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伟;孙晓伟;于学平;罗玉敏;程化坤;王冠
为了进一步挖掘经典著作中治疗痹证的学术思想,指导今日针灸临床,重点对<针灸甲乙经·阴受病发痹>中治疗肢体痹证的选穴原则与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针灸甲乙经>治疗痹证的选穴,内容比较丰富,方法不拘一端,对今天针灸临床治疗痹证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雒成林;何天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百合地黄汤对肝癌H22小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干预肿瘤生长的作用机理,为治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指标.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化疗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并对后5组进行肝癌H22肿瘤造模.用药前后取血,取脾、胸腺、瘤块等组织称重.15天后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中药高剂量组和化疗组PCNA蛋白表达呈弱阳性(±),中药高剂量组,化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高剂组与化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百合地黄汤能降低PCNA蛋白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对防治肿瘤生长有积极意义.
作者:叶开升;郑小伟;包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胸痹心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前后的舌象,探讨胸痹心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舌象的特征性表现,及其临床演变规律.方法:选取中医诊断符合胸痹心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西医诊断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患者共计136例.观察经治疗症状缓解前后的主症、次症、舌象等,分别给予赋值记录,进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胸痹心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不稳定性心绞痛)以红舌、绛舌为主,在病情发作期间,以绛舌为主;经治疗缓解后,舌色逐渐变淡,以红色为主.舌苔在病情发作期间,以黄厚燥苔为主,少苔所占比重不足30%;经治疗缓解后,厚苔逐渐变薄,颜色变白,燥苔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少苔患者舌苔也逐渐生长.此外,此类患者舌体胖大者居多,少数为瘦小舌,40%以上患者舌体伴有齿痕,30%以上伴有裂纹.治疗后,齿痕、裂纹未见明显减少.结论:胸痹心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舌象:舌体胖大、舌质红绛、苔黄厚燥,可见齿痕或裂纹.病情缓解后,舌质变淡,舌苔变白变薄变润,呈现一定的规律.
作者:陈岩;杨关林;张会永;罗智博;张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筛选荷瘤小鼠早期垂体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简要分析其功能特征.方法:采用荷瘤小鼠标准化四诊及辨证方法,及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等技术,检测H22荷瘤小鼠早期邪毒壅盛证和气虚证、中期阳气虚证、中晚期气阴阳虚证共3阶段4个证候垂体基因表达的差异,重点关注早期垂体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筛选到早期上调的基因12个:Alb1、Timp3、Ifi44、Kdr、Cbln3、Hectd2、Hecw2、Vtn、LOC631028、LOC630776、4933427104Rik、A630075K04Rik.下调的基因17个:Klk1b27、Klk1b26、Klk1b4、Klk1b22、Klk1b3、Klk1、Klk1b16、Muc10、Cryaa、Bag3、Gsg2、Six2、Saa3、1700108L22Rik、LOC628820、2310057J18Rik、2410002I01Rik.结论:H22荷瘤小鼠早期垂体基因表达改变集中表现为保护蛋白的功能减弱、细胞周期改变,以及血管、神经、表皮生成存在障碍的倾向,这可能与荷瘤小鼠早期垂体应激代偿,甚至是失代偿有关.其中Cbln3可能是邪毒壅盛证的标志基因之一.
作者:刘小美;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梁超;吴中华;侯俐;张辉;卓少元;廖明娟;高必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锦带花为忍冬科植物锦带Weigela florida(Bunge)A.DC.的干燥花雷.民间用于治疗瘟病初起、头痛咽干、喉痹、痈肿疔疮、丹毒等症.目前在活性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未见报道,因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金银花项下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对锦带花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分析,测定结果为1%.
作者:高松;江丹;王朋;李阳;任丕晨;林芷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药食兼用的油性坚果,富含脂肪酸、植物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叶酸等营养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多吃油性坚果,可以清除自由基,能抵御由自由基引发的疾病,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危险,调节血脂.
作者:芦柏震;周俐斐;侯桂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化痰祛瘀、益气养阴、疏肝理气3种不同方剂对兔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将4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伐他汀对照组、化痰祛瘀组、益气养阴组、疏肝理气组,正常组6只,其余每组各8只.通过高脂饲料配合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建立兔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取腹主动脉下段,电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应用RT-PCR法测定原癌基因c-myc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1)模型组PDGF、c-myc、IGF-1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2)氟伐他汀组、化痰祛瘀组、益气养阴组、疏肝理气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DGF、c-myc、IGF-1显著下降(P<0.05).(3)化痰祛瘀组、益气养阴组与疏肝理气组比较PDGF、IGF-1显著下降(P<0.05),c-myc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动脉损伤后可致PDGF、c-myc、IGF-1表达增加,提示PDGF、c-myc、IGF-1表达增加在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一定作用.(2)化痰祛瘀、益气养阴、疏肝理气3种方剂均能使动脉损伤后PDGF、c-myc、IGF-1表达减少,对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化痰祛瘀与益气养阴方效果更显著.
作者:齐晓云;杨关林;赏楠;林萍;高敏;张丝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对甲亢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甲亢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甲亢方组、甲亢平膏外治组、内外合治组,除正常组外均用优甲乐灌服制作大鼠甲亢模型,观察甲亢方内服和甲亢平膏外贴相结合对模型大鼠的影响,21天后放免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及对大鼠甲状腺指数和甲状腺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内外合治能降低甲亢大鼠血清T3、T4、FT3、FT4含量,提高血清TSH;内外合治可降低甲亢大鼠甲状腺指数,明显改善甲亢大鼠甲状腺病理改变.结论:内外合治具有调节甲亢大鼠甲状腺激素和改善甲状腺病理变化的作用.
作者:胡方林;刘仙菊;易法银;张国民;阳春林;龙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新理论、新方法.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中桂枝芍药知母汤、肾气丸相关条文的重新考证,对原方主治、功效有了新的认识,扩大了原方的应用范围,并在临床运用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高.结果:合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肾气丸治疗糖尿病肾病顽固性水肿,特别是西药利尿剂效果不佳者,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且药性平和,非逐水峻剂可比.结论:经方合用以扶阴阳、调脾肾为主,以扶正为法而寓散邪行水之意,完美地解决了糖尿病肾病水肿用补药则缓不救急,用泻药则正气不支的治疗矛盾,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跃进;行延霞;卫燕东;连惠芬;袁静;刘珊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金钱草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d ODS柱;流动相为甲醇-0.45%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为366nm.结果:槲皮素在0.04724~0.2362μg范围内,山柰素在0.1424~0.42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值分别为99.8%和99.9%,RSD分别为1.39%和1.48%.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为金钱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阎婷;金宪涵;王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滴眼液(SZ)防护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紫外线(UV)损伤的蛋白质组学机制,为将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Z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HLEC)共同孵育,以吡喏克辛滴眼液(PS)作为阳性对照,经UV照射HLEC后,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MS)技术,寻找HLEC有效的功能蛋白及SZ作用靶点.结果:①UV组与正常组比较:发现13个差异点.其中表达上调的差异点有5个,经质谱鉴定为:T复合蛋白1β亚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阻抑素(pro-hibitin)4种蛋白质;表达下调的差异点有8个,经质谱鉴定为:波形蛋白、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3种蛋白质.②SZ组与UV组比较:发现1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表达上调的差异点8个,经质谱鉴定为:波形蛋白、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3种蛋白质;表达下调的差异点4个,经质谱鉴定为: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角蛋白8Ⅱ和阻抑素4种蛋白质.结论:SZ可使UV照射引起HLEC下调的3种蛋白质(波形蛋白、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上调,又可使UV照射引起上调的4种蛋白质中的3种蛋白质下调(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阻抑素).说明在SZ防护UV损伤中,以上6种蛋白质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秀榕;祁明信;严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疏肝豁痰化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HA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sCD40L的影响.方法:共入选60例UAP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中药+西药)和对照组(单用西药),每组各30例,连续用药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和机理探讨.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改善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在降低血小板sCD40L活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豁痰化瘀法治疗UAP有良好临床疗效,且明显降低sCD40L活性.
作者:范金茹;黄佳;刘凤英;蒋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清热方作用于胃癌产生的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靶点.方法:运用药物血清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MTT以及形态学方法观察益气活血清热方对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益气活血清热方对胃癌细胞株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并改变凋亡相关基因P53、VEGF的表达,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表达.结论:益气活血清热方通过调节P53、VEGF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席蓓莉;蒋凤荣;黄玉芳;程雪芹;杜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的工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甲素的含量,并考察了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五味子甲素的影响.结果:优化工艺为微波功率为60W,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20,提取2次,每次为10min.结论: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具有节省时间、节约能量、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作者:阮洪生;曹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衰老及衰老引发的疾病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中医药以其特有的疗效,在抗衰老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人对于衰老引发疾病的重视,使中药在抗衰老方面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山茱萸是临床常用的补肝肾、抗衰老的药物,多年的研究认为其抗衰老的机制来源于抗氧化、保肝等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等联系起来.对山茱萸抗衰老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作者:杨柳;王明艳;蔡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耳鸣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目前对其机理了解较少,尽管西医对耳鸣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没有一种得到医学界公认的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耳鸣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耳鸣的病因病机研究及临床诊治进展情况进行归纳综述.
作者:马俊杰;朱萱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外兼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生脉针加香丹针静滴,温肾泄浊方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活血利湿方外敷双侧肾俞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肌酐下降值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内外兼治对CRF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伟成;朱亚琴;汤良春;俞子祥;马汝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脉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生脉胶囊组、卡托普利组、生脉胶囊加卡托普利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成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治疗结束时用Masson染色法测定在心肌室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仪进行左心室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的测定.结果:①模型组CV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生脉胶囊组、卡托普利组、生脉胶囊加卡托普利组CVF均低于模型组(P<0.01).②模型组心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生脉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生脉胶囊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具有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邓元江;梁伟雄;刘卫英;陈云波;程淑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尚无特殊进展,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作者:杨秀炜;江红;杨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确定灵芝多糖微波提取佳工艺.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灵芝多糖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液料比、微波频率对灵芝多糖得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佳提取工艺为:加药材32倍量的水,在1960MHz微波频率下提取14min,结果测得多糖得率为6.86%.结论:该优化工艺简便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灵芝多糖的提取.
作者:曾玲;宋雪英;盛振华;吴巧凤;诸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