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缘圆;皮敏
余瀛螯先生系我国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是我国早倡导临床文献研究的学者之一.通过跟随余瀛鳌先生出诊学习多年,对先生治学和为医两方面均深有体悟,认为其在治学和为医两方面,颇多值得当前中医学子们参阅借鉴的地方.
作者:李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腺苷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咖啡因对针刺治疗CIA大鼠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剂诱导大鼠关节炎,选取造模成功的CIA大鼠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针刺组(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咖啡因组(咖啡因腹腔注射)、咖啡因针刺组(针刺加咖啡因注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针刺结束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连续干预21天.于干预前后记录CIA大鼠的足趾肿胀度、体重;干预后检测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因子-α(TNF-α)、大鼠膝关节滑膜TNF-α蛋白表达水平,用以评价各组大鼠炎症情况.结果:①针刺组大鼠足趾肿胀度、血清MIF、TNF -α和膝关节滑膜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②咖啡因针刺组与咖啡因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MIF、TNF -α和膝关节滑膜的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两组.结论:非特异性腺苷受体拮抗剂咖啡因加重了CIA大鼠的炎症并抑制了针刺对CIA大鼠的抗炎作用,推测针刺抗炎存在腺苷相关的调节机制.
作者:柳国英;李晓佩;李方;谢文霞;叶天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较之单用rhBNP,其临床症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肾功能、低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浆BNP水平、肾功能和低血压反应的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血浆BNP水平较之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rhBNP能进一步增强后者的抗心衰作用,并能避免rhBNP引发的肾功能损害和低血压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宏文;杨兵生;黄兆铨;毛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洋金花提取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给药组.用Ch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程度并检测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 -6).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可见明显的肠黏膜损伤,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TNF -α和IL -6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洋金花提取物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TNF -α和IL-6的减少有关.
作者:林斌;张扬;吴人杰;章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通络方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内胶原纤维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博莱霉素A5( BLMA5),对照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h开始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清肺化痰通络方药物,每天一次.各组动物分别于第3、7、14、28天各处死6只,取肺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内胶原的沉积部位和数量;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来检测各组肺组织中TGF -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肺内结构正常,胶原沉积不明显;模型组可见支气管黏膜下、血管壁及其周围、肺间质、肺泡壁有大量胶原沉积;中药组胶原沉积明显轻于模型组.第14天模型组、中药组TGF -β1在肺内的表达呈强阳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TGF -β;表达数量少于同一时段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肺化痰通络方可以抑制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内胶原的沉积,可以减缓肺纤维化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 -β1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赵敏;陈忻怡;陈振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气虚证Lewis肺癌转移小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用药15天后,眼球取血,脱颈椎处死小鼠,无菌剥取瘤块,取肺及肿瘤组织.检测血清木糖及胃泌素水平,计算抗转移率,采用RT - PCR方法检测TIMP1 - mRNA转录水平.结果: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抑制转移灶,上调TIMP1 - mRNA的转录水平,以高剂量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上调TIMP1 - mRNA的转录,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转移的机理之一.
作者:包素珍;郑小伟;宋红;曹月娇;孙在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痄腮是常见的中医肺系疫病之一,现代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对痄腮病名溯源及清代以前中医著作有关文献的梳析,进一步明确痄腮的病名源流、致病病因、发病条件、病机特点、证治方论及预防,以便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和启迪.
作者:吴兆利;王庆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及黄芪低、高剂量组,各组再分制模后6、9、12h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肺损伤大鼠模型.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并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各时间点ET、NO含量均明显升高而CGRP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SAP组比较,黄芪低、高剂量组ET、NO含量均明显下降而CGR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程度也较SAP组减轻.黄芪低、高剂量组间ET、NO、CGR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大鼠SAP肺损伤具有一定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ET、CGRP含量有关.
作者:朱渊红;王真;蔡宛如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22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研究,揭示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复发性流产的孕前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思想,设计中医证候调查量表,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对22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构成情况及与年龄、流产次数的关联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复发性流产肾虚证占89.1%、脾肾两虚证占10.4%、气血虚弱证占0.5%,各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肾虚证又包含单纯肾虚证以及肾虚夹血瘀等五种亚型.21~27岁年龄组单纯肾虚证占59.6%,脾肾两虚证占13.5%;28 ~ 34岁单纯肾虚证47.1%,肾虚夹血瘀证占21.0%;≥35岁单纯肾虚证38.7%,肾虚夹血瘀证占29.0%.结论:复发性流产以肾虚证为主要证型,临床应注意到肾虚证中包含较多的兼夹证(亚型);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夹血瘀证增加,在复发性流产的孕前治疗中要考虑到血瘀的因素.
作者:傅萍;周菲菲;盛晓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实验结果对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选择、建立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分析.结论:以40% CCl4油剂为基础,及(或)其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病因干预因素的综合法复制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病理上符合肝纤维化疾病模型,大鼠外在一般表现符合中医证的模型,并经中医药反证,表明该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
作者:包剑锋;黄劲松;张永生;徐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穴(百会、神庭)加膀胱经穴(心俞、肝俞)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和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笼饲养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法进行行为学测定以及计算大鼠糖水消耗量,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对抑郁症大鼠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结果:电针督脉加膀胱经穴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大鼠的体重增加迟缓,糖水消耗增多,行为学评分升高,使抑郁症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DG)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结论:针刺督脉加膀胱经穴可以使抑郁大鼠活动增多、快感增加、体重增加,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促进大鼠抑郁的改善.
作者:卓缘圆;皮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肌疾病.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改变.中医认为气阴两虚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因病机,贯穿该病始终,故在本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补益心气,顾护阴液,即“益气养阴”.因此,益气养阴法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栾海燕;张明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自由基损伤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OD和MDA作为检测指标.本实验从湿痰入手,选用既能祛湿又能轻身延年的独活为干预中药,并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SOD和MDA的表达,进一步阐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翁姣;王彩霞;杨微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土牛膝多糖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研究土牛膝多糖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研究土牛膝多糖的抗炎作用.结果:土牛膝多糖对热刺激和醋酸所导致的小鼠疼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土牛膝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李伟平;何良艳;马哲龙;蒋福升;丁志山;范永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优选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方法:以微波火力和加热时间为变量,采用均匀实验设计,以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脂肪油和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5个方面为考察指标.结果:白芥子微波炮制的佳工艺为微波大火力,加热3min.结论:微波法炮制白芥子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药材的地道性是中药的特色之一,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地道药材的概念、属性及影响药材地道性的因素方面对地道药材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
作者:李艳丽;许亮;杨燕云;张建逵;康廷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多,占总体用药的76.61%;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本病治疗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疏肝健脾多为治疗原则,又在此基础上重用补虚药以调和滋补使其脏腑、气血重归于平衡.
作者:周语平;王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损伤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诸多肝损伤因素在其致病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伴有氧化应激,这些病因不祛除、长期作用于肝脏即可导致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近年来,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特别是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就氧化应激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丰衣;张琳;聂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针灸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针灸治疗起效的机制之一.对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于继续深入.
作者:孙云廷;王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东汉末年张仲景编撰《伤寒杂病论》,书成后不久,即因战乱而散佚不全,经西晋王叔和首次整理到宋臣校定《伤寒论》,期间八百余年,该书时隐时现,纷杂散乱的流传,分合反复,而难睹真容.根据宋以前的有关文献资料,作一梳理,以探讨宋以前《伤寒论》的流传概况.
作者:张维亮;李金田;付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