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外伤性肝破裂中的效果评价

冯玉英;沈培华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程序, 外伤性, 肝破裂, 胆汁性腹膜炎, 实质性脏器, 失血性休克, 肝脏, 腹部损伤, 钝性暴力, 门静脉, 肝组织, 肝实质, 肝静脉, 肝动脉, 病死率, 并发症, 血运, 血流, 柔软, 人体
摘要:肝脏是人体大的实质性脏器,肝内有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胆管.肝组织血流丰富,肝实质柔软而脆弱,所占腹部面积大,钝性暴力打击容易破裂.肝破裂约占腹部损伤的15%~20%,肝脏因血运丰富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胆汁性腹膜炎,病死率和并发症很高[1].本院从2007年1月开始,对外伤性肝破裂病人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比较

    Mouret等[1]早在1989年报道了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本院自2005年6月开始共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7例,与同期传统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作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施书强;张乐超;钟晓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临床较少见,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其发生率约占股骨干骨折的6%~9%[1],治疗上较为困难.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2例,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宋肖舟;王路;何仕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影响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稳定性因素分析

    随着工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胫腓骨骨折的病情也更趋复杂化,大部分为高能量损伤,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外固定器在胫腓骨开放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操作技术等原因,单臂外固定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可能出现骨折端不稳定.本院自2002年4月至2007年2月共发现单臂外固定架应用在胫骨开放骨折中骨折端不稳定的病例17例,现结合胫骨生物力学特性和单臂外固定架的力学结构特点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荣;徐红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不同进针角度肾活检的临床研究

    肾脏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许多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组织学改变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肾脏病的不同发展时期其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也不尽相同,因此肾脏疾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明确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方案的确定.肾活检术是获取病理、明确诊断的有效微创手段,彩色超声的实时引导使得肾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都得到很大提高.本文探讨超声引导下的不同进针角度肾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取材满意度和安全性等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盛燕红;寿炎明;叶少军;汪焕军;许德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道难取性结石

    胆道结石绝大部分可通过胆道镜等传统外科方法取出,但仍有极少部分嵌顿或巨大结石难以取出,术后残石率高达20%~40%,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部分肝内难取性胆管结石仍是困扰肝胆外科医生的难题[1].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将钬激光应用于25例胆道难取性结石的碎石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玲红;徐菊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尺骨鹰嘴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近年来高能量损伤患者的增多,严重移位、粉碎的肱骨髁间骨折越来越常见,以往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牢固的固定及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从2003~2007年起应用肘后侧S形切口尺骨鹰嘴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玉庆;程学福;姜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短路手术在晚期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确诊时往往已有远处转移或血管浸润,手术切除率不足20%[1].因此对于伴有阻塞性黄疸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姑息性短路手术或支架植入术仍是其主要处理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胆道阻塞、黄疸的复发率较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短路手术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拟就短路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

    作者:陈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影响颅脑损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脑血管痉挛是其严重并发症,并逐渐成为SAH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1].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外伤性SAH病人,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青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肠钝性损伤急诊CT表现

    小肠钝性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相对轻微,且在腹部闭合伤患者中往往因同时伴有肝脾等实质性脏器损伤,在急诊外科日常工作中易漏诊.作者就其急诊CT检查价值加以探讨.

    作者:施世军;朱晓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髋关节矫形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是大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而髋关节矫形术病人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拟从围术期病人、手术和麻醉方面全面分析髋关节矫形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作者:俞丽君;章炳法;卢昱坤;黄玉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固定架结合微型钢板治疗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护理

    本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应用外固定架结合微型钢板治疗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基灵;陈立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救治体会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类型,以持续的意识障碍为临床特点,死亡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常见原因之一.本院自2000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2例DAI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福生;姚中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依托咪脂基础麻醉复合椎管内阻滞在侧卧困难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人丁髋关节部位手术创伤大,麻醉方式一般有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两种,单纯椎管内麻醉常因患者髋部疼痛,尤其置患者侧卧位操作时,疼痛更加明显,所以往往直接选择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并发症多.本文应用依托咪脂或异丙酚基础麻醉,在患者意识消失后,摆好侧卧位,再行腰-硬联合阻滞(CSEA),观察其麻醉效应及围术期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春;叶小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老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具有营养状况差、合并症多、病情重等特点.围手术期的适当处置显得特别重要.现根据本院1998年6月到2009年6月收治的213例老龄肝外胆管结石病例,总结一些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

    作者:陈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腔镜在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1],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切除肌瘤后,保留了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留了生育能力,是一种疗效确切、可靠、简便的治疗手段.本院采用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5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亚娣;方雅琴;徐丽娟;田国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救绿色通道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

    重型颅脑损伤(sTBI)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以其高死亡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缩短确定性治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是重型颅脑损伤急救工作的终目标.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通过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缩短确定性治疗时间,显著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乾生;张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诊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

    肾绞痛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症,主要病因为输尿管结石等各种原因导致输尿管梗阻,临床经解痉、镇痛治疗后多可好转,但积极治疗病因、解除梗阻是缓解症状的根本措施[1].本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对52位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患者,急诊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以观察用此方法缓解急性肾绞痛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光前;陆建军;刘伟华;周军;周亮;虞日考;朱乾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 veftebral compression frcturesOVCF)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和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性程度加重及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原因复位固定效果较差,易出现手术并发症.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不仅具有快速止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还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笔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6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伟锋;王伟东;曹根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室铸型35例临床疗效分析

    脑室内出血原发性者很少见,大多继发于内囊出血以后,为一般脑出血的进一步发展所致.其病情发展迅速,昏迷深.四肢肌肉强直,早期出现阵发性的四肢抽搐强直,拌有高热,同时常有心动过速、面部潮红、紫绀等.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均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症类型.其病情凶险,传统治疗的死亡率高达75%~100%.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35例脑室铸型病例,经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毛建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尼莫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常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是常见的继发性神经系统损伤,也是增加t-SAH患者死残率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对t-SAH后脑血管痉挛这一状态的治疗研究仍较少.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之间使用尼莫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屠传建;宋大刚;柳建生;章月江;陈华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