BUA的水平以及关节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IL -6及TNF -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BUA、ESR、CRP、IL -6及TNF-α及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清热利湿活血法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促进血尿酸的排泄.

    作者:叶仁群;林国彬;宋晓容;曾纪斌;宋银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疏肝解郁法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散、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 (P<0.05);且该方对胸痛、胸闷、心悸、情绪急躁等症状、心电图改善明显,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中青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调节血脂.

    作者:边振;昌艳艳;吕晓莉;邱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骨骼肌失神经损伤后肌卫星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决定骨骼肌失神经损伤后修复的重要因素,从肌卫星细胞特性、失神经后卫星细胞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对卫星细胞影响的不同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郭汝宝;沈国权;张喜林;严隽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